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读中感悟能力

如题所述

随着小学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其中以阅读教学最为典型。提倡以读为凭借,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突出学生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阅读,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整体提升朗读感悟能力,从而促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徐世荣先生说:“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②可见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再创造,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字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情绪。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其中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朗读还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无论教学哪种体裁的课文,也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离不开朗读这个方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也越深。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动态过程。其中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主的阅读,自能的感悟,自动的内化。“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一、自主赏读,感悟内涵 自主感悟文本是一种学生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而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全球化的教育命题。它是语文课程的一项目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自主感悟要随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的提高而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要通过自主感悟这一形式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形式的运用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让学生静下来与文本进行对话(圈点、批画),才能取得有利的效果。并且还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无论是初读整体感知,还是精读品味,教师都要让学生尽情读书,边读边思,入景生情,情动辞发,而后让其畅谈所感所悟。学生的感悟虽有深有浅,或多或少,但只要是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加以保护。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感悟标准去简单评判,而要以“尊重、相信、欣赏”的心态,让学生享受有所悟的乐趣,使学生逐步掌握“自读自悟”的读书本领,实现学生最大限度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而有的教师只注重表面热闹,形式多样,却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自主感悟,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效果。 在教学《金蝉脱壳》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最欣赏或最喜欢的字、词、句或片段,并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自主赏读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最喜欢第六自然段,这段写了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因为“我”终于揭开了“金蝉脱壳”的秘密,观察到奇特动人的情景,欣喜若狂,激动万分。 师:你读书非常细心,体会到了字里行间隐藏的意义。 生2:我欣赏“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这句话,它是对蝉儿脱壳全过程的精炼概括,集中为四个字就是“奇特动人”。金蝉脱壳之前的“爬”“抓”“停”的行动过程,脱壳之时的身体抽搐,背上裂开、颜色变化,脱壳之后“奇特般的变化”,都令“我”感到“奇特”,写得动人心弦。 师:是啊,这也是导致“我”高兴得大叫起来的原因。 生3:“轻手轻脚”这个词用得很好,“我”生怕被“金蝉”发现,为了让蝉无忧无虑的脱壳才会“轻手轻脚”。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读出来给大家听听吧! 重感悟决定了学习语文是学生个体的自主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最欣赏、最喜欢的部分,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文字的感悟,老师是无法全部讲解和传授的,需要学生自己充分调动感官去触摸语言材料,心领神会。在以上的教学中,老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感悟—品读”的学法中产生新的体验,品味语言的精妙。二、比较朗读,感悟妙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语言规范,用词精确得当,语句优美。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文中的妙词佳句作适当地调整,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朗读,通过比较,让学生揣摩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当,获得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如《推敲》一文中有句话,“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将“即兴”改成“即时”,在朗读品味,语感敏锐的学生便感觉到“即兴”的妙处。“即兴”一词写出了诗歌创作要有灵感、有兴致,而灵感、兴致,均源于生活的体验。没有亲临李凝家,没有亲自敲门,没有月夜的宁静,就不会产生创作的冲动,也就不会有“推”“敲”之斟酌。而“即时”一词,仅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无法反映出贾岛当时写诗的真实原因和状况。又如《丰碑》中,将军看到一位战士冻僵后十分生气,他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处长给我叫来!” 学生不一定能领会“吼”字所表达的感情。如果将“吼”字换成“喊、叫、说”等字,再让学生与原句比较,分别用“吼”字语调、“喊”字的语调来读。这样,学生在比较、揣摩中发现了原句表达了将军当时无比悲痛愤怒的特别情感,学生也便感悟了语言的精确。三、调动感官,促进感悟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通道。感悟,首先是有所感。在深入感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丰富的文化积累和反复吟诵,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需动用声音、录像、画面等手段,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或加上嗅觉、触觉等综合作用,来体验文章丰富内涵。语言文字是描绘容观事物的符号,这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有时很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这给理解课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运用音、像、画等手段来进行阅读教学能使学生从对文字的简单理解,变为浮现在眼前的画面。这是一种很好的感悟教学手段。如在讲授《月光曲》一课之前,播放音乐《月光曲》,让学生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这是“感”,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感性体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抽象的文本,把音乐的起伏与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对照起来感受, 体会贝多芬谱曲时心中所蕴涵的情感。这就是悟,是理性思考的过程了。这样,学生就能比较自如地体会到贝多芬的创作的《月光曲》的思想境界了。利用这种直觉反馈,启迪学生的感悟能力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通过多种媒体的运用来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会作品的内涵。