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婚书怎么写,

如题所述

婚礼古名“六礼”,即《仪礼士婚礼》疏所说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是婚事进行过程中的六个程式。按照礼经规定,在行六礼之前应先遣媒人通辞,称为“下达”,获得准许後才能依此程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六礼各有不同作用,据《艺文类聚》卷四○《礼部下婚》引《郑氏婚礼谒文》采用较通俗的解释说:“纳采,始相与言语,采择可否之时。问名,谓问女名,将归卜之也。纳吉,谓归卜吉,往告之也。纳徵,用束帛,征,成也。请期,谓吉日将,亲迎谓成礼也。”尽管说得不够清楚,但总的看来不过是婚姻之家从初达成协定後不断往来接触,直至婚姻完成的一些名目。且六礼虽始终被列入历代朝廷正礼,在後世看来却并不完全实用,所以有些便不免空存其名,有些却被充实以不同内容,书仪中的通婚书便是其中之一。

通婚书又称通婚函书,在赵守俨先生的文章中曾经有过介绍,并认为颇似後世的庚贴,但对其与古婚姻六礼的关系语焉未详。敦煌书仪中出现的通婚书,其具体样式如P.3442杜友晋《吉凶书仪》所示:

通婚书皆两纸真书,往来并以函封。

月日,名顿首顿首。阔叙既久,倾属良深。孟春犹寒,体履如何?愿馆舍清休。名诸疹少理,言展未即,惟增翘轸。愿敬德厚,谨遣白书不具。姓名顿首顿首。

名白:名第某息某乙,令淑,愿托高媛,谨因姓某官位,敢以礼[请]。姓名白。

相对通婚书,女家也有答婚书与之对应:

月日,名顿首顿首:乖展稍久,倾仰唯积。辱某月日书,用慰延伫。孟春犹寒,体内何如?愿馆舍休宜,名诸疹弊,言叙尚馀,唯增眷仰。愿敬重。谨还白书不具。姓名顿首顿首。

名白:第某女随言之)四德无闻,未闲礼则;承贤某息顾存姻好,不敢敬违。姓名白。

通婚书从内容而言即是求婚书,所说“皆两纸真书,往来并以函封”,据赵和平指出,乃是采用月日在前,一书两纸,每纸都有开头和结尾的复书形式。答婚书亦然,其两纸之分即依上分段所示。赵守俨先生指出,通婚书“一幅是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通问候的短函,另附别纸,才是婚礼的主体”;是非常正确的。但之所以这样做却是礼仪格式的要求。据同是杜氏所作的《新定书仪镜》引卢藏用《仪例一卷》说明,“古今书仪皆有单复两体”,但唐朝经过改革,只有“通婚和重丧吊答量留复体”。相对於一书一纸、月日一般放在後面的单书,以真书也即楷书书写、有着函封的婚书采用复体形式显然是为了表示尊敬和郑重。後来吉凶复书的形式越来越少,唐後期婚书仪也常常改用单体,如P.3502晚唐《新集诸家九族尊卑书仪》。但只是去掉两纸中间的尾语和开头,词句略简单一些,基本层次和内容并没有变,这样寒暄和求婚答婚实际也就和到了一起。

婚书往来的措辞自然都要用敬语,而且要用对等的关系。例如通婚书的信封封题写成“郡姓名白书谨谨通某姓位公”两行,其“郡姓名白书”下,还注明“若尊前人,即云某郡官姓名”。前人是指收书人即女方家长,郡指郡望,意思是说,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男方家长不但要称自己的郡望,还要加上官名。这样官族并重,一方面与称对方“姓位公”相当,一方面也表示自己身份配得上对方,给了对方足够的面子。但是答婚书却在封题“某官郡姓名白答谨谨还某姓位公阁下封”的“某官郡姓名白答”下,注明“前人卑不用某官”,这个前人自然是指原来求婚的男方,意思是如果男方家长官小或无官,女方家长不能自署官名,以免显得以势压人。这样的署名方式除了刻意尊重对方外,似乎也暗含著门当户对的意思。

通婚书之所以又称函书是因为有木质的“函”作包装,且其规格很不寻常。P.2646张敖《新集吉凶书仪》称通婚书“切须好纸,谨楷书,紧卷於函中。函用梓木、黄杨木、楠木等为之。函长一尺二寸,函阔一寸二分,函板厚二分,函盖厚三分,函内阔八分”。尺寸有象徵意义的木函盖好後,“即于中心解作三道路子,以五色线缚”。写在面上的“封题函样”是“│谨谨上厶官阁下│全│厶官卫郡姓名封白”,三条竖线大概就代表了五色丝线分割成的三行。其中用了“谨谨上”的最高规格,对对方加以官名阁下敬称,自己也署明官衔郡望。中间有一个“全”字,意义不详,但封题署“全”字者书仪中只见有给皇帝的题表函面、婚书及下面将要提到的纳徵版,其隆重性可知。

