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杂感十首其一前两首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7-19
(一)登临怀古,抒家国兴亡之感

兴亡之感源自于特殊的时代和特别的心境.明清易代,天崩地裂,众多有志之士放弃功名,矢志抗清,转战沙场.抗清失利后他们或隐逸乡野,或埋首书斋,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诉诸笔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诗歌群体——遗民诗群.登临怀古,抒家国兴亡之感正是清初遗民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时,活跃于杭州本土的“西冷诗派”正是江南著名的遗民诗群——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派的一个分支,毛先舒、张丹、柴绍炳、徐继恩等不少诗作均满含黍离之思和兴亡之感.洪升出生于顺治二年清军攻克杭城的战火之中,更受西冷诗派诗情诗风的熏染,洪升在少年时代即萌发兴亡之感.

顺治十六年(1659年),洪升15岁时即作《钱塘秋感》:“晓陟南屏独振衣,丹霞出海露初晞.几声老鹳盘容落,无数征鸿背日飞.秋水荒湾悲太子,塞云孤塔吊王妃.山川满目南朝恨,短褐长竿任钓矶.”[5]诗歌借晓登南屏所见景色抒发少年诗人思古怀今之情,借“太子荒湾”“王妃孤塔”传达千古兴亡的沉痛与悲凉.康熙四年(1645年),洪升21岁作《为陆太师母五旬作二首》:“化碧于今二十秋,朝朝含泪掩空楼.黄云城上悲风急,一夜霜乌尽白头.”“回首横山落月孤,吴宫花草久荒芜.囗囗欲化千年石,不独伤心为望夫.”[6]陆太师母,即陆繁绍母亲陈氏,其夫陆培为明崇祯年进士,清攻克杭城时以生殉明.陈氏也追随其夫“坠楼,不死.饿三日,不死”.洪升在诗中不仅赞扬了“欲化千年石”为夫守志的陆培夫人陆太师母的高尚节操,同时不忘用“苌弘化碧”典,表达对为国死难的陆培志行的由衷敬仰.

洪升的兴亡之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困顿变得越来越强烈.洪升自康熙七年(1648年)24岁赴北京国子监肄业至康熙二十八年45岁被“革去监生”“削籍归”,历时20余年,经历了“天伦之变”“家父被诬”“国丧日搬演《长生殿》”等一系列事件,洪升由一个对康熙圣朝充满“拜郎”热情的世家子弟沦为“高才不偶”的“钱塘布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艰辛,日渐积淀成对清廷的疏离和对朱明朝的怀恋之情,表现在洪升此期的诗作中,兴亡感喟也愈加显露.

《魏州杂诗八首》是康熙七年(1648年)洪升入国子监两年后流连于恩县、大名、长垣、滑县、淇县等地所作,如果说《钱塘秋感》的“兴亡之感”更多地寄寓少年洪升的文人情怀的话,《魏州杂诗八首》则更多地参杂了洪升对仕进之途的失望和惆怅:“莫道回车地,朝歌亦旧京……比干遗庙在,千古傍龙城.”“风尘飘客泪,鼓角老雄才.莫忆兴亡事,狂歌酒一杯.”[7]对古都、古战场的凭吊,对比干、李广等忠臣良将的怀念,竟用“狂歌酒一杯”来摆脱因“忆兴亡事”而产生的痛苦与愤激情绪.这种对酒当歌、长歌当哭的心情与一年前康熙帝至国子监释典孔子之时,洪升写下的一系列颂圣诗诸如什么“日月瞻皇极,乾坤仰圣功”“圣主崇文日,皇家重道时”“儒生一何幸,得问圣躬劳”[8]等表达的对康熙圣朝无限崇敬的心情形成截然不同的反差.《魏州杂诗八首》所抒发的兴亡之感也正是洪升这个钱塘才子在京城遭受理想初次打击而产生的对清廷不满情绪的反映.

