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左宗棠死后谥“文襄”

不是只有当过翰林才可以用“文”么?而左宗棠只是举人出身,是不是因为他当过大学士呢?
感谢shangui2006的回答,但您并未提及左宗棠一介举人为何可得“文”?清史稿里“武功不成,不得谥襄”,而左宗棠平太平天国,剿捻,收伊犁等,襄谥得极为贴切,但文又从何而来?

因为左宗棠生前担任过东阁大学士,所以死后谥文襄。

是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在清代文襄多授予学士背景的同时又有军功大臣;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与宋襄公的并称。

而左宗棠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所以在去世了以后被谥为文襄。

扩展资料:

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岁。他在临终口授遗折时先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

又说:而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并提出诸多富强之策和对光绪帝的劝勉。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入祀京师的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於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诸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宗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7
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清代权利核心机构为军机处,但军机处给大臣上谥号时最高只能谥到“文忠”。一般情况下,只有为人臣者道德功业皆极其出众,经内阁草拟由皇帝亲赐这一无限哀荣。所以直到大臣去世后上谥号时皇帝对大臣的最终看法才可见端倪。有名的如晚清红人李鸿章谥“文忠”,左宗棠、张之洞都谥“文襄”都没有得到最高谥号。“生晋太傅,死谥文正”是明清之际千百万为人臣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有清一代共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谥“文正”。汤斌是康熙时期理学名臣,在朝以敢于争议闻名,乾隆元年谥“文正”。朱珪、杜受田、李鸿藻、孙家鼐皆以帝师谥“文正”,曾国藩在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狂澜于既倒,位列同治中兴名臣之首,谥“文正”当之无愧。刘统勋是乾隆朝名臣,曾任首席军机大臣,刚正不阿,功业非凡,为百姓所爱戴,最终得谥“文正”。只有曹振镛乃一平庸之辈,谥“文正”一直为后世诟病。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1
因为左宗棠生前担任过东阁大学士,所以死后谥文襄。
是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在清代文襄多授予学士背景的同时又有军功大臣;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与宋襄公的并称。
而左宗棠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所以在去世了以后被谥为文襄。
扩展资料:
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岁。他在临终口授遗折时先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
又说:而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并提出诸多富强之策和对光绪帝的劝勉。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入祀京师的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於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诸省。
第3个回答  2020-11-11
为什么左宗棠死后谥“文襄”?左宗棠虽为举人出身,但是在光绪元年被朝廷破例赐为进士出身,并授予翰林院检讨职务,而且他功劳赫赫,死后获得文襄谥号也是正常甚至有些压低了。

左宗棠处于晚清乱世,前半生因为科举不及而隐于世,也许应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左宗棠被湖南巡抚张亮基聘请出山,使太平军围长沙三个月而不得,初次崭露头角,开始之后的辉煌人生。

古代的学历很是重要,科举是读书人证明自己的方式,而能考得进士是光宗耀祖,左宗棠只是止步于举人,虽然再上一层楼就是进士,但是一步之遥天差地别,没有进士出身,一般基本上不可能入阁成为大学士,死后得不到“文”字谥号,虽然他总是说英雄不问出处,但终究因为这个学历问题而耿耿于怀。

左宗棠之后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平叛了陕甘同治回乱,支持了洋务运动。成为清廷依仗的国之重臣。


1875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奉命督办新疆军务,当时是光绪元年,清德宗光绪帝刚刚登基,朝廷开科取士,对于没有进士身份耿耿于怀了大半辈子的左宗棠终于忍不住了,以退为进,上奏朝廷,要求解除职务进京赶考。

慈禧太后是何等人许,猜出来左宗棠的心思,就圆了他的心愿,破例赐其同进士出身,并授予翰林院检讨一职。

得到了进士身份的左宗棠一路攻城拔寨最终收复了新疆,立下了不世之功。

有了进士身份铺垫,左宗棠死后获得文襄这种谥号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比之其他中兴四臣,比如曾国藩之文正和李鸿章之文忠。左宗棠的谥号都是低了一些的。

左宗棠其他功劳暂且不论,光是收复新疆国土,抵住了英俄对于西域之地的势力入侵,为清廷留下了巨大的战略缓冲,左宗棠都当得起文正谥号。奈何左宗棠的能力在于做事不在于做人,如果不是乱世朝廷需要依仗他,光是得罪的那一大片人都会要了他的命,所以只能相对来说得到一个低于其他中兴大臣的文襄谥号。
第4个回答  2020-11-11
左宗棠虽为举人出身,但是在光绪元年被朝廷破例赐为进士出身,并授予翰林院检讨职务,而且他功劳赫赫,死后获得文襄谥号也是正常甚至有些压低了。

左宗棠处于晚清乱世,前半生因为科举不及而隐于世,也许应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左宗棠被湖南巡抚张亮基聘请出山,使太平军围长沙三个月而不得,初次崭露头角,开始之后的辉煌人生。

古代的学历很是重要,科举是读书人证明自己的方式,而能考得进士是光宗耀祖,左宗棠只是止步于举人,虽然再上一层楼就是进士,但是一步之遥天差地别,没有进士出身,一般基本上不可能入阁成为大学士,死后得不到“文”字谥号,虽然他总是说英雄不问出处,但终究因为这个学历问题而耿耿于怀。

左宗棠之后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平叛了陕甘同治回乱,支持了洋务运动。成为清廷依仗的国之重臣。

