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在学习西方,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对此谈谈启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6-29
林则徐
他是亲眼目睹西方的武力入侵,并且站在最前线抗击的人。他与魏源都知道中国不再是无可匹敌的天朝上国,必须通过自强,才可以抗衡西方。起初,他是认为中国之弱,不在于器物制度,而在于国人身体败坏,所以其要务是驱除鸦片。后来,他了解到西方器物也有优胜之处,在态度上,他对于西方、科技和贸易,转持开放性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康有为
康有为和林则徐一样,都是传统士人出身,不过一文一武。他21岁时开始认识西方思想,3年后靠翻译书籍理解西方,吸收进化天演理论,和西方的政治思想,形成了他维新变法的特色,主张从较深入的政制、教育入手进行全盘西化。不过儒家对他影响极深,他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只能主张君主立宪,通过彰显宪法,明确法度,以澄清吏治。他行事与侪辈相比,也不见得光明磊落,能仗义轻生。

孙中山
孙中山出身平凡农家,虽受私塾教学,但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后来在夏威夷,学习西方学科,培养了其美国人敢做敢说的性格。之后他在香港学医,组织革命,以理论家角色指导众人,只立纲领,而不参与实际操作。他指出中国必须要打倒帝制,实行三民主义,五权分立,又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慢慢实行地方选举,再以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

陈独秀
陈独秀与康有为有同有异,都有学者的风范,但是因为出生就经历了晚清和民国,既是秀才又学习西学,兼法文与造船,文理兼备,较康有为来得全面而实际。他有意识地利用办报的风潮一直传播西学,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以六大原则敬告青年,并参与主持了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希望中国有进步的文化。除了比孙中山更实际参与改造中国文化外,他的遭际决定了他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他学者的素养也决定了他一生只是一个具有丰富社会运动经验的学者,而不是政治家。

四人彷佛代表了几代人探索中国现代化方针的四个阶段。林则徐并不抗拒思方的实业思想,但他主要关注西方科学,毕竟在他手中,多次抗击英国人成功,所以并没有认识西方制度的机会,也看不到中国政治黑暗的隐患,坚信只要船坚炮利,就无所畏惧。到了康有为,清帝国对于西方的入侵已快到张皇失措的地步,船坚炮利虽然仍有机会拯救江河日下的清帝国,但是他将着眼点投放到政治改革上。但他不能抛弃儒家对他的影响,使他变成矛盾人物。他具有传统中国人成则出败则隐的性格,故有投机之讥。到了孙中山,是康有为的部分极端化,全部靠理论指导,没有改革的耐心,莽然要将中国的政制"删掉重练"。然而因为缺乏实际经验,最后反成阵阵苦楚。陈独秀身处于思想开放的大思潮下,所以他的格局较大,看出文化的问题,要从文化入手,但也有极大的局限,不能发挥巨大的政治影响。

由晚清到民国,政治的变化是新瓶旧酒,人的思想没有大变化。所以,到了日本侵华时,中国仍然是船不坚炮不利,宪法不彰,共和不行,文化积弱。对于中国来说,科技进步,行宪政立法治,行共和保人权,还是改造文化,都是帮助中国现代化的路。任何一条都有机会使中国强大,足以与世界各国争衡。只是没有一条在中国真正实行成功。如果把当时中国比喻作一个病人,晚清到民国期间就是长满了毒血包,这些人用了四种不同药去医中国,有的是治标,有的是固本,有的是大泄大补,有的是易筋洗髓,四种都有机会治好病,但最后都没有一种成功。这一折腾为中国做了一次大放血,虽然痛苦,但对于日后调养还是有利的。
第2个回答  2011-06-29
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3个回答  2011-07-12
要想改变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首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6-29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5个回答  2011-06-30
由浅到深 由表及里 .....

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在学习西方,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经历了一...
除了比孙中山更实际参与改造中国文化外,他的遭际决定了他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他学者的素养也决定了他一生只是一个具有丰富社会运动经验的学者,而不是政治家。四人彷佛代表了几代人探索中国现代化方针的四个阶段。林则徐并不抗拒思方的实业思想,但他主要关注西方科学,毕竟在他手中,多次抗击英国人成功,...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方面?
第一阶段:器物层次。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体现在洋务派运动。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其并不成功;第二阶段:制度层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戊戍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昭示,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推行民主共和制,被袁世凯窃...

1840-1949中国现代化探索简要历程
一鸦 失败后 林则徐和魏源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开启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然后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郑观应(商战)和王韬 他们是倡导【中体西用】的 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为洋务派的他们提倡用中国的体制配以外国的先进技术 这些都是器物层次 接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19c90s)【...

中国近代变法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的过程
联络大臣进行宣传.之后就是戊戌变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5、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胜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6、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号,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鸦片战争,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内忧外患下开展“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向近代化社会迈进的第一步 1895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同时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首次将进化论引进中国,翻译并...

试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

近代中国学西方的三个阶段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治夷 特点: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为武器,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2)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代表人物: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特点: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以天赋人权进化论为武器到三民...

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经验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器物层次。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体现在洋务派运动。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其并不成功;第二阶段:制度层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戊戍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昭示,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

简述近代中国不同阶层探索近代化的过程(列表)
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变革清朝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保留清朝封建帝制基础上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最后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下,“百日维新”昙花一现,失败了。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发起辛亥革命,结束了...

近代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在这一阶段,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提出了学习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政体的主张。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革命派以孙中山为首,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新文化运动则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