康熙二十年(1661年)洪升37岁时所作《京东杂感》历来被认为寄寓兴亡之感最浓郁之作:“雾隐前山烧,林开小市灯.软沙平受月,春水细流水.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白头遗老在,指点十三陵.”“故国开藩镇,防边节制雄.鹰扬屯蓟北,虎视扼辽东.角静孤城月,旗翻大树风.至今论将略,尚想戚元戎.”[9]诗歌不仅缅怀明室,满含故国黍离之思,而且追怀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隐寓复兴汉室之念.浓郁的家国兴亡之感不仅与作者成长于康熙盛世的国子监生的身份极不相称,在清代那个文字狱迭起的时代,如此大胆表现这种忤逆情绪也着实让人匪夷所思.这也正说明洪升由于仕途无望,长期生活困顿因而内心积蓄的对清廷疏离、对明室怀恋之情已经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

总之,兴亡之感是洪升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无论是“须臾故国生荒草,坟地朱门宾客少”(《王孙行》)的人世沧桑之感,“故侯不在青门外,何地还栽五色瓜”(《夏日偶感》)的江山易代之慨,还是在《广陵怀古》《颖考叔庙》《舞阳侯祠》《将次金陵作》《濡头水》《舟行到江宁作》《张睢阳墓》《黄天荡》等诗中,对颖考叔、樊哙、周亚夫、周瑜、谢安、张巡、韩世忠等英雄人物的尽情讴歌,均无不寄托了洪升深深的民族哀思和无尽的兴亡之感.只是他的兴亡之感更多地表达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文人情怀以及对“绯优厌粱肉,士不饱饕餮”(《稗畦集·送沈亮臣归榇》)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

(二)酬唱寄情,叙人间真情

洪升自小受陆繁绍、毛先舒、朱之京等人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重人伦、笃友情.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抒发亲情、友情成为其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

1.亲情诗

孝子之道、夫妻之情、兄弟之谊历来是传统亲情诗的三大主题,然而在洪升的亲情诗中这种人伦中最自然的情感表现却是既温馨又酸楚.洪升年少时生活优裕,大致在他27岁前后“遭天伦之变”(由于至今尚不明了的原因为父母所恶,被迫离家),从此“怫郁坎禀缠其身”.如果说在《鲍家集大雪忆母》《燕京客舍生日怀母》《忆母》《次济宁忆父》《坐报国寺古松下忆父》《怀父游燕》等诗作表现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父母的怀想,对温馨家居生活的依恋,那么在《颖考叔庙》《伯俞庙》《送父》(六首)等诗作中表现的则是“大杖愁鸡肋 ,飘然跳此身”一个明明被父母遗弃的孝子对“孝道”的执着坚守.即如“因思往日在庭帏,百事都将阿母依.丁宁不住加餐饭,未将寒霜早授衣”(《鲍家集大雪忆母》)表现母爱的细腻,直白而单纯;“离巢鹤雏暮来迟,老鹤绕树啾啾鸣”(《坐报国寺古松下忆父》)传达父爱的深沉,亲切又温馨.“天伦之变”使洪升的亲情诗在内容和情感表达方式上发生些许的变化,虽然无缘于洪升为特表孝子之意而作的整卷《幽忧草》,但从“昔悔离亲去,今缘赴难归.七年悲屺岵,万死负庭闱”(《稗畦集·南归》)、“我罪诛无赦,亲恩报岂忘?心非同槁木,身岂出空桑”《啸月楼集·旅次述怀》、“小人空有母,何处可遗羹”(《稗畦集·颖考叔庙》)、“自问征裘浑已敝,何时重换老莱衣”(《稗畦集·客中秋望》)、“羁孤且勿伤,兴言悲”(《稗畦集·陟屺》)、“江山郁以盘,吾母在故里”(《稗畦集·送父》六首)等诗句中真切地感受到执着于这份亲情的辛酸和感伤.