1875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奉命督办新疆军务,当时是光绪元年,清德宗光绪帝刚刚登基,朝廷开科取士,对于没有进士身份耿耿于怀了大半辈子的左宗棠终于忍不住了,以退为进,上奏朝廷,要求解除职务进京赶考。

慈禧太后是何等人许,猜出来左宗棠的心思,就圆了他的心愿,破例赐其同进士出身,并授予翰林院检讨一职。

得到了进士身份的左宗棠一路攻城拔寨最终收复了新疆,立下了不世之功。

有了进士身份铺垫,左宗棠死后获得文襄这种谥号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比之其他中兴四臣,比如曾国藩之文正和李鸿章之文忠。左宗棠的谥号都是低了一些的。

左宗棠其他功劳暂且不论,光是收复新疆国土,抵住了英俄对于西域之地的势力入侵,为清廷留下了巨大的战略缓冲,左宗棠都当得起文正谥号。奈何左宗棠的能力在于做事不在于做人,如果不是乱世朝廷需要依仗他,光是得罪的那一大片人都会要了他的命,所以只能相对来说得到一个低于其他中兴大臣的文襄谥号。

左公之功,利在当代,更是功在千秋。值得我们后世之人学习敬仰再敬仰,文襄也好文正也罢,终究是旧社会的产物,会随着时代变化而被抛弃,而左公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是国人心中的一杆旗,永远是国人心中的英雄

为什么左宗棠死后谥文襄
因为清政府认为左宗棠在清朝功绩能与古时二公相媲,故谥“文襄”。文襄是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在清代“文襄”多授予学士背景的同时又有军功大臣。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襄“之类。清代权利核心机构为军机处,但军机处给大臣上谥号时最高只能谥到...

为什么左宗棠死后谥“文襄”
因为左宗棠生前担任过东阁大学士,所以死后谥文襄。是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在清代文襄多授予学士背景的同时又有军功大臣;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与宋襄公的并称。而左宗棠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所以在去世了以后被谥为文襄。

左宗棠谥号是文襄,李鸿章谥号是文忠,两个谥号谁的级别更胜一筹?_百...
再看左宗棠的“文襄”排名就要靠后多了,已经被排到了二十几位,和“文忠”的等级差太多。况且李鸿章是因为自己对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才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谥号,反观左宗棠,她的谥号是因为慈禧看他劳苦功高,才能够勉强有了这个谥号。获得一个谥号尚且十分勉强,就不难看出谥号的排名也是比较靠后的了。...

左宗棠谥号是文襄、李鸿章谥号是文忠,谁的规格更高呢?
对于左宗棠来说,能够获得"文襄"谥号,已经很不容易了。清朝时期,一般非翰林出身者(或进士出身者)),不得不授以"文"字谥号。左宗棠三次进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终生没有考中进士,照说是得不到"文"字谥号,更别说"文襄"了。好在慈禧太后看在左宗棠劳苦功高的份上,赐予他同进士出身,这才...

文襄公什么意思?
左宗棠病逝后,清廷赐给左宗棠的谥号为文襄公。意思是有文化的襄理。

左宗棠后来的官职比曾国藩李鸿章都高,为何谥号却比他们低很多?_百度...
因为左宗棠出身学历不高的,加上为人脾气非常火爆,把同事都得罪光了,自然给他选择谥号就随便来了。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名臣谥号 我们都知道,晚清很多名臣都有谥号,比如说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李鸿章的谥号是“文忠”,左宗棠的谥号是“文襄”等等,为什么左宗棠的谥号会那么低的?按理说他的...

左宗棠谥号为什么那么低?
古代文臣和武将死后的谥号,是按照文和武开头,然后配上评价来确定的 其中,以单文字为尊,以文正为首,文贞次之。由于清朝取消了恶谥,所以清朝的谥号大多都是褒义的意思。而且由于除了八旗贵族外,清朝对汉臣依然是以文御武,所以左宗棠获得文襄谥号,对比武将的谥号其实是有所提升的。至于左宗棠为...

...曾国藩谥号文正公,左宗棠谥号文襄公,为什么都是文XX,有什么讲究吗...
"文恭"通常赐予恭顺和有德的大臣,属于中上等级;"文成"则意味着建立了伟大的功业;"文端"多赠予理学大家和品行端正者;而"文襄"则是对开疆拓土功臣的肯定,如左宗棠等人的封号。宋代时,"文正"的赞誉达到了极点,司马光将其视为人臣极美的谥号,并赋予了深远的道德含义。同时,"武"字在宋代也获得...

“文襄”左宗棠与“文忠”李鸿章,谁的谥号规格更高?
其实左宗棠他所获得的称号相对于李鸿章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那么李鸿章他个人的谥号规格相对来说是更高一些的。在古代的时候,对于每一个臣子其实都会给予他们很多的称号,有的臣子可能会给予他们一些规格比较高的称号。比如说像在古代的时候,文正这样的一个称号可以说是最高等级的一个称号了,...

清代谥号问题
“文正”非皇帝特旨而不能定,一般为帝师如:朱圭、杜授田、李鸿藻、孙家鼐。还有就是“文襄”,到咸丰后必要皇帝特旨才能定,清代《文宗实录》说“文武大臣或阵亡、或军营积劳病故而武功未成者,均不得拟用襄字”,这样只有特旨才能谥号“文襄”,左宗棠也是因为收复新疆被光绪皇帝特旨谥号“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