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里面不是说不能有竞争心吗,那人怎么可能有进步呢?

比如学校里面只有竞争心才能有进步,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吧,大家解惑下,阿弥陀佛。
看了晕了.
我的意思是说我在现实中该怎么取舍呢?与佛学矛盾,但是我深信佛学是深邃的,我很迷惑。

不用说,“竞争心”必然导致人性的堕落!因为竞争心是人类自私、贪婪的集中体现,这种心越强,祸害就越大。因为竞争,烦恼妄想必然越来越严重;因为竞争,人与人的矛盾必然愈演愈烈;因为竞争,更多的人必然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因为优胜的必然是少数);因为竞争,人与人会被逼入孤立的小天地里;因为竞争,人类的良知将会很快被磨灭,取而代之的是人心的冷漠……可以说,过度的竞争必然将人类引入地狱!
“只有竞争心才能有进步”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试问世上真正在事业上、做人上取得大成就的人,有几个是竞争出来的?相反,一切大事业、大成就都是人与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同心同力共同创造出来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才能真正让世界变得和平而美好起来,因此,不要为了所谓的“进步”而去竞争,而要发愿为了人类的和平和繁荣(哪怕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也好)而勤奋学习,这种动力要比竞争强而有用得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6
佛学并没有说不能有竞争心呀?你在哪本书上看的,不是书上写错的,就是你误解了。佛学的意思是,该是你的东西,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别拿。佛陀是不想让你把心放在利益上,放在嫉妒上,放在勾心斗角上。比如说你苦学了一个假期,考取了一个第一名,那他就是你的,是你的业报。但如果你没有取得好成绩,那也不要去难过,珍惜现在的拥有就行了,这才是佛教的本意呀。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踏踏实实,佛教没什么深邃的东西,只求问心无愧
第2个回答  2011-02-12
老师经常教竞争 升级了就是斗争 最后必然导致战争。这样的教育虽然不能说全错了 但是也令人担心。
佛陀教育我们 要精进 要努力。 这种进取 是为了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因为你不够强 对社会可能是累赘 还何谈帮助大家 服务大众呢? 换句话就是 不能自度 焉能度人。 这种精进的源动力是救拔众生一切苦难的大慈悲心 比只顾利益自己的动机不知要大多少 高多少。有这种发心的人 必然精进不退 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愿解如来真实意 阿弥陀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2-13
您好。
嗯。。。。。。您有些观念误解了,也混淆了。 这里说明一下。 竞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相互较量,以自己的能力去压低他人。但佛陀所宣说的,也就是您的疑问’进步‘,是指精进。佛陀宣说修行应当要精进,这样才是对的。而精进在佛陀教导的世俗立场(在家众)范围中可以归类为3个标准‘,应当做与不应当做,有利益与无利益(在佛教观点中,这是指是否能导向解脱之道),以及圣者赞叹或者圣者非议。如果您能做到这3个标准,而且能如法生活,那么自然会在’进步中‘。

佛陀的教导在世俗的’进步‘中,是指能如法的去实行,实践佛陀的教导,自然会获得出世间的利益,同时也会获得世俗的利益。这就是佛陀对在家人的教导。 如您难以理解,可以联系在下。私下聊聊吧。

根本不用去取舍。用应当做,不应当做,有利益,无利益,圣者赞叹或者圣者非议去判断。举例。为了保持竞争力去害人,您说3个标准如何去取舍呢?
第4个回答  2011-02-12
解释就一句话,无竞争心不是不精进,不能有竞争心不完全是无诤。“精进”是佛学的重中之重。而佛说真正的无诤,是内心真正的清净,内心不被外境染污,不起贪爱、憎恨、嫉妒,我想你说的“竞争心”就是这三条。

佛学里面不是说不能有竞争心吗,那人怎么可能有进步呢?
不用说,“竞争心”必然导致人性的堕落!因为竞争心是人类自私、贪婪的集中体现,这种心越强,祸害就越大。因为竞争,烦恼妄想必然越来越严重;因为竞争,人与人的矛盾必然愈演愈烈;因为竞争,更多的人必然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因为优胜的必然是少数);因为竞争,人与人会被逼入孤立的小天地里;因为...

佛学怎么看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如果说四大皆空那么社会谁还会创造奇迹...
四大皆空不是说就不创造了,四大皆空是说要我们看清四大的真实情况,不执著自我以大慈大悲的心利益众生最终让众生看清四大皆空真实情况,四大,是梵文(aturman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佛教所称四大,除含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解释一下)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

...减劫(造业深重,以致报应不断),与社会不断进步相矛盾吗?
我觉得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没有一定的智慧不一定看得懂佛经理解佛教的。人们智慧慢慢变少自然看得懂的人越来越少,佛法和世人的缘分越来越少自然有一天会消失,但有不可能永远消失。毕竟人的本性即是佛性,本性不灭佛性不灭,所以佛是永恒不灭的。佛法也会在有...

在佛教中,如何覆灭自己的嫉妒心?感觉自己嫉妒心好强呀!
修学佛法,勇猛精进,一心向道,倘若遇到不如意、逆境时,当下嗔恨心不起,脾气不爆发,又能转境,心地如如不动,此人已证无生法忍,是多生累劫修证而延续而来,加上今世殷勤多闻参悟,步步正觉,分秒涅槃,是故有此庄严妙果诞生。 不如意之境难忍难修难行证,因此内心便生起嗔恨心,发大脾气,令你形象破坏,损你德行,自...

佛家,为什么脱离世俗呢?
首先出家修行,你没有那种机会去出家修行,现在的寺庙都是需要佛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才会收的。Dear,你要出家修行的话,也没有那个机缘了,现在的寺庙也不可能随便招收人了。方面来讲,现在社会要普通人,要出家很难了,所以你现在只能是在家修行,无法脱离世俗了。所以佛教才讲究脱离世俗,但也要宣传佛法,...

如果一个人没有竞争的心,那他的一生会很失败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什么是禅学?
凡是对佛教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个题目严格说来是有问题的,因为禅是不能讲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的;但是,“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为了把禅的境界介绍给大家,不得已,仍然要藉言语来说明。 现在的社会到处烦乱,物质生活奢侈浮华;但是,有不少人却感到...

因果报应疑惑!!!
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所以我们小时候受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有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方寸地指的是良心,就是说为人必须心地善良,后代方能得福。 佛教讲因果涵盖三生,每一个人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由此形成一条无穷尽的横线,和刚才所提祖先、父母、...

为什么有句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这个时候一个人走进去,就有可能会遭遇不测,而且庙里面也有功德箱,一般都是有钱财的,一个人进去,功德箱里面的钱财要是丢失,这就有些说不清楚,所以古人常说一人不进庙也是为告诫世人要规避危险。而二人不看井,是因为两个人一起在井边,如果一旦有一个人心生歹念,向另一个人下黑手,那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