兄弟之情,是洪升亲情诗中情感表现深沉且温暖的部分.洪升有弟二人,大弟殷仲,系洪升同父母生,小弟中令,系洪升同父异母所出,有妹二人,富才情,早夭,不知其名.在《啸月楼集》《稗畦集》中洪升有大量的叙述兄弟情谊的篇什,如《别弟》《寄殷仲弟》《中令弟》《忆殷仲弟》《寄殷仲弟兼忆中令弟》《重阳忆弟》《寄中令弟》《得中令弟消息》《己卯冬日代嗣子之益营葬仲弟昌及弟妇孙,事竣述哀四首》等,从这些诗篇中,不仅体会到洪升诗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也深切感受到清初下层知识分子生活的无奈和艰辛.韶叙写夫妻之情是洪升亲情诗中最富华彩的浪漫篇章.洪升在康熙三年(1644年)七月一日20岁生日之际,与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表妹黄蕙喜结连理,这是洪升一生中最为快意的事件,也是当年钱塘文化圈的一段佳话.不仅洪升一众亲友为这对新人庆“新婚”贺“同生”,新郎洪升也抑制不住心头的狂喜,作《七夕·闺中作四首》:“忆昔同心未有期,逢秋愁说渡河时.从今闺里长携手,翻笑双星惯别离.”[10]诗歌不仅叙述了诗人往昔与爱人分离的相思之苦,更直率地表达了如今在天上牛郎与织女相会的七夕之日,在人间与心仪的女人正式结为夫妻的喜悦,“翻笑”两字,狂喜之意溢于言表.与黄蕙由爱情而结合的美好婚姻,不仅是洪升生命中浪漫的篇章,也是洪升诗歌创作的无尽源泉.在以后的许多篇“寄内”诗中,无论是 “少小属弟兄,编荆日游憩……嗣后缔婚姻,契阔逾年岁”(《 啸月楼集·寄内三首》),叙述与黄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甜蜜记忆,还是“遥忆当窗坐,凄清夜欲殂旁……隔岁书多少,经秋梦有无?”(《啸月楼集·寄内》)倾诉与爱妻分离的相思之苦,还如“看遍如云女,谁能动我思”(《 啸月楼集·远征见游女,寄内》表现对妻子爱情的坚定,皆情真意切,表现了浪漫才子洪升夫妻之情的温馨而美好.

2.友情诗

洪升一生交游极广,社交圈中既有达官贵人,更多文人士子,因而赠答酬唱之作几占作品总数的二分之一强.如果我们剔除如“天上凤凰鸣晓日,泽中鸿雁浴清波”.(《稗畦集·赠朗亭侍御》)等应景之作,许多能真正传达洪升真情实感的一些友情诗是洪升现存诗歌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

写给师长的,如“展矣觏我师,景行永无敄.至德秉真淳,深心探隐赜”(《啸月楼集·奉呈毛稚黄夫子》)、“却忆北窗高卧者,松阴斜日弄琵琶”(《 啸月楼集·夏日答临平沈去矜先生暮冬见怀》、“风尘久作长安客,始信交情在布衣”(《啸月楼集·寄张觉庵先生》)、“遥羡柴桑遗世者,黄花篱畔醉斜醺”(《 啸月楼集·九日简柴虎臣先生》)……诗歌不仅表达了洪升对毛先舒、沈谦、张竞光、柴绍炳等师执的敬爱之情,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某些洞见.