这种方法在诗歌教学中的效果尤其明显,因为诗歌的语言非常简练,意在言外,能带给阅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教学《忆江南》、《渔歌子》时,可根据诗意绘制一些精美的图片,上课时先要求学生找出与图片相应的诗句,通过这样一些图片,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美景,然后,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观察、边倾听、边思考,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四、抓关键词句,做到有的放矢 构成一篇文章的句子有千千万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所以抓关键词句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语言感悟能力的首要工作。理解了词语之意,则丰富了词汇、铺垫了运用,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感悟的前奏。关键句的认定虽有不同说法,但不外乎一段或一篇文章中的中心句子、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包含深刻含义的比喻句子和阐明事理的结论性句子四种。虽说一篇文章的这些句子大都是能确定的,有其稳定性,但由于阅读者或者说学生的认知思维与原作者的表达方式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最终的认定总免不了带有主观的色彩。既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允许学生有一定的思维灵动空间。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确定自认为重要的句子作为关键句并仔细分析,树立自信心,然后再慢慢校正,逐步提高阅读水平。这样做的还有一个根本目的是能打破教学程式,尊重学生思维个性和已有的能力水平,激发其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五、以读带讲,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正确、流利地读”的基本功是严格训练出来的。通常情况下,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做到“三读”。1.初读。读通全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2.细读。即边读边议,边读边思。细读要抓住关键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之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辅以试读指点。3.精读。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 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烂熟于心”。只有多读,才能达到 “正确的读,流利的读”这一基本要求。 要积极调动学生,强调“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它能调动学生积累生活,全身心感受品味语言文字、体察作者内心、触动学生心灵。学生的朗读效果与其对语言的感悟程度一般呈正相关。“ 感悟”是对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体会,是阅读中的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生命》一文,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不同形式的读,逐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背读,积累好词佳句作储备。整节课,书声琅琅,读味十足。例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当学生提出:为什么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双翅”等重点词句,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悟出作者对弱小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引导感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达到对文本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深层把握和领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朗读、品味、分析;引导学生去把握、领会语文内涵和语言形式,从而积淀和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涵有不同的关键部分,篇、段、句各有其特点。它们有的是课文内容的凝聚点,有的是思想感情的抒发点,有的是表达方式的启示点。因而,引导感悟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式。由于感悟点表现形式不同,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因此,引导感悟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读中感悟能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突出学生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阅读,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整体提升朗读感悟能力,从而促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
一、调动情感参与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要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语文课标实验教材所选入的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有人情味儿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学生才会将老师的 要我读 转化为自主寻求的 我要读 。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3.联系生活 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一定...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让学生在感悟课文的意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在教学中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加大学生与课文的接触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实实在在地读懂课文内容的目的,读熟课文,从而达到理解和记住课文的内容。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我会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一)是语文教师要塑造较完美的自身形象——语言美、道德美、行为美、仪表美。注意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教师范读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一、精选阅读内容培养感受力阅读内容是阅读教学的载体,是最关键的因素。好的阅读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彩并且规范的语言文字,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让学生在感受阅读内容精彩的同时,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能够得以提升。然而,在一个完整的阅读内容中,不可能每一个部分都是重点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应该把握...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之我见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一)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是在语感习得过程中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既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必经之路...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
在教学中,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欣赏、品味,来领略语言之美和思想情感之美;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之美、自然之美,这些美通过不同的文学方式表现出来,能够使语文教学达到赏心悦目、丰富情感、陶冶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美育效果,让学生能真正领略到课文中美的...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诵读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诵读的好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有人说朗读可以锤炼记忆,在记忆深处积淀文化;有人说朗读可以营造课堂氛围,便于师生互动;有人说朗读可以增添阅读能力,激发读书的欲望。通过朗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