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过年吗?他们有什么样不同的过年习俗呢...

如题所述

每个民族都过年,56个民族过年习俗如下: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经过长期的积淀,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我们的56个民族,如同花园中五十六朵芬芳馥郁的鲜花,五十六朵鲜花将花园点缀得缤纷绚丽。

56个民族也有自己的方式辞旧迎新。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韵味无穷。

在春节期间,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在各个地区的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春节习俗。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相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阖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骏马,到各个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进行赛马比赛。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清洁室内卫生,贴窗花、春联和福字。腊月三十,人们会在庭院中竖起一支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将大红灯笼悬挂在灯笼杆上,寓意“大红灯笼高高挂”。

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藏族—藏族同胞在除夕夜都要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高歌欢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壮族—壮族的春节共三天,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春节期间,不管多远,在外工作的人都要在年三十之前回家,与家人团聚。除夕这一天。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作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白斩鸡”是每一家都要准备的美食,也是餐桌上的一道硬菜。

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才休息。正月初一、初二,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总之是必备食物,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肥瘦相间的肉拌上面酱制成。青年男女会在节日期间对歌、约会,他们还会举行唱“采茶”、舞狮龙、跳扁担舞、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庆祝活动。

瑶族—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全家总动员”地投入到春节的准备活动当中来,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

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农夫,三人边舞边歌,这是人们农业丰收的美好寓意;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甚至会期待与“爱情”撞个满怀。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白族的春节不以“腊八”节为起点,而是以立春为起点。“立春”,白族俗称“代处”,意为“打春”,也是夏历岁时第一个节气。白族视立春为上年四时之终,下年四时之始。民间有“迎春”和“打春牛”之俗。“打春”完毕,白乡人回到家中焚香静守,不出远门,以永一年四季平安,春节就这样开始了。

燃放鞭炮是除夕夜白族人的一项特别重要活动,以表示送旧迎新。除夕这一天,白族同胞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以自撰自写者为上,内容丰富,词藻高雅贴切,以显示门第、家风和情操。

白族从大年初一到十五的春节活动主要有:开大门、烧头香、抢头水、初一素祭、出行、赏春联、上坟祭祖、拜年、打秋千、请春客、祭青姑娘、祭天神、闹龙灯、耍牛舞、过元宵节等。

侗族—春节是南北地区每一村寨普遍过的节日,具有与汉族相同的某些内容和形式,又赋予了本民族的习俗,形成了祭祖先、贺新岁、祷风顺等多种内容的复合状态。侗族的春节,叫“过年”。靠城镇附近的村寨,隆重热闹,年前,忙打年粑酿酒杀猪,备办年货,打扫门庭,张贴春联,互送礼品。除夕天,备香纸供品,燃香点烛,敬祭先祖。

很多侗寨过春节已固定为一套程序:腊月廿七,杀猪祭祖,晚上青少年鸣锣吹笙放炮,绕寨游行三圈。廿八日打糯米粑,并泡红糖祭祀;晚上,青少年们又是兴高采烈地游行。廿九日或三十日,人们放水捉鱼,晚宴以鲜鱼祭祖。

三十夜,屋里香火蜡烛通明,鞭炮大作,夜宴开始。家长举杯滴酒于地,然后逐一品尝菜肴,表示对祖先魂灵食过,于是全家人即可食用。夜半亥时过,迎春鞭炮响,廊檐蜡烛灯火通明。全家凌晨喜宴迎春,并用青苔逐个家庭成员额头上醮一下表示又添了一岁。

傣族—傣族的春节习俗是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这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泼水节”成了节日的代名词。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福。

赫哲族—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夜饭,剪窗花,糊灯笼。年初一,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的生鱼片、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夜守岁是全家其乐融融的时刻,这一晚人们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在音乐声中人们迎来新年的曙光。天亮后,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

春节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荡秋千。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洞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夜,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美食,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大年初一,人们穿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柯尔克孜族—“纳乌鲁孜”节是柯尔克孜族的传统节日,太阳历元月初一(即公历3月22日)为节庆日,这与春节很相似,也可以说是柯尔克孜族的春节。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

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篝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在新的一年里人口安康、家畜兴旺。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农历腊月底,家家户户熏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

写春联,贴春联,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围炉夜话,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过了初一,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贵有余、年年有余。此外,人们还要吃大锅烩菜,美其名曰“合菜”。

初三举行“摆手舞”会,舞会隆重热烈,会场人山人海。此外,土家族在春节期间还会举行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前后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普米族—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维西县的普米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普米族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一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基诺族百姓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主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彝族—彝族同胞喜欢在一起同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女性休息,以示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京族—京族祖辈生活在海边,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海滨少数民族,渔业是京族的传统产业。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京族女性在年初一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京族同胞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好运,能保一年的吉祥平安。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这是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文化的长河里,春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挥着它的不同作用。春节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一年一度的春节如同脚步一样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过年吗?他们有什么样不同的过年习俗呢...
彝族—彝族同胞喜欢在一起同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女性休息,以示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京族—京族祖辈生活在海边,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海滨少数民族,渔业是京族的传统产业。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京族女性在年初一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京族同胞认为...

56个民族的风俗和节日
在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所差异,比如汉族主要过春节、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白族主要过火把节、三月街,纳西族主要过七月会、骡马大会等等。白族的三月街在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是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火把节在六月二十五日,习俗是驱邪求...

中国有什么民族?他们有什么风俗?
瑶族——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蒙古族——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

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分享:56个民族,56种春节
1. 壮族:除夕之夜,壮族会准备足够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意味着一年的储备。新年清晨,人们会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接新年,妇女们会争相到河边或井边“汲新水”,象征新生活的沸腾。2. 布依族:布依族在除夕之夜会全家人通宵守岁。天亮后,姑娘们会争相打水,最先挑回第一担水的人被视为...

中国56个民族各有什么特点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

当孩子问「咱们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过年吗?他们有什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传统,尤其在庆祝新年时,不同民族有各自的习俗与节庆。在一次工作经历中,我有幸与来自近二十个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共事。其中,傈僳族是当地人数最多的民族,他们的新年被称作阔时节。在十二月二十日,全州会放假四天来庆祝,人们聚集一堂,通过唱歌跳舞、打麻将等活动来庆祝...

中国各个民族都有些什么过年的习俗?
中国有56个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

56个民族过节的民风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

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有哪些
4. 彝族的火把节在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除了点火把的传统,还有摔跤、斗牛和歌舞等习俗;插花节则在二月初八,人们会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庆祝这个节日。5. 关于我国的民族数量,目前官方统计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主体民族。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截至2010年,汉族人口为1,220,844,...

中国56个民族过年都有什么差异?
1. 哈尼族——秋千荡起来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姑娘们都忙着舂粑粑,这种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高十几米,与摩天大楼相比也毫不逊色!哈尼族无论男女老少都很喜欢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压箱子底的漂亮衣服去荡秋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