与朋辈的一些赠答诗是洪升友情诗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洪升的朋友圈以杭州和北京两地最为集中,前者多为同窗契友,后者则以仕进之途入宦海的读书人居多.洪升与他们的一些酬唱应答之作其中注有名姓的就近百篇.这些诗篇多数情真意挚,义气充盈,如“殷殷薄物出穷交,马头即拜千金馈……山水登临朝恣乐,文章欣赏夜忘疲……知己从来只一人,如君可洗虞翻恨”(《稗畦集·与毛玉斯》)、“五陵明月酣歌夜,却忆穷交一片心”(《啸月楼集·寄沈遹声》)、“骊歌已无声,欲别心烦纡……献兹狐狸裘,愿护千金躯”(《啸月楼集·吴瑹符北征赋此赠别》)等.洪升与吴舒凫、沈遹声、毛玉斯三人不仅是同窗契友,也是曲中知己,洪升写给他们仨的诗歌近20余首,如《与沈遹声山游》《留别沈遹声》《客梁寄沈遹声》《送沈遹声游永嘉》《过管鲍分金处寄沈遹声》《至日楼望答吴瑹符》《途中寄吴瑹符》等,这些诗篇也是洪升友情诗篇中情感最真挚的部分.自康熙七年(1668年)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洪升“落拓名场几十年”,周旋于京城文化圈结交了众多的朋友,他们中有像高士其,徐乾学、李天馥那样的高官,亦有像王泽弘、吴雯、汤西涯等与洪升情切的挚友.期间洪升写有大量的酬唱诗作.即使与权贵们的交往,虽然有像《简高澹人少詹》《上徐健庵先生》《赠朗亭侍御》《上真定梁相公》那样的应景阿谀之作,但也不乏《旅次述怀呈学士李容宰先生》《奉寄少宰李公》等情真谊挚的篇章.而记录洪升与王泽弘、吴雯、汤西涯交往的诗篇,可以说是洪升旅京时期所作友情诗中最富魅力的部分.如《送王昊庐先生请假南归》《奉和昊庐先生中秋待月之作》《雨中简汤西崖》《赠别吴西泉归里》《寄蒲州吴天章》等等,从此不仅可以体察到洪升与朋友交往的拳拳赤子之心,也从中了解到洪升旅居京期间主要的社交活动和他的生存状况.

(三)登山临水,感生之况味

现存的洪升诗作中留有大量的登山临水之作,如《宿灵鹫峰》《泛江至村中作》《初阳台望日出和俍亭大师》《晓渡黄河》《早秋江上》《九日登吴山同诸骏男作》《山楼远眺》《游泰山四首》《晓起看山作》《后江行杂诗四首》《烟霞坞》《孤山》等等不下50余首.在传统的诗歌创作中,登山临水之作大多以抒写山水田园之乐为主,如陶渊明、王维等山水诗无不成为文士们闲适、逸乐的心情代码.与传统的此类诗作相比较,洪升诸多的登山临水之作中除了前期的《宿灵鹫峰》《泛江至村中作》《初阳台望日出和俍亭大师》等少数篇什叙写逸乐心情外,更多的则是抒发不遇感叹和穷愁知音,反映了洪升“潦倒名场四十年”“不偶”人生的辛酸与苦况.

《早秋江上》是洪升在康熙十年(1617年)为避“家难”游越行进于钱塘江上所作.因为“天伦之变”在洪升人生创作轨迹中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早秋江上》也是所能判断的洪升借登山临水,叙写穷愁之音的发轫之作.“一叶西风动早秋,秋高江上迥生愁……登临未敢悲摇落,随意烟波一钓舟.”[11]悲秋,历来是传统诗歌创作的主题,而诗人洪升之妙笔在于能够用移情之法将诗人之“愁”托诸江景而言出.在洪升的笔下,无论是摇动“一叶”早秋的“西风”,还是“迥生愁”的“江上”,均是诗歌情感意绪的施动者,而真正愁情焦灼的诗人却是“未敢悲”秋之“摇落”,结句“随意烟波一钓舟”所表现的洒脱和飘逸,也正是诗人托浩淼之江水消散内心愁结而达到的一种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之境界.与“醉里悲歌还洒泪,愁中凭眺强开颜”(《啸月楼集·九日登吴山同诸骏男作》)所表现情感的直白相比较,《早秋江上》似乎在诗艺上更胜一筹.

