【开心学国学】成语“朝三暮四”中的“三”和“四”指的是什么?

A、老三和老四;
B、三个人和四个人;
C、三个枣或四个枣。

lz题目有误,应该是C、三个栗子或四个栗子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人,喜欢猴子,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养猴子的人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得到狙公的欢心。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猕猴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口粮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吃栗子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猕猴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足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下足够了吧?”猴子们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寓言讲的道理在确实适用于当时的情况,但是用我们已经发展了千年的眼光再来看问题,可能得出的结论会大不一样,古人们没有时间成本的概念,因此觉得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是完全一样的。其实不然,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还是有些区别的,任何一家企业在收预付款和定金的时候都希望自己多收一些,未来要收的余款越少越好,为什么呢?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说的难听点,假如狙公中午会死,那么对众狙来说朝三暮四的方案当然比朝四暮三的方案损失要大。所以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猴子们其实是很理性的。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谈判。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5
C、三个枣或四个枣。
出处:庄周《庄子·齐物论》“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9
b
口蜜腹剑
(
kǒu


jiàn
)


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第3个回答  2009-06-03
C

朝三暮四是一个故事,好象是一个人家里养了猴子,他说喂猴子早上四颗枣晚上三颗枣,猴子觉得晚上比早上少一颗不同意,后来他说早上喂三颗晚上喂四颗,猴子觉得晚上比早上要多一颗都很高兴。大意就是这样。
第4个回答  2009-06-03
C

朝三暮四是一个故事,好象是一个人家里养了猴子,他说喂猴子早上四颗枣晚上三颗枣,猴子觉得晚上比早上少一颗不同意,后来他说早上喂三颗晚上喂四颗,猴子觉得晚上比早上要多一颗都很高兴。大意就是这样。

【开心学国学】成语“朝三暮四”中的“三”和“四”指的是什么?
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寓言讲的道理在确实适用于当时的情况,但是用我们已经发展了千年的眼光再来看问题,可能得出的结论会大不一样,古人们没有时间成本的概念,因此觉得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是完全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