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写过“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的句子,为什么我写了“路边有

如题所述

  鲁迅先生写过“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的句子,为什么我写了“路边有两棵草,一棵是狗尾草,另一棵也是狗尾草”老师给我的批语却是“废话一句”?

  呵呵,因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二个就是蠢材。

  鲁迅的《秋夜》中有个备受争议的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个名句给了我们常人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我们也能挑出大师的错,批评乃至笑话大师。一个中小学生或者渔父樵夫乃至街头巷尾摆摊卖菜者,也可以评论这句话:“明明就是一个病句嘛,还选入教材?”或者“鲁迅是大文豪,他能那样写,我们若是那样写,那就是废话”。更为典型的当是作家刘震云的母亲的话:

  刘震云的母亲不识字,但她觉得写作是件简单的事。她在镇上卖过酱油,那时开始学字。酱油店旁边是个书店,她去抓了一本书开始看,一抓就是鲁迅的书。后来她知道儿子以写作为生,聊天时就说:“你现在也写东西?这工作不难。”刘震云说:“我觉得挺难的。”母亲说:“鲁迅在写东西的人里边算是一大个的吗?”刘震云说鲁迅可成啊,好多人都觉得他写得挺好的,把他当祖师爷。母亲说:“嗨,那写作这东西太容易了,我看过他的书: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我都能写出来,我就是识字少,那有什么,我卖酱油,一个是酱油缸,另一个也是酱油缸。很容易。”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说法吧。

  “明明就是一个病句”里“明明”这个词,让人觉得说者都懒得或不必提交证据进行分析了,甚至谁要是不认为这是个病句,就肯定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了。请不要这么急着下结论,先回答我的几个疑问:既然连我们常人都觉得这“明明就是一个病句”,那么鲁迅作为大作家是否也觉察到了?他为什么偏要这么写呢?

  刘震云的母亲说得很实在,我们是不能笑话她老人家的,就像我们不能以文学评论家的标准期望她一样。可是,如果我们要学写作或评作品,大约不能那样朴素地视作家以“个大”似买红薯,视创作是一缸又一缸似卖酱油吧?总得比她老人家进步些吧。

  至于说“鲁迅是大文豪,他能那样写,我们若是那样写,那就是废话”,这话说对了一半。应该倒过来说,因为鲁迅知道“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和“墙外有两株枣树”的区别,所以敢那么写,所以是大文豪;我们不识区别又不分情境地模仿,所以我们写的是废话。

  有学生在作文中想模仿鲁迅,这样写到:我有两个表姐,一个是女的,另一个也是女的。结果老师批语:屁话!学生不解,为什么鲁迅的就是“经典”,自己的就是“屁话”?

  学生不解,为什么不对照一下呢?鲁迅的话可有几种表达:

  1、墙外有两株枣树。

  2、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

  3、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即便我们不认同第三种说法,那第一、第二种却是正常的吧?而我们再看模仿句:

  1、我有两个女表姐。

  2、我有两个表姐,一个是女的,……

  3、我有两个表姐,一个是女的,另一个也是女的

  我们可以看出,不止是第三句不正常,另外两句也不正常。因此说,老师批语“屁话”批得对。可它是“屁话”并非是因为模仿的缘故--在模仿前就已经是“屁话”了。

  反对鲁迅这么写的,其根据往往是这样写太废话,不简洁。简洁当然是写作者要追求的,不应该以无用的信息来浪费读者的时间。然而,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要简洁,否则,电报应该是人们最推崇的文体了。一个有点极端但也恰当的例子就是,假如要描写一个啰嗦的人说话呢?那就不当太简洁干脆了。

  有时不能只看字面,还需要从语义语用上去分析。我们从丘吉尔演讲中选几句作例子:

  “我们将在陆地上与他作战,我们将在海上与他作战,我们将在空中与他作战,直到……(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 we shall fight him by sea; 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until,with God's help we have rid the earth of his shadow and liberated its people from his yoke.)。”如果我们把这句简化为“我们将在陆地上、海上以及空中与他作战,直到……”,没有了重复,没有了排比气势,如何体现作战到底的坚定决心?句子变长变缓,也失去了果敢和力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9
鲁迅原稿不是这样写的

...写过“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的句子,为什么我写...
至于说“鲁迅是大文豪,他能那样写,我们若是那样写,那就是废话”,这话说对了一半。应该倒过来说,因为鲁迅知道“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和“墙外有两株枣树”的区别,所以敢那么写,所以是大文豪;我们不识区别又不分情境地模仿,所以我们写的是废话。有学生在作文中想模仿...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该句话出自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秋夜》,原句为:“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两句话看似累赘无用,却无意间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字面分析,既然一棵树是枣树,那么另一课必然是别的树,从心理角度去看这是一个“期盼——发现——失落”的...

...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为什么大伙都我我家...
其许多精彩句子散发着灼灼光辉,像灯塔一样引领着民族精神前进。\\r\\n“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句话出自鲁迅散文诗《秋夜》的开篇,对全篇有着开门见山的作用。\\r\\n如果把这一句单独拿出来读,觉得没什么特别之处,还给人啰嗦之嫌。如果结合上下文的...

...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其中的一篇《秋夜》开首就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是这种晦涩的语句,而且近乎废话的重复写出了作者的无聊,因这无聊影射出当时的社会的黑暗。很多人觉得这句话好是因为是名人写的,即使名人说一句废话也是名言。这种观点其实有些偏差。一句话是不...

鲁迅的"我家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这是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原句为:“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一句话,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其实,就语意学本身而言,鲁迅在开篇第一句里就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因素和情态状况.分析如下:鲁迅没有直说“我的后园有两株枣树...

一棵是枣树 另一个也是枣树 的含义???
这是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原句为:“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两句话看似累赘无用,却无意间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字面分析,既然一棵树是枣树,那么另一课必然是别的树,从心理角度去看这是一个“期盼——...

为什么鲁迅写到:“在我家的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桃树,另一棵也是桃树...
鲁迅写的是:"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那是别人恶搞的. 出自鲁迅的<<秋夜>>,野草 (散文),中的一句话, 大致是以枣树为比喻成革命的同志,英雄人物.枣树上的空的天很高,很高,鲁迅从为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表明了当时的时局混乱,革命的同志与英雄在...

鲁迅写的“两株枣树”像啰嗦的病句,为啥大家都说是千古名句?
这个两株枣树的故事出自鲁迅的作品《野草》,其中有《秋夜》一篇。说道这篇文字,或许不是鲁迅作品里最出彩的,但是却是最有名气的,全因它开头的那几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最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这只是一句白话,甚至像...

鲁迅先生在《秋叶》中写到:在我后院可以看到墙外有两颗树,一颗是枣树...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句话出自鲁迅散文诗《秋夜》的开篇,对全篇有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如果把这一句单独拿出来读,觉得没什么特别之处,还给人啰嗦之嫌。如果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全篇的主题思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容易明白这句话的深意了。

鲁迅为什么说“两棵树,一棵是枣树,一棵也是枣树”?
但是很遗憾,剩下的另一颗还是枣树。这会给读者造成冲击感,也促进读者去深思。如果用“院子外面有两棵枣树”的直白描写手法,就可能达不到效果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鲁迅在秋夜里想起了故乡,想用“两棵树”来表达他和他弟弟周作人之间由手足之情再到后来有了分歧的一种状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