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清承明制,有设立总督的习惯。而且清朝吸取了明朝的经验,以更加利于统治的原则,把总督制发扬光大,在全国共设有9个总督,他们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替六岁的溥仪宣读《清帝逊位诏书》,标志着清朝正式灭亡,中国两千年的君主制结束。那么,作为君主制时期最大的地方官,清政府任命的九位总督,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
一、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虽然东三省总督设立最晚,在1907年4月20日才设立,但后来居上成为各土封疆大吏之首,最后一任为东北人赵尔巽。武昌起义后,他曾阻止革命,后又和张作霖等人反对清帝逊位,以及实行共和。在反对无效后,袁世凯请他组织编写《清史稿》,他一边宣称“我是清朝官,我编清朝史,我做清朝事,我吃清朝饭。”一边赴京组织整理编修清史,1927年因病去世后,次年《清史稿》发行。
二、两江总督张勋。辫帅张勋在扶持溥仪复辟时,遭到段祺瑞讨逆。面对通缉,他逃到天津租界死活不出来。民国没有办法,索性以爱惜人才的名义对其进行特赦,但他害怕有诈,仍然没有离开租界半步。还搞起了多种经营,办起了当铺、电影、银行、金店等大大小小70多家产业。后来他的亲家张作霖替他向总统徐世昌要官,张勋也死活不要,直到1923年9月12日病逝,还保留着辫子,可谓对大清忠心耿耿。
三、直隶总督张镇芳。张镇芳是项城人,和袁世凯既是老乡又是亲戚,又是袁世凯嫂子的亲弟弟。借着这层关系当上了直隶总督,可惜才署理十天清朝就灭亡了。对于共和制,他也是一百个反对,但他支持亲戚兼老乡的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后,他和张勋一道,扶持溥仪复辟,结果遭到段祺瑞讨逆,失败后的张镇芳坐了三个月的牢后被特赦,出狱后他历任银行和盐业公司董事长,直到1933年病故。
四、闽浙总督松寿。松寿是满族人,也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反抗革命失败后自杀的唯一一位总督,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11月8日时福建议员劝说松寿向革命党和新军交出权力,保全性命。但松寿不为所动决定先下手为强,结果消息走漏,双方发生战斗。虽然松寿的兵勇一度占据优势,但最终被新军击败。松寿见大势已去,不愿被俘受侮吞金自尽,清廷赠其太子少保,谥忠节。
五、两广总督张鸣歧。张鸣歧颇有文才,年轻时仕途得意,清朝灭亡后他携款经香港逃往日本。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他返回国内,仕途再次飞黄腾达。袁世凯有称帝之意时,他连忙劝进。袁世凯死后,张鸣歧再次失势,他住进天津租界,每天吃斋念佛,不问世事。九一八事变后,和日本人素来有染的他成为大汉奸,替日本人做事。日本投降后他在民众的怒骂中忧愤而死。
六、湖广总督瑞澄。1911年10月9日,汉口俄租界缴获革命党人名单,交到最后一任湖广署理总督瑞澄手中,瑞澄命令手下按名抓人,前后抓了32人,杀掉3人。结果第二天就爆发了武昌起义。瑞澄一看这声势,连镇压的命令都没有下,直接携款躲进上海租界。后来怕清廷治罪,又跑到日本,等到清廷灭亡后才回到上海,直到病逝都没有离开过。瑞澄之后,清廷先后派袁世凯、魏光焘、段祺瑞等任湖广总督,不过他们都没有到任。
七、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陕甘总督管辖的面积最广,多罗特·升允是蒙古族,一生官运亨通,晋升极快。不过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深受民众爱戴。1905年正值慈禧大寿,各地总督都给慈禧送贺礼,只有他不仅不送,还劝大家以国事为重,也不要送。武昌起义时,他主动请缨去武昌平叛,被清廷拒绝。当他听说溥仪要逊位时,非常生气,还要清廷到陕西建都东山再起。为了支持清廷,他率军反扑革命军,可惜寡不敌众,最后成了光杆司令。
此后他为复辟东奔西走,却未能如愿,郁郁寡欢中于1937年7月23日病逝。八、四川总督赵尔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亲弟弟,能力出众,曾率兵收复西藏。1909年入巴塘平叛,一连收复江卡、贡觉、达江达宗。1910年又和钟颖会师查木多,收复三木崖等地。1911年升任四川总督,保路运动爆发后,赵尔丰为民请命,要求清廷严惩盛宣怀。但清廷却要镇压民众,暴乱发生后,川军平叛消极,清廷只得调武昌士兵前往,导致武昌城空虚才引发武昌起义。
后赵尔丰被免职,由于新军和旧军哗变,赵尔丰招抚旧军时遭到新军误会,竟然被斩杀,他也是清朝未亡就以身赴死的总督。九、云贵总督李经羲。李经羲是袁世凯的侄子,对朱德和蔡锷有知遇之恩,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十分矛盾,既不愿负清廷,也不忍杀新军。清廷灭亡后,他曾在1917年出任国务总理和财政总长,可惜总理只当了七天,最终于1925年在上海病逝。
不难看出,在清廷最后的九大总督中,不乏德才兼备,忧国忧民的清官和能士,只是在滚滚的时代历史洪流中,他们也无法掌控自己的未来和命运,或效忠清廷,以身殉国,或随波逐流,郁郁而终,实在令人唏嘘。(参考资料:《晚清史》《清史稿》等)
在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怎样导致的?
