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字与汉字有什么联系呀?-

日文里有很多中文,而且意义相近。我听说受过一般
教育的日本人是可以阅读中文的,是这样吗?
我不是要学日语!!!!!

日本的语言,说白了,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汉字更是如此,说到汉字的读法,分为音读和训读。音读和中国的读法差不太多,但不懂日语的人还是听不懂的,训读课就难了,一般情况下就是日本人,没受过什么太高教育的,也是读不出来的,在日本,以看这个人写的文章,就知道他的水平有多高,汉字用的多的,一定是高水平的人。

给你个小文章,应该有效果的。
如何记忆日语单词?
学习日语的人常感记词困难。日语词确实难记,因为难寻规律。学习印欧语系诸语,可用词素分析法将词分解为词干和词缀,加以整理,即便利于记住。日语词不是这样由词干和词缀构成的,词素分析法用不上。日语词的来源不一,构成方式复杂。有和语词,有汉语词,有混合词,有派生词;此就其来源而论。在读音方面,有音读,有训读,有音训混读;同为音读,尚可分为汉音,吴音、唐音等等。因而日语词的状况复杂,难读难记。学习者以记词为苦,是有基因的。

要彻底解决记日语这一难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掌握日语词的音读。音读和训读有其规律,抓住纲目,分清条理,是记词的关键。只要抓住音和训,记词即非难事。但因音读和训读状况极其复杂,不加深究,则无法弄清其实际,所以学习者感到无从下手。同一汉字,在这个词里音读,在那个词里训读;况且音读和训读都有数种读法,更使人无从掌握。

为了顺利地记住日语词,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音读和训读。自从汉语和日语发生关系以来,就在日语中引起了这个问题;这是个十分古老的问题。在汉字进入日本以前,日本没有文字。汉字和汉语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人不但汉字注日语音,而且大量吸收汉语词。由此而产生音读、训读、音训混读以及有关诸多问题,日语词的复杂状况即由此而生。因此,弄清音和训是记住日语词的关键。下面简单谈谈什么是音读和训读以及有关问题,由此而探讨解决记词的难题。

训读:训读是用日语读汉字(汉语词)。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该汉字的原意而用日语读出。例如汉字“川”的意思就是“河”,日语词称“河”为“カワ”,于是就将汉字“川”读为“カワ”。这就是训读。总之,依汉字愿意而以相应的日语词读出,就是训读。训读是写汉字,读日语的音。例如“人”读“ヒト”,“山”读“ヤマ”,等等。这也可以说是类似翻译,但有些是确切的翻译,有些则不一定完全相符。

音读: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照汉字的原音读汉字,就是音读。因汉字传入日本时间不同,而有古汉音、吴音、唐音等等之别。总之,日语汉字的读音来源于古汉语读音,故虽与现代汉语音常不一致,但仍有关系。例如汉字“山”,日语音读为“サン”,“爱”读为“アイ”,等等。可见日语汉字的音读皆源自古汉语音,由于汉语音与现代汉语音虽不尽相同,但仍密切相关,所以日语汉字音读与现代汉语音也有联系。

除音读和训读外,还有音训混读,就是在一个词内,有的汉字音读,有的汉字训读,形成音训混合全体。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不在于汉字的读法,而主要是由于日语中的造词所引起的。

仅据以上简述即可明显看出日语词呈现复杂现象的根源,同时也说明要解决日语词的难记,就必须抓住音和训这个根源。否则,抓来抓去,总在枝节上转圈子,终究不得出路。

我们列出了五十音图“あ”行至于“わ”行的全部音读汉字和训读汉字。虽然各行的音读和训读有多有少,甚至多少悬殊,有的音读汉字多而训读汉字少;有的反之,音读汉字少而训读汉字多;有的两者多少大体均等。情形虽是千差万别的,但不论情形如何,有一点是确定不变的,那就是:日语汉字的读音——包括音读和训读——是稳定的,固定的,大体上是不变的。如前所述,汉字的读音稳定,构成词时,词的读音也是稳定的。例如汉字“生”字,它的音读为“せい”,所以它所构成的词:“学生”、“先生”、“生活”、“生物学”等,它们的“生”字都读做“せい”。音读是如此,训读也是如此。例如“手”字训读为“て”,于是它构成大量训读词如:“手痛い”、“手利き”、“手提”、“手塩”……等等,“手”字都训读为“て”。

由此我们找到记住日语的关键,寻得记住日语词的窍门。因为不论汉字是音读或是训读,在构成词时其音相当稳定,这正是我们发现的窍门,找到的关键。西文的语言,印欧语系诸语,它们的词可依词不达意素分析法而划分为词根(词干)和词缀(后接部分);这样划分,即可形成条理,找出规律,得出构词的要领,以便于记住单词。日语与印欧语系诸语完全不同,其构语法是另一个样子,词素分析法用不上。况且日语中有和语词(日语固有的词)、汉语词(来源于汉语的词)、外来语词(主要指来自西文语言的词)以及其他等等。同是汉语词,有音读,有训读,有音训混读。同是音读,有吴音、汉音、唐音、宋音、现代汉语音,还有在汉语音的基础上加以日语音韵化而形成的惯用音,等等。因此,日语单词的读法确实是千状百样,使人弄不清,摸不定。于是学习日语的人对于记住单词甚感困难,因而迫切希望得到简便的记词法。

