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明白了 三国演义都是假的 三国志才是真的 吕布比不上张飞 也是 谁能把人吓死 我泪流满面了

吕布和张飞 平手吗 然后打败张飞吗 还是平手啊 历史真难收集

  1叙事

  1.1真实性

  大家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作为演义并不是全部内容都是真实的,演义是属于小说范畴。的确也是这样的,但是虚构是文学作者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描写,并不是哪段史实都可以随便拿来虚构的。例如,会盟时期,在袁绍大营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到这件事。类似的现象是存在很多的。在读过两种不同的作品之后,稍做思考分析,便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都是为了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的出场来作铺垫的,增加小说的故事情节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相反,如果是按照正史中所说的塑造每一个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会与作者当时的政治观念有所违背的。并且,作者在虚构故事情节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非生硬的去夸张、虚构,脱离到事实之外去,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读过《三国演义》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是一本三国时期的历史记载史书,内容比较接近当时事实。而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233—297年),在入晋为官以后,曾上任著作郎、治书待御史等职务。公元280年,西晋灭掉东吴结束了天下分裂局面。当时四十八岁的陈寿,便开始撰写史书--《三国志》。陈寿是西晋的大臣,而西晋又是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的天下。所以,在史书《三国志》中便存在了尊魏为正统的个人意识。陈寿之所以如此处理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 陈寿是三国时期人士,蜀国被灭亡时年仅三十一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书中记载的很多事都是他亲身经历、亲耳所闻的,比较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按道理讲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但是由于两个时代比较接近,还有许多历史资料还没有被披露出来。同时由于对朝代、人物的个人偏见不可能完全的消除,对人物的褒贬还没得到公正的评价,也给后人对材料的选用和史书的修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2结构性

  《三国演义》的结构,给人感觉是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经历时间长达百年之久,人物多至数百之多,各个事件错综复杂、头绪纷繁,而事件的描述中既要符合历史事实,又要完成艺术情节的连贯性。一般来说,在结构的安排上是存在不少困难的。但作者却能理清思路,分析各个事件、人物间的关系,使文章整体上显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章回又独立成篇。全书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作者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编写本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又主从关系密切。语言上体现了精练畅达,朗朗上口。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十分流传,再加上说书人长期丰富充实,故事内容越来越完善,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所以《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参考了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以"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创作而成.

  《三国志》记事结构不是一体化。它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

  在《魏书》中专为曹操写了本纪,而在《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本纪。记录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录孙权则称《吴主传》,陈寿虽然在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则以魏、蜀、吴三国各自编成书,如实地记载了三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局势,体现魏、蜀、吴它们各自为政,地位是相同的。

  2人物形象

  在《三国志》中的人物多是按照史事记载的,人物都是真实的不存在虚构。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则不然,除主要人物是完完整整的,历史曾经存在的,部分人物则是对史书经过加工后被虚构、被神化的人物。

  2.1刘备

  《三国志》中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 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拥刘贬曹的,当时崇尚正统“忠”、“仁”的,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颂扬了他宽人爱民从而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质,赞美了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风度,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2.2曹操

  西晋陈寿在《三国志》中称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西晋陆机在《吊魏武帝文》中称曹操“建元功于九有,故举世之所推。”直至宋代之前,曹操的形象仍然是比较高大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吊魏太祖文》中称赞曹操“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当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德代”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批判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揭露了他狡诈、忌刻和专横,这种拥刘贬曹的思想实际上是寄托着作者对历史上汉族政权的依恋、对明君的期盼和对暴君的憎恶,而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3历史事件

  3.1徐庶归曹故事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俄而(刘)表卒,(刘)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徐庶助刘备计取樊城,大胜曹兵,为曹操所忌;曹操欲招降徐庶,乃用程昱之计,遣人至颖川赚取徐母来许都,诱使“作书唤之”。徐母骂曹,拒绝作书,操欲杀之;程昱劝使曹操不杀徐母,赚取徐母笔迹字体,伪造母书以招徐庶。徐庶接书,辞刘(备)归曹(操)。刘备于长亭饯别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徐庶至许都见母,徐母愤恨其归曹,自缢而死。

  对比可知,《三国演义》此节乃取《三国志》徐庶本事轮廓,挪移变异,踵事增华。其与史载本事主要的区别:一是《三国志》说徐庶因母亲随军败逃,被曹兵所获,不得已辞刘归曹,而《三国演义》却说他帮助刘备打了胜仗,曹操欲招降徐庶,设计以其母笔迹来招徐庶,辞刘归曹;二是《三国志》没有写刘备送别徐庶等事,而《三国演义》虚构其事并作了渲染;三是《三国志》说徐庶荐诸葛亮在归曹之前并短暂与其共事刘备,而《平话》改写为刘备为徐庶送别,徐庶于临行之际荐诸葛亮、庞统以自代,后去曹营,徐庶与诸葛亮并未谋面。毫无疑问,这些改动的结果化生活为艺术,变史述为小说,是三国徐庶归曹故事文学化的巨大飞跃。