《山楼远眺》《晓起看山作》《晓发山店》《游泰山四首》《后江行杂诗四首》《烟霞坞》等均作于诗人旅京时期,是诗人往来于京、杭两地或闲时与友人登临所作.洪升的连襟陈訏曾这样描绘洪升旅京时的生存状况:“我忆长安客,飘零寄此身.卖文供贳酒,旅食转依人.八口家仍累,双亲老是真.多年遥负米,辛苦踏京尘.”[12]穷愁潦倒的生活已经很难让诗人再有年少时“况携泉石侣,吟眺不知疲”(《与沈遹声山游》)的逸兴.从“风尘游倦客,转觉隐君贤”(《烟霞坞》)“如何市朝子,扰扰争名利”(《晓起看山作》)“半壁残灯孤枕泪,五更落月一声鸡”(《晓发山店》)这些诗行中所能体察到的是,诗人为生活所困的疲累、悲伤以及对现实的愤懑.

作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后江行杂诗四首》可以看作洪升此类诗歌的典型之作.其一:“去当明月里,归又明月中.江天秋如昨,天涯路转穷.依人空老大,乞食愧英雄.一片寒霜气,哀哀叫断鸿.”[13]诗歌选择行进于秋日月明之夜的富春江上作为抒情的触发点,但与一般的登山临水之作不同,秋日月明之夜的富春江景没能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迷蒙清幽的秋夜江水诗人也只以“江天秋如昨”一笔带过,“天涯路转穷”“依人空老大,乞食愧英雄”,淤积诗人内心的一声声不遇之叹似乎才是诗心、诗情的内核所在,而在这“一片寒霜气”里伴随诗人长叹的一声声哀鸿的鸣叫也更使的这份哀叹荡气回肠.洪升的诗歌非常注重意境的建构,但与《啸月楼集》的《早秋江上》诸诗相比,由于淤积诗人内心深处的失意情绪常常借登山临水之意喷薄而出,所以收录于《稗畦集》中的《后江行杂诗四首》《钓台》《孤山》等一些后期之作也就似乎少了些许委婉和蕴藉.

关于洪升诗歌的艺术特点,金埴在《不下带编杂缀兼诗话》(卷七)曾这样概述:“西河(毛奇龄)尝评昉思五字律,酷似唐人,其气韵神味,格意思旨,雅似极平,而唐人梱奥□□(原稿缺两字)此.近好新者率以庸淡目之;犹观旧玉者,不以其神韵,而以其驳蚀,可乎?”著名选学家朱溶在《稗畦集·序》里也这样说洪升的诗“其发者泉流,突者峰峦,而幽者春兰也,其珠琲则灿烂也,其音节和平,金石宣而八音奏,若钩绳规矩,则斥候远而刁斗严也”.虽然前者是洪升晚年的至交,后者又是其诗集的编者,在评述的措辞上不免有夸饰的因素,但就洪升诗歌特点的艺术概括而言却是辞殊意同.总体而言,洪升诗歌的艺术特征别具一格,并与清初杭州本土诗学主张密不可分.

(一)宗法盛唐,得其神韵

清初杭州本土诗歌主要由“西冷诗派”一统大局.这是清初以陈子龙为核心的云间诗派的一个分支,其诗学主张以宗唐思潮占据主导地位.洪升在向“西冷诗派”诸名家的学习及与其交往过程中自然受其影响颇深.在唐诗诸大家中,洪升是博取众长,自成风格:无论是杜诗的沉郁顿挫、李白诗的飘逸俊朗,还是高适诗的尚质主理,岑参诗的尚巧主景等在洪升诗歌里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又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神韵.朱溶《稗畦集·序》:“昉思近体宗少陵,然求少陵一言半辞于其集中,不得也.其古诗则高岑,然求高岑一言半辞不得也.尽精肆力,心得其意,而变化无方.”友人朱廷鋐《赠洪昉思》诗说他:“风流直压李青莲,名擅词场二十年.”(《江上诗抄》卷七一)李天馥《容斋千首诗·送洪昉思归里》说他:“此子竟作尔馨态,得未曾有开宝遗韵……杜门风雅恣扬扢,昔之市隐非君谁?”所有这些评价均从不同角度反映时人对洪升诗歌成就的肯定以及与盛唐诗歌的渊薮.

