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奸雄,而在今天很多人的看来,曹操不是奸雄,似乎更像是一位英雄,和非常有谋略的政治家。
在曹操的身上出现了很多的金句,其中最出名的一条,便是他对于陈宫所说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陈宫也正是在听了这句话以后,才离开了曹操,最后跟随吕布。
其实这句话只能够算作是曹操做人的准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句话好像并没有什么错;相比虚伪的人,只不过曹操更加耿直而已,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
曹操在治军的时候,也有一条非常出名的话,叫做“围而后降者不赦”。简单来讲,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那些走投无路的才选择投降的人,坚决不能够原谅和收留。
关于“围而后降者不赦”这句话,我个人这么理解他的用意:
一、这样的降者不忠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就一定会有胜负结局出现;而对于那些明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才选择投降的人来讲。他们的投诚行为逼不得已,这样情况下,投诚过来的军队,其忠诚度就很难保证了。
尤其对于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来讲,更是对这类降者放心不下;所以很多时候,也会拒绝被围困者投降自己。
二、这样的降者没有骨气曹操作为一个出色的统帅,虽然很爱惜人才,但并不是什么有才能的人都爱。早期吕布被俘时候,曾想效命于他,就被他直接拒绝,并杀了吕布。
我想曹操对于这类走投无路的降将,也会是这样的心理。认为他们没有军人的气概,也没有男子的骨气存在。他本人也看不上这样的人,即便对方再有才华。
我想三国时候,曹操能够空前的强大,离不开“围而后降者不赦”,这句治军的名言。这也正是他一直高看关羽的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言:“如果关羽真投靠了自己,可能自己也就看不上他了。”。
"围而后降者不赦",曹操的这条军令究竟是何用意?
曹操在治军的时候,也有一条非常出名的话,叫做“围而后降者不赦”。简单来讲,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那些走投无路的才选择投降的人,坚决不能够原谅和收留。关于“围而后降者不赦”这句话,我个人这么理解他的用意:一、这样的降者不忠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就一定会有胜负结...
古代让人颤抖的“围而后降者不赦”,是怎样的兵家之策?
当时昌豨非常相信于禁一定不会对自己怎么样,反而会想尽办法维护自己,为自己的背叛找借口开脱,或者会去向曹操求情,可是于禁真的是很铁面无私,对还在讨论怎么处理昌豨的部下说,曹操下的军令就是围而后降者不赦,然后丝毫不顾两人之间的这段旧情,亲自处决了昌豨。这件事以后,曹操更相信于禁了。
曹操为何会去屠徐州?
曹操当时下令说道"围而后降者不赦",这一个军令并非能作为屠杀百姓的证据。 仔细品道这句话,原因有两点,第一很明显,这个战令肯定是针对于军队的,手无寸铁之力的平民百姓,程昱还是曹操等相关记载,这些军令都是针对于军队,而并非百姓。 第二就可以看出这个军令其实是一个软性命令,只要愿意服从和投降,都愿意放出一...
三国演义白话文第十四回
曹操并没有执行他那“城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令,而是恢复了他的爵位,让他继续留在安定安抚当地人民。 这个时候,河北发生了农民起义,声势相当浩大(注4)。曹操听说后,无法将剩勇追穷寇,只好回兵镇压,留夏侯渊镇守长安。至此,虽然韩遂马超等人还未被消灭,长安一带已经被大致征服,名副其实的成为了曹操的势力范围。...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译文
曹操并没有执行他那“城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令,而是恢复了他的爵位,让他继续留在安定安抚当地人民。 这个时候,河北发生了农民起义,声势相当浩大(注4)。曹操听说后,无法将剩勇追穷寇,只好回兵镇压,留夏侯渊镇守长安。至此,虽然韩遂马超等人还未被消灭,长安一带已经被大致征服,名副其实的成为了曹操的势力范围。
曹操是因为高顺实力太弱,才不劝降高顺吗?
围而后降者不赦。”……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也就是说,曹操有明确的军令,在围城后拒不投降的将领,绝不饶恕。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曹操根本就不劝降高顺,而直接将其斩杀。这是因为有军令在先,自己不好破坏罢了。而张辽、宋宪等人是主动归降,曹操并不算破坏自己的军令。
五子良将 于禁 三国 三国演义
官渡之战结束后,于禁奉命平定昌豨的叛乱,这一次于禁跟处置青州兵那样,又是先斩后奏,几乎有些顽固地执行曹操“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令,把已经投降而且与自己私交不错的昌豨斩首。这个举动在曹营引起轰动,连曹操得知消息后都感慨地说:“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从表面上看是对于禁的行为有所不满,但结果...
张辽和张郃都是降将,为何投降时曹操给的待遇不一样?
第一、投降的时机把握 张辽投降曹魏,是在吕布兵败被俘之后发生的。曹操曾定下过一条军令“围而后降者不赦”。具体内容如下: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参考,《三国志·于禁传》张辽在曹操破...
曹操最器重的两个外姓将领,都被曹丕羞愧至死,难道曹操看错了人?
曹操得知后,当众表扬于禁的做法,封为益寿亭侯。于禁做事讲求章法,从来不违背曹操的将令。曹操曾下令围而后降者不赦。于禁便含泪斩杀了多年的老友昌豨。于禁的行事风格,皆如此类……因此!在于禁投降蜀汉之前,曹操常常将其视为自己最信任的外姓将领。同时他也是外姓将领中唯一一位被授予假节钺权力的...
大家怎么看曹操这个人
曹操军令:「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对降兵降民不赦是什么意思?而以严令赏罚着称的曹军,其纪律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足见其能。因此与其反问曹操治兵良好而不可能屠城,不如说曹操借由屠城来检验治军的成效。一将功成万骨枯,名将与庸将的区别在于, 名将善于屠杀对手,庸将善于屠杀自己的人, 对于向往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