  3.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历史中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4结 论

  在观看小说的时候,尤其是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事件,不要片面的把小说的描述当作真正的历史事件来看,使我们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识,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好处。《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是以《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为参照的。在很多地方和历史是一样,但也有很多地方和历史相差甚远,因此,在欣赏《三国演义》的同时不能忘了《三国志》历史著作,毕竟从《三国志》中,更能使我们了解真实的历史,所以,我们要分清历史和小说的差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5
对的,你多读一些史书,发现很多不一样,比如华雄是孙坚斩的,空城计根本没有啊什么的...
第2个回答  2011-06-25
吕布三国志里也很厉害了 飞将军吗
张飞也很猛 孙策勇锐冠世 关羽威震华夏 这些都是牛人
第3个回答  2011-06-25
因为三国演义是小说嘛,当然夸张点咯。
诸葛都神话了
作者通过描写谋士斗智来突出自己的写作水品。
第4个回答  2011-06-25
三国演义 注意后面演义这两个字奥

我终于明白了 三国演义都是假的 三国志才是真的 吕布比不上张飞 也是...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是以《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为参照的。在很多地方和历史是一样,但也有很多地方和历史相差甚远,因此,在欣赏《三国演义》的同时不能忘了《三国志》历史著作,毕竟从《三国志》中,更能使我们了解真实的历史,所以,我们要分清历史和小说的差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

在正史上吕布是不是只是一个普通的武将,和关羽比谁厉害
但是从正史记载的关羽战纪来看,和吕布基本上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关羽之所以流芳千古主要是因为“忠义”两个字单从单兵武力值的角度来考量,三国恐怕没有人是吕布的对手。

三国演义不是真实的历史,那么曹操与三国历史上都不存在,华佗也是三国...
是真的存在,基本都存在,但是也有存在的,三国演义里面没有的,比如: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野史中,乃虚构人物 刘安(非汉初淮南王刘安):说的是刘备的军队在小沛被吕布的部将高顺击溃,刘备弃家小逃难,路遇孙乾,二人寻小路到许都投曹操。一日,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问姓名,乃是猎户...

罗贯中如此抹黑吕布,真实的吕布究竟是怎样的人?
《三国志》中说到说吕布是丁原的义子,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而《三国演义》更是这一段描写得淋漓尽致。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吕布和丁原为父子的说法,也没有董卓用金珠宝马去收买吕布、去杀害丁原的事实。吕布担任司马一职,并不是丁原的私人武装,而是...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不是三姓家奴
三国志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三国演义李肃: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所以不管是历史还是小说,吕布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不过小说里更直白了一些。吕布易主其实本身不是什么问题和错误,就好比现在打工,你不做了你走了也就走了嘛...

三国演义是真还是假?
《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51.关羽亡命:《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麼,...

罗贯中如此抹黑吕布真正的吕布是个什么样的人?
吕布占领兖州,濮阳以武克敌,占领徐州是因为张飞与徐州官兵作战,受徐州人之邀。可以说吕布的徐州是真的被徐州人允许的。年,刘备被称为英雄。吕布的兵力并不比刘备多,但他从来不把刘备当回事。刘备占领徐州时,被各路势力视为易胖,但结果如何?这块肥肉落到了实力不济的吕布手里。吕布占领徐州后,袁术想和他结盟,...

三国演义是假的吗?
关羽:没得说,颜良是他杀的,但是文丑是曹操杀的,华雄是孙坚杀的,三英站吕布纯属 虚构,车胄是刘备杀的,过五关斩六将全部都是罗贯中瞎编的。华容道编得不错,可惜是 假的。大战黄忠是假的。庞德武艺绝对不在他之下,还一箭射中他的额头,在演义中变成 放他冷箭中了胳膊。单刀赴会?恰恰相反,...

吕布真的是三国猛将?他竟没有打过一次胜仗
在文学作品中,吕布是三国第一勇将。京剧有个曲目叫做《三英战吕布》,是说三国时期的一流将领关羽和张飞两人联手都打不过他,只是在加上刘备时,三人才勉强和吕布战了一个平手。关羽“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张飞横着丈八蛇矛,当阳桥上一人挡住曹操十万大军,...

...说三国最猛大将五人是吕布关羽张飞太史慈孙策,其他的都没的比...
当然,三国演义的排名不能算正史,不做排名。至于说三国最猛大将五人是吕布关羽张飞太史慈孙策,不知道从何而起,当然了正史都有相关事迹记载,个人观点的武将排名都是没有错误的。下面的大都依据正史《三国志》 排名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和对武将在力量,射术,杀敌能力的综合评定,武将的武力排名大概如下: 9名:曹彰,曹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