洪升的诗篇中既多李白式的飘逸豪放之作,更有抒发怀才不遇,反映人生苦难,颇有杜甫“沉郁顿挫”之风的现实关怀之篇.如《初阳台望日出和俍亭大师》描写日出景象:“来如碧落吐飞蜃,动如火珠明鲛宫.灿如青天簇霞彩,飘如赤云荡晴空.飞身矫首倚天半,天寒日出秋水澜.群龙来往雾不散,鳞甲倒射光凌乱.烟水苍茫接天平,渔舟摇落入云中行.”[14]诗人从色彩、形态、气势等诸方面描摹日出奇观,境界开阔而绚丽,丝毫不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之雄奇瑰丽.《晓渡扬子江》有“不睹江山奇,谁知天地大”之句,洪升友人陆次云评其“爽气逼人,心目具快.”[15]还如《宝剑歌》《野兴二首》《孤山》《杨花篇》《与沈遹声山游》等等均为诗人逸兴勃发之作,飞扬的诗意颇具盛唐之风.而诸如《魏州杂诗八首》《客夜书感》《一夜》《衢州杂感十首》《北发有感》等诗篇则不仅在内容上直接继承了杜甫感时忧国、关注现实的精神,在风格上也颇似杜甫之沉郁苍凉.袁枚《随园诗话》(卷一)评洪升诗:“《送高江村宫詹人入都》五排一百韵,沉郁顿挫,逼真少陵.”正是对洪升此一诗风切中肯綮的评价.

(二)注重炼句,诗韵和谐

朱溶评说洪升诗“掐擢心肾,雕琢曼言”是指其诗歌苦吟炼句的功夫.而“其发者泉流,突者峰峦,而幽者春兰也,其珠琲则灿烂也,其音节和平,金石宣而八音奏,若钩绳规矩,则斥候远而刁斗严也”(朱溶《稗畦集·叙》)则说其诗韵和谐的特点.洪升自幼师承“浙中三大韵学家”的毛先舒、柴绍炳、沈谦,韵学功底极其深厚,20岁左右即写成《诗书韵注》(六卷).检索洪升所有的诗作,律诗是洪升全部诗作中所占篇幅最多之作,《稗畦集》总计400篇,律诗即占280余篇.洪升的友人就特别推崇洪升的五言律诗,胡会恩赞美他“五字清真谁敌手”(《清芬堂存稿》卷一《赠洪昉思》),朱廷鋐在《赠洪昉思》里也说他“一言每破时流病,五字能争造化权”.如此对于洪升诗歌臻于化境的推崇,自然与洪升的学养功底与其谨严的创作态度不无相关.诗韵和谐是洪升诗歌创作的自然追求,也是他之所以苦吟炼句的动因之一.洪升诗作中留有多个苦吟炼句的例证.如收入于《啸月楼集》中的《七夕·闺中作四首》,其三为“忆昔同心未有期,逢秋愁说渡河时.从今闺里长携手,翻笑双星惯别离”.后收入于《稗畦集》加上副题为“时新婚后”,但短短四句就有两处改动,《稗畦集》内的首句“同心”被改作“同衾”,第三句“闺里”作“闺阁”,改动后的诗句不仅与副题诗意相谐并且音韵更加和谐,充分体现了洪升炼句的功夫.

