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之 卷二 真训 (翻译)

内容可以在网址上看,再帮我翻译,麻烦你了。
http://www.guoxue.com/zibu/huainanzi/hnz002.htm
呵呵,不好意思,你只翻译了一半。你帮忙把下一半也翻译了,我可以追加一倍的分数给你,谢谢。从这段开始没翻译:
夫道有经纪条贯,得一之道,连千枝万叶。是故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
贫有以乐业,困有以处危。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据难履危,
利害陈于前,然后知圣人之不失道也。是故能戴大员者,履大方,镜太清者视大
明,立太平者处大堂。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是故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
为钩,仁义为饵,投之于江,浮之于海,万物纷纷孰非其有。夫挟依于�跃之术,
提挈人间之际,扌覃�扌延扌同世之风俗,以摸苏牵连物之微妙,犹得肆其志,
充其欲,何况怀环玮之道,忘肝胆,遗耳目,独浮游无方之外,不与物相弊扌杀,
中徙倚无形之域,而和以天地者乎!若然者,偃其聪明,而抱其太素,以利害为
尘垢,以死生为昼夜。是故目观玉辂琬象之状,耳听白雪、清角之声,不能以乱
其神;登千仞之谷,临�爰眩之岸,不足以滑其和。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
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是故生不足以使之,利何足以动之?
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恐之?明于死生之分,达于利害之变,虽以天下之大,
易�之一毛,无所�于志也

(原文)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未有形埒垠堮,无无蝡蝡,将欲生兴,而未成 物类,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气始下,地气始上,阴阳错合,相与优游,竞畅于宇宙之间,被德含和,缤纷茏苁,欲与物接而未成兆朕。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译文)宇宙有一个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未曾“开始”的时候,更有一个尚未有那“未曾开始”的时候。宇宙存在着“有”,也存在着“无”,还有未曾产生“有”、“无”的东西,更有尚未有那“未曾产生‘有’、‘无’”的东西。所谓“有始者”,是指生命积聚盈满而还未迸发开来,如同新芽萌发还没有清晰形体,蠢蠢蠕动,将要生成而未成为物类。所谓“有未始有有始者”,是指天空的阳气开始下降,地上的阴气开始上升,阴阳二气交错混合,互相流动在宇宙间飘逸游畅,承受着德泽的滋润和蕴育着协和之气,杂糅聚集,将要生成万物但还未出现征兆。所谓“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是指天蕴含的阳气还没有下降,地怀藏的阴气还没有上扬,天地间虚无寂寞,萧条幽深,模糊浑混,气只是生成后在幽深昏暗中流通。

(原文)有有者:言万物掺落,根茎枝叶,青葱苓茏,萑蔰炫煌,蠉飞蝡动,蚑行哙息,可切循耀把握而有数量。有无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扪之不可得也,望之不可极也,储与扈冶,浩浩瀚瀚,不可隐仪揆度而通光耀者。有未始有有无者:包裹天地,陶冶万物,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豪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字,而生有无之根。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天地未剖,阴阳未判,四时未分,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然清澄,莫见其形。若光耀之间于无有,退而自失也,曰:予能有无,而未能无无也。及其为无无,至妙何从及此哉!

(译文)所谓“有有者”,是指这时万物生成繁茂、错落杂乱,植物根茎枝叶,青翠斑斓、郁郁葱葱、花儿鲜丽,动物昆虫蠉飞爬行,禽兽用脚行走,用嘴呼吸,这些都可以触摸感觉得到,并可以数量计算。所谓“有无者”,是指这时的宇宙空间,视之不见它的形状,听之不闻它的声音,触摸不到它的形体,望而难见它的尽头,广大无边,浩浩瀚瀚,难以用仪器测量计算而与光相通。所谓“有未始有有无者”,是指这时天地包裹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向上畅通于混沌冥冥的宇宙空间;深远广大,无法弄清它的外部界域,深入微细,无法探明它的内部极限;没有四面八方的界限,但却有生产有形物质和无形事物的根源。所谓“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是指这时天地未开,阴阳未明,四时未分,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寞清澈,没人能见它的形状。就像光耀问“无有”,过后感到若有所失、神情怅惆地说:“我具有‘无’的特点,而不能做到连‘无’都不存在。要是能达到连‘无’都不存在的境界,再玄妙的东西都不能及得上它啊!”