张鸣岐是清朝严格意义上的最后一位两广总督,在他之后虽满清还任命了一位叫李准的,不过他没到任满清就灭亡了,所以不算。张鸣岐是光绪二十年的举人,最开始他并未为官,而是一直在广西布政使岑春煊处任幕僚,后又在广西巡抚李经羲处任幕僚,1904在李的保举下就任广西太平思顺道道员,开始正式步入官途。1906年又任广西布...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呢?
所以大清最后的东三省总督是赵尔巽,此人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自大城市铁岭,和赵本山同乡,至于是不是莲花赤水沟子我就不知道了。 辛亥革命后,赵尔巽的总督生涯也随之结束。但这个人对于清王朝颇为忠心,常以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朝臣子,周灭商后,他们宁愿到首阳山吃草,也不和周朝混,史称义不食周粟的,...
历史上大清灭亡之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大清灭亡后九大总督中闽浙总督松寿因为抵抗起义失败而自杀;四川总督赵尔丰因为兵变而被杀;两广总督张鸣岐做了汉奸在被世人唾弃中病逝;其余的六人在经历种种后都是自然病逝的。从九位总督的下场可以看出,凡是违背时代大势所趋与其硬碰硬一般是没有什么好下场,反而是哪些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人最终都能善...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最终,赵尔巽的作为激怒了革命党人,在众叛亲离下,赵尔巽最终无奈辞去都督职。 当然赵尔巽虽失去了都督的职务,但却并未放弃复辟清朝的梦想。来到青岛后,他与陆润庠、劳乃宣等人成立了“十老会”,幻想重现清朝昔日的辉煌。 1914年妄图恢复帝制的袁世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他开始或用权势,或用财富大力拉拢那些满...
大清在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结果被起义军抓住丢掉了性命,结束了高官的一生。这就是清朝灭亡后9位总督的下场,综合来说只有一个人选择忠于清朝,其他8个人都各自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所奔波,可以说清朝的统治不得人心,连如同封疆大吏一般的总督都无法尽心尽责为他效力,其腐朽和灭亡也就成为必然了。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那么,在清朝灭亡的过程中,威名赫赫的九大“末代总督”又是什么样的下场呢? 那真的是一言难尽,有的殉国而死,有的做了汉奸,有的顽固到底,负隅顽抗,有的被斩杀,也有寿终正寝的。 总督,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封疆大吏,他们权高势重,他们往往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乃是清朝官员体系中地方政府的最高官员...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朝代更迭,世间万物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新旧事物的替代规律,人亦如此。众多周知,明朝总的治国方略是“重文抑武”,因此在各个地方设有“总督”一职,而总督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以文臣钳制武臣,防止武臣割据。“总督...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九、云贵总督李经羲。李经羲是袁世凯的侄子,对朱德和蔡锷有知遇之恩,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十分矛盾,既不愿负清廷,也不忍杀新军。清廷灭亡后,他曾在1917年出任国务总理和财政总长,可惜总理只当了七天,最终于1925年在上海病逝。不难看出,在清廷最后的九大总督中,不乏德才兼备,忧国忧民的清官和能...
清朝的九位末代总督在大清灭亡后的下场分别如何?
清朝的总督,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按照清制,清朝共设置有十一大总督。其中,除了漕运总督,主要负责运输江南八省的米粮至京城;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等河道之外,其他的九位总督,绝对都是地方的军政一把手,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清朝的九大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
清朝灭亡后,九位总督最后下场如何?
两江总督张勋 直到1923年9月12日病逝,还保留着辫子,可谓对大清忠心耿耿。直隶总督张镇芳 他和张勋一道,扶持溥仪复辟,结果遭到段祺瑞讨逆,失败后的张镇芳坐了三个月的牢后被特赦,出狱后他历任银行和盐业公司董事长,直到1933年病故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满族人,也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反抗革命失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