还如《赠别吴西泉归里》(其三):“隐居在何处,门对中条山.流水四时碧,白云终古闲.樵歌踏花去,鹤唳望松还.解作一生事,归与长闭关.”吴雯,字天章,号西泉,与洪升共师王士禛,是洪升旅京时之契友.此诗为吴雯应博学鸿儒试报罢归居永乐洪升为之送别之作.诗歌平起平收,韵律舒缓和谐契合诗意.且每行诗内,句调亦作精心安排:“流水——四时—碧,白云——终古—闲.樵歌——踏花—去,鹤唳——望松—还”,平仄关联呼应,念起来声高声低,错落有致,于抑扬顿挫间生回旋往复的韵律,表达了诗人送别挚友时无限怆恻之情.诗题由“赠别吴西泉归里”到“赠别吴天章归永乐隐居”,尽管诗意未变,但在表情方面后者更自然流露诗人与吴雯间亲切真挚的友情.全诗对仗工整,字字精炼,也充分体现洪升苦吟炼句的非凡功力.还有“兴随流水远,心与野鹤闲.青屿自孤迥,白云时往还”(《湖上山》;“夜听千林雨,朝看万壑流.穿云冲石涧,泻树落山楼”(《雨后观泉》)等等,用不一样的音韵变化表达诗人不同的情感意绪,且字句精炼工整贴近诗意,所有这些均充分体现洪升诗歌注重炼句,诗韵和谐的特点.李天馥曾感叹:“武陵洪升文太奇……我得把读亟叫绝”(李天馥《送洪昉思归里》),金埴引毛奇龄对洪升诗的评价“犹观旧玉者”.洪升诗歌这种平朴清丽、音节和谐而臻于诗韵天成的艺术造诣,均是其“掐擢心肾,雕琢曼言”苦吟雕琢、极力磨练的结果.

(三)语浅情真,感慨遥深

“语浅情真”“感慨遥深”是王季思先生在为刘辉的《洪升集》作序时对洪升所写“亲友诗”及“登临怀古”之作的评价[16].然检索洪升所有诗作发现,不仅以上两类诗歌在洪升全部诗作中所占篇章数量巨大,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之多,而且即使算上他所有的诗篇,“语浅情真”“感慨遥深”仍旧最恰当地概括洪升诗歌的总体创作特点.

“情真”,不仅是洪升传世名作《长生殿》的圭臬,也是洪升诗歌的精髓.在洪升为数众多的亲情诗、友情诗中,作为孝子、兄长、丈夫、朋友的洪升,其真情在各诗篇中无处不在,如《燕京客舍生日怀母》《送父》(六首)《寄殷仲弟》《得中令弟消息》《寄内》诸篇、《过管鲍分金处寄沈遹声》《吴cha-符北征赋此赠别》《送王昊庐先生请假南归》等等,不一而足.而在其为数虽算不上众多的一些现实关怀诗中,洪升诗歌的情感表达也同样情真意切.如“姑蔑山川水潦馀,我来系艇一唏嘘”(《衢州杂感》),面对被洪水吞没家园而流离失所的灾民,诗人不仅感慨唏嘘,甚至潸然泪下;“踟蹰询父老,或恐病桑麻”(《雨沙》),对遭逢冰雹之灾的父老殷情关切之情跃然纸上;“催科当岁歉,忍更迫穷黎”(《田家望雨》)“长吁问民牧,中泽几哀鸿?”(《寇恂故里》)对“穷黎”的这份热切关爱之情,有时还以一种为民请命的形式出现.所有这些诗行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杜甫的诗篇,“忧黎元”的真情在钱塘布衣的诗篇中自然流溢.总之,平朴的诗风,叙述性、口语化的表达形式,“真情永固”的内驱力,形成了洪升诗歌语浅情真的总体特色.