通婚书为何要用黄杨木等上好的木质包装并用最高规格的礼函呢?如赵文所说,“通婚书不是议婚,而是婚事既定後的一种形式上的礼节”,其内容虽然似乎尚属求婚性质,但是婚书中都写明是男方的第几子配女方的第几女,且有来有往,有求有报,显然已不存在下达後还被女方拒绝的可能,这样的婚书不会是写在通媒的一开始,而是在谈婚论嫁已经有了一定眉目之後。《唐律书仪》卷一三《户婚律》有“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此条疏议曰:“许嫁女已报婚书者,谓男家致书礼请,女氏答书许启。”可见婚书是被作为双方正式缔结婚姻的凭证和必须遵守的婚约,甚至可以作为法律依据,这样的婚书恐怕是须男女双方慎重保存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3
与现在情书一样
第2个回答  2011-05-23
仙是好啊我由郭德纲港都夜雨有点贵的过有点贵有点贵一定古代 一定 的葛优 也应该的个

中国古代婚约如何写
古代婚书的格式和内容范例一 谨遵坤命,选择嫁娶期 1、行嫁利月兹择于 XXX年XX月XX日,全吉。2、娶送男女客人,忌X相,大吉 3、上下车轿,面向X方迎喜神,大吉。4、安庐坐帐,宜用X屋X间。5、冠戴面向X方迎贵神,大吉。 坐帐面向X方迎福神,大吉。6、路逢井、石、庙宇,用花红遮之,大...

唐代的婚书竟然比现在的结婚证更加有保障,它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唐朝的婚书,其实它更多的是一种仪式,但是却非常的重要,在当时,通婚书需要被放入一个特制的函里,有这么一段古文描述很形象的写了通婚书,“切须好纸,谨楷书,紧卷于函中。函用梓木,黄杨木,楠木等为之”。可见,婚书对于唐朝的婚姻关系来说十分的重要,就相当于是做出了正式的双方的书面承...

唐代婚书怎么写?
写在面上的“封题函样”是“│谨谨上厶官阁下│全│厶官卫郡姓名封白”,三条竖线大概就代表了五色丝线分割成的三行。其中用了“谨谨上”的最高规格,对对方加以官名阁下敬称,自己也署明官衔郡望。中间有一个“全”字,意义不详,但封题署“全”字者书仪中只见有给皇帝的题表函面、婚书及下...

古代夫妻成亲时要写婚书,古代结婚证都写什么内容?
婚书格式及内容一:谨遵坤命,选择嫁娶期 1、行嫁利月兹择于 ×年×月×日,全吉。 2、娶送男女客人,忌 ×相,大吉 3、上下车轿,面向×方 迎喜神,大吉。 4、安庐坐帐,宜用×屋×间。 5、冠戴面向×方迎贵神,大吉。 坐帐面向×方迎福神,大吉。聘礼多是红、蓝袄面、戒指、坠子、带...

婚书内容应该怎么写什么是婚书
1、写明婚礼吉日、婚车朝方向、喜神身处何方、新人娶送的宜忌信息、美好的祝福。婚书内容范本: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鹣鲽,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蝶,此证。2、婚书是中国古代男女双方结婚时的文约,最早起源于唐代。婚书包括求婚帖、...

古代婚书例文
一、古代婚书例文 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婚书是出土于敦煌的敦煌文献中的唐代婚书,这份婚书分为正书和别纸。 正书是男方家庭请求婚姻的通婚书和女方家庭允诺的答婚书,内容多为虚话套话客气话;别纸才是婚书主体,分别记录了男女双方各自的真实情况。 婚书一旦缔结,既得到民间的认可,也具有了法...

古代允婚书是怎么写的什么格式?
一般使用红纸墨书,还包括求婚帖、允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等等品种,上面要写男女双方的生辰以及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甚至还有父母、祖父母、曾祖母的名字等等。所谓婚书,现在叫结婚证,是人们结婚时所订立的文书。民间婚书起源于唐代,而后各个朝代均有所变化。但从历史的纵向观察,其主要...

中式婚礼婚约书该怎么写 从唐代到近现代的
比如唐代是新郎穿红新娘穿绿,明代是新娘穿红新郎穿绿,还有上面宋代的草帖,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还有许多我们现代人不可能一一遵守的。所以没那么大的限制,多数可以随心而定。我倒是觉得民国的婚书特别有感觉,“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此证。...

最美婚书:婉约浪漫的誓词 隐藏在万岁山大宋武侠城中的浪漫
唐朝时有了正书、别纸,宋分为草帖、定帖,直到清朝又把婚书称作“鸾书凤笺”。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 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 多用红纸墨书 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 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等信息 经过历史的演变 不变的却是对婚姻的庄重承诺 民国婚书上常绘有龙凤呈祥 山水风景、牡丹吐蕊...

婚书内容有哪些?
1、婚书第一列一般写“喜帖”或“婚书”二字 2、第二列婚眷(或写成姻弟) XXX顿首拜上(XXX常是男方父亲名讳)3、第三列常写就:“大德望翁×老亲家先生 台鉴”或写就:“大德望×府老亲家先生 台鉴”(X常为女方姓氏)4、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为一个整体:伏以合吾门犬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