(原文)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善我生者,乃所以善我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人谓之固矣。虽然,夜半有力者负而趋,寐者不知,犹有所遁。若藏天下于天下,则无所遁其形矣。

(译文)自然赐我形骸让我生命有所寄舍,用生驱使我劳累,用年老让我悠逸,用死亡让我安息。羡慕我活着和羡慕我死去的依据是一样的。把船藏在深谷里,把山藏在沼泽中,人们会以为藏得牢固隐蔽。虽然如此,半夜里有大力士背起它逃走,睡着的人们还不觉察,这是因为自以为将小物藏于大处是安全的,但最终还是丢失。假如把天下万物藏存在天下这个大库房,那么就不存在丢失这问题了。

(原文)物岂可谓无大扬擂乎?一范人之形而犹喜。若人者,千变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弊而复新,其为乐也。可胜计邪?譬若梦为鸟而飞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觉而后知其梦也。今将有大觉,然后知今此之为大梦也。始吾未生之时,焉知生之乐也;今吾未死,又焉知死之不乐也。昔公牛哀转病也,七日化为虎,其兄掩户而入觇之,则虎搏而杀之。是故文章成兽,爪牙移易,志与心变,神与形化。方其为虎也,不知其尝为人也;方其为人,不知其且为虎也。二者代谢舛驰,各乐其成形,狡猾钝愍,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

(译文)事物哪能说没有一个基本的情形呢?造化只是偶而生成人类,如同造化万物一样,人不必沾沾自喜,天地造化出的物类千变万化不曾穷极,何止人一种。破敝的则更新,人为之高兴,这情形能数清吗?比如说你梦中变成鸟儿在天空飞翔,梦中变成鱼儿沉入深渊,当你处在梦里时不知道是在做梦,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如果有一天你能彻底觉醒,你就会发觉今天的一切也就是一场大梦。当初我还没降生时,怎么知道生的快乐呢?现在我还没死,又怎么知道死的不快乐呢?以前公牛哀患有“转病”,七天后变成了老虎,他的哥哥推开房门进去探望他,这老虎扑上来将其咬死。因此人外表变成了兽类,人的手脚变成了尖爪,人的牙齿变成了利齿,心志、性情、神形均为转变了。当公牛哀变为虎的时候,并不知曾经是人;当他还是人的时候,并不知将要变虎。两者更换代谢、背道而驰,但各自都喜欢自己既成的形体。所以可见狡猾和愚钝、谁是谁非是讲不清楚的,谁知道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原文)夫水向冬则凝而为冰,冰迎春则泮而为水,冰水移易于前后,若周员而趋,孰暇知其所苦乐乎?是故形伤于寒暑燥湿之虐者,形苑而神壮;神伤乎喜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余。故罢马之死也,剥之若槁;狡狗之死也,割之犹濡。是故伤死者其鬼娆,时既者其神漠,是皆不得形神俱没也。夫圣人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是故其寐不梦,其觉不忧。

(译文)这就像水到冬天凝结成冰,冰到春天又融化成水,水和冰前后转易,好像是绕圈转,谁有闲工夫去探究其中的苦和乐。所以形体被寒暑燥湿之类侵害而受伤的人,身形枯衰但精神健盛;精神被喜怒思虑折磨而受伤的人,精神耗尽但身形尚存。因此,疲惫之马死后,剥宰它时就像枯木;健壮之狗死后,割宰它时还很润泽。所以受伤夭折而死的人,他的灵魂还不能安宁;天年寿尽而死的人,他的精神宁静空寂。这二种人皆不能做到形神俱没的境地。而得道的圣人运用心思时依倚性神互相扶持而不分离,所以他睡时不做梦,醒时不犯愁。

(原文)古之人有处混冥之中,神气不荡于外,万物恬漠以愉静,搀抢衡杓之气,莫不弥靡而不能为害。当此之时,万民猖狂,不知东西;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沈沈,是谓大治。于是在上位者,左右而使之,毋淫其性;镇抚而有之,毋迁其德。是故仁义不布,而万物蕃殖;赏罚不施,而天下宾服。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自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译文)古代有人处在混沌玄冥之中,精神气志不飘散在外,万物恬漠安静,彗星及妖气也时常有,但从不造成人间的灾害。这个时期,民众肆意而行、自由自在,也不分东和西;一边咀嚼着食物,一边拍打着肚皮游荡嬉戏玩耍;大家一起承受着苍天所赋的中和之气,享受着大地所赐的恩德;不以曲巧、是非互相怨恨,天下浩荡兴盛,这就叫“大治”。这时处高位的人虽然支配民众,役使他们,但不干扰其恬静的本性;镇定四方占有他们,但不改变其天德。所以不必施仁义而万物自然繁衍,不必行赏罚而天下自然归附。这种治理的“道术”,可以像对天地之美那样来颂扬,却难以用具体计算来说明。因此短时间里看似效果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则效果显著。

(原文)夫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优游,抱德炀和,而万物杂累焉,孰肯解构人间之事,以物烦其性命乎?