如果说语浅情真体现了洪升诗歌在情感、语言方面的特点,那么感慨遥深则表现洪升诗歌在抒情议论方面的造诣.由于长期受“家难”的困扰且命运多舛屡遭打击,淤积于诗人内心的那股忧愤之气在洪升的诗篇中就常常萦绕不散.无论是登临怀古之作,还是伤时感世之篇均感慨极为沉厚.如果说《广陵怀古》《颖考叔庙》《舞阳侯祠》《舟行到江宁作》《张睢阳墓》《黄天荡》《伯俞庙》等更多地抒发家国兴亡之感,《登报恩寺塔怀古》《钓台》《夷门》更侧重感叹生世之悲,内容尽管有些许的差异,但是弥漫于诗歌中的悲凉、忧愤之气却是一以贯之.就如《多景楼》借登临“危楼倚碧霄”的多景楼感慨“兴亡今古恨,酹酒问渔樵”的苍凉悲伤,《夷门》借描写“四野风沙起,苍茫昼色昏”的古夷门慨叹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人生悲凉.但无论是《多景楼》还是《夷门》,洪升诗歌于诗歌意境的建构、情绪的渲染等方面的不同凡响也是一以贯之,《多景楼》以“一江限南北,两点辨金蕉.亭回留云住,天低入海遥”勾勒出天地幽远、江水的苍茫,富有深邃的历史感;《夷门》以“四野风沙起,苍茫昼色昏”作主体背景,诗意宏阔、苍凉,以“废堞饥乌聚,空壕渴马奔”叙写古夷门的萧瑟、零落,极力渲染英雄失路之悲,令人感慨遥深.

京东杂感十首其一前两首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洪升的诗篇中既多李白式的飘逸豪放之作,更有抒发怀才不遇,反映人生苦难,颇有杜甫“沉郁顿挫”之风的现实关怀之篇.如《初阳台望日出和俍亭大师》描写日出景象:“来如碧落吐飞蜃,动如火珠明鲛宫.灿如青天簇霞彩,飘如赤云荡晴空.飞身矫首倚天半,天寒日出秋水澜.群龙来往雾不散,鳞甲倒射光凌乱.烟水苍茫接天平...

《秋日杂感(二首)·陈子龙》原文与赏析
这两首诗形象地写出了满清贵族入侵给江南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对死国难者的悼念,倾吐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不甘屈服沉沦、谋求复明的决心。悲愤沉郁,气魄雄毅,显示了作者的铮铮铁骨,前人曾誉他的诗为明诗殿军,殆不为非。《秋日杂感二首》所用典故忒多,这说明他早年仿效后七子的痕迹犹存,不过根据此诗所写的...

《四时田园杂兴》两首
《四时田园杂兴》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代: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

柳如是陈子龙唱和之词?
一句“秋日雨”写尽了人生的变故。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词人想过去,痛惜今日,写尽相思之苦,“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画舸本是欢情之物,但即使拥有了它,自己依旧是先前的那个自己,或许更多了一点孤独、寂寞,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了情人的陪伴。“一点东风...

野结尾的五字诗句
陆游还在《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浄天高秋月明为韵其一》中提及:“吕钓渭水滨,说筑傅岩野。”此句以吕尚垂钓于渭水之滨,傅说筑于傅岩野的故事,展示了古代贤士隐居山林、待时而动的高尚品质。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它们或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或抒发对自然...

朋友远行该赠什么诗句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朝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白话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2...

求 雪望(清 洪升)的翻译 悬赏100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点。“野桥”两句写...

京东杂感十首其一前两首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如《初阳台望日出和俍亭大师》描写日出景象:“来如碧落吐飞蜃,动如火珠明鲛宫。灿如青天簇霞彩,飘如赤云荡晴空。飞身矫首倚天半,天寒日出秋水澜。群龙来往雾不散,鳞甲倒射光凌乱。烟水苍茫接天平,渔舟摇落入云中行。”[14]诗人从色彩、形态、气势等诸方面描摹日出奇观,境界开阔而绚丽,丝毫...

陈子龙秋日杂感二首原文及赏析
《秋日杂感》写于明朝亡国后的一个秋天,可能是顺治三年(1646),当时他在吴县,触秋景而伤情怀,一气写七律十首,这里选两首。 第一首抒发怀念故国的愁苦,表明复明的信念。首联说,西周亡国的悲剧重演了,极目远眺沦丧的国土,心中倍感悲凉。周原,见《诗经·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指今陕西省岐山以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