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致作品介绍
《林泉高致》不仅总结了山水画的创作经验,还强调了创作时的精神状态、师承的广博、技法的灵活运用等。郭熙倡导深入观察生活,抓住富有诗意的情节,创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反复修改作品,广取博采,不局限于一家之学。他的技法总结,如积墨法和用笔法,对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画面深润、厚重,...
林泉高致创作背景
《林泉高致》是山水画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集中探讨了自然美与山水画之间的关系。郭熙认为,山石林泉之美是君子所向往的,但不愿远离君、亲,山水画则使他们能够“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充分体验自然山水之美,解决君子厌倦世俗事务,却又留恋功名的矛盾。早在南朝,宗炳就提出了“卧游”的概念,即用...
《林泉高致》中的山水画思想
《林泉高致》是中国山水画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对一生山水画实践的总结,具有丰富的绘画思想。在中国绘画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书中所阐述的理论代表了当时的理论高度,并对后世影响巨大。文中谈到山水画的审美价值,画者的主观修养,“三远法”等几个方面...
三远山水画法—三远
山水画中独特的技法之一,便是“三远”理论,源自北宋郭熙及其父郭思的《林泉高致》。"高远"描绘的是从山脚仰视山顶的景象,强调雄伟的气势和壮观的布局,视平线通常位于画面下方。例如,《芥子园画传》中的高远法,通过透视原理将山画得高耸,可能借助泉水来增强画面的高远感,如雁荡山的瀑布。刘未则...
中国山水画为什么讲究三远法?
这是(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观点,北宋中期的郭熙在《林泉高致》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中国山水画往往在一幅画中有"高远"让你体会山峰的雄健,感到山势逼人,如身临其境;有"深远"让你感到山重水复,深邃莫测;有...
北宋画家郭熙提出山水画"三远"理论有高远,什么和什么
北宋画家郭熙在他的著名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 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
元四家绘画:林泉高致内容简介
林泉高致,是元四家绘画的标志性理念,它强调山水画中的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在元四家的笔下,山水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观,更是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抒发。他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将山水描绘得既真实又超脱,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在异族统治的背景下,元四家选择隐逸的生活方式,...
三远法是谁提出的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山水画构图的三远法,即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意思是构图可以从仰视、平视、俯视三个角度来看。郭熙是北宋绘画大师擅长创作山水寒林之景,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
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林泉高致》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全书分六节,即除开序言外,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画记。原书有南宋许光凝序,今佚。郭熙对山水画三远的理解:对于山水的四季朝暮、阴晴雨雪等环境下的变化,郭熙都经过认真的观察研究,总结出不少带有规律性...
宋神宗年间郭熙的理论著作《林泉高致》提出了那些理论?
宋神宗年间,郭熙入翰林图画院任职。他曾自述山水画创作的经验,由儿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一书,是继荆浩《笔法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讨论山水画技法的理论著作,而且,在体系的完整性上,其价值更为突出,即使在后代,也没有人能超过他。郭熙认为,一个山水画家要想通过创作把大自然的形象和精神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