(译文)鱼类处江湖中而互相遗忘,人化于大道而互不交往。古代的真人立身于天地根本,中正平和,优游自得,持抱至德,炙于和气,而万物自行积累,谁肯去干预造作人间之事,让外界事物来扰乱自己的本性和生命?

(原文)夫道有经纪条贯,得一之道,连干枝万叶。是故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贫有以乐业,困有以处危。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据难履危,利害陈于前,然后知圣人之不失道也。是故能戴大员者履大方,镜太清者视大明,立太平者处大堂,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是故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投之于江,浮之于海,万物纷纷,孰非其有?夫挟依于跂跃之术,提挈人间之际,掸掞挺挏世之风俗,以摸苏牵连物之微妙,犹得肆其志,充其欲,何况怀环玮之道,忘肝胆,遗耳目,独浮游无方之外,不与物相弊檄,中徙倚无形之域,而和以天地者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至无而有有始未始
所谓“有无者”,是指这时的宇宙空间,视之不见它的形状,听之不闻它的声音,触摸不到它的形体,望而难见它的尽头,广大无边,浩浩瀚瀚,难以用仪器测量计算而与光相通。所谓“有未始有有无者”,是指这时天地包裹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向上畅通于混沌冥冥的宇宙空间;深远广大,无法弄清它的外部界域...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2真人虚静恬澹和愉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2,揭示了真人之境,强调虚静恬淡与和愉的重要性。诗文开篇点明真人之道,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体现了真人超然物外的境界。心性不被外界所扰,精神自由,不为势利所诱,不被辩说所惑,不受声色之淫,不为美艳所滥,不为智谋所动,不为勇猛所...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3抱德炀和真人得一
古代有人处在混沌玄冥之中,精神气志不飘散在外,万物恬漠安静,彗星及妖气也时常有,但从不造成人间的灾害。这个时期,民众肆意而行、自由自在,也不分东和西;一边咀嚼着食物,一边拍打着肚皮游荡嬉戏玩耍;大家一起承受着苍天所赋的中和之气,享受着大地所赐的恩德;不以曲巧、是非互相怨恨,天下浩...

淮南子·俶真训第二十二部分
如果我被世间欲望牵绊,那必然是命运与外在世界的交织。

天生尤物非为福,蚌有明珠亦累身的古文翻译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警示人们,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但不要让它们成为自己的负担和困扰。这句话的教训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生中的利与弊,不要过分追求表面的美好和价值,而要注重内在的品质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要学会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不要让成功成为自己的负担和困扰。《淮南子·卷二》主要内容:...

淮南子·俶真训第二部分
淮南子·俶真训第二部分讲述了宇宙中的两种状态:有与无。"有"描述的是万物繁盛的景象,如树木根茎茂密,草木繁花鲜艳,动物爬行飞翔,形态各异,这些实体都可以被感知,计数和触摸。它们是可触及的,有明确的形态和数量界限。"无"则象征着无形无质的存在,它无形无声,无法用肉眼触及,仿佛无尽无垠,...

后羿射日淮南子文言文翻译
后羿射日淮南子文言文翻译如下:尧当政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禾苗庄稼都晒焦了,草木也都枯死了,使得百姓没东西吃,尧就命令羿去射杀十个太阳,后羿射中了其中的九个。太阳中的九只金乌全都死掉了,羽翼都掉落了,所以留下一个太阳,百姓们都很高兴,所以把尧当做天子。

淮南子·精神训原文翻译
在远古混沌时期,阴阳二神创造天地,万物由阴阳之气化生。人之精神源自天,形体扎根于地,圣人遵循天地自然法则。内心需静默虚无,如树根深藏于土,滋养枝叶般滋养精神。生命过程随月相变化,人体内外器官相应调整。人应顺应天地节律,珍爱气血五脏,精神集中,五脏充实,保持耳聪目明,行为举止端正。过度的...

《淮南子人间训》全文翻译
1. 《淮南子人间训》强调了人的禀性、气质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性格,但道德行为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2. 文中提到了人情与道义的关系,认为真正的人情是建立在畏惧、尊重、仁德的基础上的。3. 作者强调成为仁德之人并非刻意追求,而是天赋使然,这需要每个人内心的修养和行动...

淮南子直解目录
本文档是对古代经典著作《淮南子》各篇的详细解读目录,旨在提供对这部哲学、天文、地理、社会等多个领域思想的深入理解。卷一:原道训,探讨宇宙本源与道德之道的起源与基本原则。卷二:俶真训,揭示事物的本质与真实,强调事物的最初状态和真实本性。卷三:天文训,涉及天文学的知识,探讨自然现象背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