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作诗要她先从王维读

如题所述

这样的文章,不必读百遍其义早就可以自见了。

整个香菱学诗的故事,贯穿其中的观点就是“意趣”。
先是香菱提出“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然后黛玉再更进一步,“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接下来对话开始讨论“意趣”本身的性质。香菱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为“有趣”,黛玉并未否认这两句诗的趣味性,而是批评这路诗“浅近”的“格局”。于是紧跟着就推荐了王维。
所以其实道理很明白了,黛玉教香菱以意趣为重,并且格局不应浅近。而王维诗,意趣既真而深远,正是黛玉写作理论最好的范例。
扯远点,许多知乎半吊子诗评家最喜欢,可能也是唯二可以,引用的理论依据,就是这几段,所谓“林三篇”了。可惜就这三篇他们也没读懂。所以“不以辞害意”,指的是不因为追求词句的修饰而牺牲诗人原本的意思,跟格律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当然为了格律修整词句是实操中时时有之的事,但是这样就不得不扭曲原意,实在只能是文字用得太不得心应手。这样的人随他怎么写,都是写不出本意来的…)格律,香菱称之为格调,只算是音韵方面的要求,和“辞害意”毫不相干(还没见过因为平仄不合把“是”改成“非”,把“红”改成“绿”的……)。但凡读书有眼一点的,都看得出这段对话分了两个层次,香菱的“重词句新奇而轻格调规矩”,和黛玉的“重意趣而轻词句”。可怜某位觉得是因为王维“不拘格律”的答主,既没读懂红楼梦,也没读过王摩诘,就来以己昏昏,使人昏昏昏昏了。
并且重意趣而轻词句,并不是词句就可以放任了,所以香菱第一首诗,黛玉就给了个“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的评语。哪怕因陋就简到只能从红楼梦学诗,也麻烦学得到位点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