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崇信佛教,现在我看了好多佛教书籍,反而又有些怀疑佛经上的话是怎么回事

我对佛经上讲的种种神通和一些修行得感应的事开始感到怀疑,但我还是深信佛法,请信基督的人不要妄加评论

给你讲个故事吧!《阿含经》中讲:佛成道之后,反复思量,决定不给众生讲法。原因却是:无上甚深之法,众生能理解吗?众生习气如此之多,异见会使他们做出对他们自己不利的事情,那样的话,岂不是更加耽搁他们吗?
佛因此慈悲,于是默然。
梵天王听说后,再三请佛说法。
佛再观众生,看到“众生垢有厚薄,根有利钝,教有难易”。而易受教者能出生善道。这就好比一池莲花,有刚刚出污泥但花朵不及水面的,有出污泥花朵刚刚及水面的,也有出水面开花的,种种莲花,虽有参差,但终不被污泥所染,究竟是要开花的。他为开花而讲法。
因此,佛受请于梵天王,决定为信受乐听的人说法,不为触扰无益的人讲经。
佛说法四十九年,有时候讲法,有时候默然。他的说与不说,皆因慈悲。说,希望能帮助我们,使我们通过自力而觉悟;不说,是以我们的处境而生起的大悲心,希望迷得很深的我们,不要因无知而诽谤,由诽谤而获罪
如此悲心宏愿,你能解吗???

佛灭度之后,又经历了一千五百年,我们生逢末法。但是,你知道吗?还是慈悲,佛携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善巧方便对我们的痴疑怠慢,嬉笑怒骂,苛责诘难,种种变化,只为适应不同根性和业力的我们,只是,为了,让,我们觉知。
如此苦口深情,你能解吗?
读《普贤菩萨行愿品》,看到菩萨发十大宏深誓愿,每一愿都立志与众生共同担当,菩萨说,众生的业和烦恼穷尽之日,我的愿才会停歇;而由于众生界的烦恼没有尽头,所以,我的愿尽头。念念相续,没有间断的时候,这身体、这语言、这意念、这工作,没有疲乏和厌倦的那一刻!因为慈悲,所以,虽万苦而不辞;因为慈悲,所以,虽难行而行之!因为慈悲,所以停留;因为慈悲,所以再来。。。
如此慈心悲愿,你知道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25
佛经本是假说,怀疑是正常的过程,再深入而贯通,疑法的念头自然就没有了。
第2个回答  2007-02-25
佛教教你的就是一种哲学和道理,你开始会怀疑了,就标志一脚踏入佛的哲学的大门。
佛典从古传到现代,自然逃不过部分内容惨遭篡改一关,这种现象在各宗教典籍属常见。还有些特意隐藏的内容,不明不白一笔带过,有所怀疑也是自然而然。
第3个回答  2007-02-25
一切随缘,我佛慈悲,得明因果,知戒慎行,佛无远近,即身即圣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2
全信和一点也不信,都是走极端的表现。
不管信或不信,从中收获一些做人的道理,并且实行之,这就行了。

这比知道好多的道理而纸上谈兵强多了。
要看佛法正典,要看有名的论师的书,不要乱看,而且不要贪多。现在出书好象容易得多。以前出书,要经过多重手续,须多位高僧大德检验讨论,皇帝首肯,才能出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有时候听佛教的书,心宁静好多,就好想出家为什么
国王一听,立刻生起清净信和欢喜心,心想:“释迦牟尼佛真了不起,早就知道有我这么一位王,既然已经预言了,那我现在应该信佛了。”于是就崇信佛教,对佛教特别有兴趣。 他在王宫里造了个大讲堂,每天请一位不同的高僧来讲经说法。可是同一部经,每位高僧解释的意思都不同,国王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个才正确,于是问胁尊...

人们对佛教的第一反应,感觉上好象是迷信,是为什么?
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向西方和东方学习的过程中,把佛教的许多理论当做封建迷信的思想来批判,以至于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只剩下佛像,和尚,"阿弥陀佛"和<<西游记>>了。二,你所说的人们,指的是两种人:孤陋寡闻的人。他们不知道国内“佛学”(不是学佛)的现象。现在,有五类机构团体在研究佛教...

佛教的存在,世上真有救世主吗?
” 梁启超:“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出世,乃积极而非消极,乃兼善而非独善。”“佛教为最崇贵圆满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文化之产物。” 鲁 迅:“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 ...多么伟大...

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两尊佛都喜欢,很纠结,不知到底修哪尊
3、从究竟意义上说,两尊菩萨是没有差别的,仅仅是针对不同众生和意乐而有不同的显现,不管修哪一尊菩萨的法,另一尊菩萨都会很高兴很随喜,并加持您早日成就,如果精进修学,那么结果都能因此而获得大利益,直至获得佛果。 4、最后再次随喜您,愿善愿早日成办。 5、附录索达吉堪布关于信心的开示: 信心的重要性总的来...

上帝是怎么来的
但是,上帝说“i am who i am”我是自有永有,是自存永存的。上帝创造世界,是万物的主,他命立就立,从无中创造了有。所以上帝是第一因,作为第一因是不可能产生出来的,因为一切事物的产生都必须源于第一因,而第一因本身则不可能源于其他任何事物,如果第一因也有产生,那么他就不是第一因了...

有人说,从“佛”字理解,”佛”是人弗,即人不要,也就是指佛是与人对应...
有人说,从“佛”字理解,”佛”是人弗,即人不要,也就是指佛是与人对应的概念,而与佛对应的概念也即是魔,所以很怀疑人就是魔。... 有人说,从“佛”字理解,”佛”是人弗,即人不要,也就是指佛是与人对应的概念,而与佛对应的概念也即是魔,所以很怀疑人就是魔。 展开 ...

中国佛道两教的文化有什么相似性和差异性?300分求解 请大家多说几句...
但他过分夸大个人意志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对立,想把个人从社会中脱离出来,则又显然走向了另一个片面。 四、佛教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当其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把它看成与当时人们所熟悉的黄老之学、神仙方术相类似的学说。如袁宏在《后汉纪》中介绍说:“佛者,汉言觉,将以觉悟群生也。

释迦牟尼开创佛教时应该是没有佛像的,佛像的绘制和塑造从何时开始?
悠悠岁月又历一千年 公元十一世纪随着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开始,释迦牟尼佛前的香火又渐渐兴旺起来,到现在岁月悠悠又近一千年了。据说,毁佛藏王达玛乌冬赞被剌而死,他的儿子维松和云丹长大成人后,就不那么敌视佛教了。人们偷偷将释迦牟尼佛像从沙堆里刨出来。公元十一世纪中叶阿底峡大师在聂塘授徒传法...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