诚然,日语词的状况极为复杂,况且完全用不上西文语言的词素分析法;只有另外找寻一个办法,取得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简便可行的记词法。根据日语的特点,日语单词的来源和构成,我们找到音训记词法,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不论日语词的来源多么复杂,构词的状况如何多种多样,我们只要抓住音和训二者以为纲,就可形成规律,得到系统。

为了讲清音训记词法,本书(《日语词汇的奥秘》)列出了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自“あ”行至于“わ”行的汉字的音读和训读,而且每一个音读和汉字和训读汉字列举了例词。从所列材料即可明显地看出:(1)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是相当稳定的。(2)总地说(就大体而论)音读或训读的一般规律是和语词训读,汉语词音读。以上两条是总的规律,可以概括日语单词的一般状况。首先说音读和训读相当稳定这一特点。就是说,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是相当稳定的。前已举出,例如音读方面,汉字“生”读做“せい”,在“生”字构成的音读词中,“生”字都读“せい”。“生”字训读为“いき”,于是“生”字构成的训读词中,“生”字都读“いき”;这是训读方面的状况。可见不论汉字的音读法或训读法,其音的读法(音读或训读)都相当稳定(固定),而不是时常变化的。举例如下:

汉字“生”的音读为“せい”,在其所构成的许多音读词中,“生”字都读做“せい”:

生活(せいかつ)、生产(せいさん)、 生物学(せいぶつがく)、学生(がくせい)、 先生(せんせい)……,等等。

汉字“生”的训读为“いき”,在其所构成的许多训读词中,“生”字都读做“いき”:

生き马(いきうま)、生き字引(いきじびき)、生き耻(いきはじ)、生き别れ(いきわかれ)……,等等。

由此明显看出,由汉字构成的日语词,其构成的基础是汉字。汉字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音法;音读汉字构成音读词,训读汉字构成训读词。二者明显有别。音读汉字是以汉语汉字原来在汉语中的读音为基础,进入日本后由日本依汉字原音以反切法读出,这时不免受到日语音韵的影响,也就是将该汉字的原来的音加以日语音韵化,这样读出的汉字音,就是日语汉字的音读。汉字训读与该汉字原来在汉语中的读音毫不相关,而是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根据该汉字的字义而以相应的日语词与之对应,可以说是用日语词将该汉字译而读之。例如,汉语的“油”和“脂”字,日语汉字的训读都是“あぶら”。写汉字“油”或“脂”,训读为“あぶら”,这岂不是译而读之吗。由此可见,日语汉字的音读以汉字原音(在汉语中原来的音)为基础,受日语音韵影响而成,所以它们或多或少总在一定程度上与汉语音有近之处。当然,由于日本人在古代接受汉字时是以古汉语音为根据,而现代汉语与古汉语已有了相当大的差异,所以我们不可用现代汉语(特别是普通话)的语音与日语汉字音读相比。纵然为此,日语汉字读音与现代汉语的汉字读音仍有某些相近相似之处。至于训读汉字,它是由汉字字义来的,也可以说是该汉字的日语释义,或说是该汉字的日语翻译,所以它与汉语音全然无关。

日语汉字读音的稳定性,对于我国人学习日语大为有利,因为这与汉语汉字的读音稳定性相同。在汉语中“生”字读sheng,在“生”字构成的词中,“生”字读做sheng。

再说第二个特点,就是说,一般而言,和语词训读,汉语词音读。这可以说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和语词是日语原有的词,亦即日语固有词,也就是说,汉语尚未进入日本时日语中原已有此词了。例如,“山”字训读为“やま”,就是说,汉语的“山”字进入日语之前,日本人称山为“やま”。和语词作训读是日语的一个规律。例如“言”字训读为“いい”,这是从“说”这个意思来的,和语词有“言い合い”、“言い挂かり”、“言い値”、“言い伝え”、“言い渡し“等等。这些都非汉语词,而不是自汉语来的,而是和语词,就是说,这些词是日本语言中固有的,而不是自汉语来的,它们都是训读词。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日语词分为两大类,一为汉语词,是来自汉语的;另一为和语词,是日语原有的,固有的,非源自汉语的。一个汉字,有音读,有训读。音读依汉语原音,训读则是以日语译该汉字之义。这就是我们的音训记词法的基础和根据。

我们由此而找到规律,寻出记住日语单词的窍门。

请注意,我们学习日语记单词时,不要一个词一个词单记,而要以汉字为基础,以汉字的音读和训读为根据。这是个好办法,完全可以以一带十,以十带百,以百带千。以汉字为纲,形成系统,构成胺络。一个汉字足以带起千百个词。记住汉字的音读和训读,一般说,绝大部分的词都依此规律,例外是少数。音读有时可能不仅一种读法,但总有一个读法是主要的,即由该汉字所构成的绝大部分单词都照此音而读,而其他一个或数个读法则是次要的,只有少数词照这次要的读法读音。我们学习日语记单词时,首先要记住汉字音读中的主要读法,以便记住那些多数的词。然后再记其他一个或数个次要的读法,以便记住那些少数的词。训读一般不像音读那样,极少出现一个汉字数种训读法,大多是一个汉字一个训读法。

当然还应看到,日语词的构成杂乱,符合规律的终属多数,例外则属少数。采用我们的音训记词法,完全可以解决记住绝大部分日语单词的问题,至于属于例外的那些词,只要在记住绝大多数词的同时加以注意,即不难记住了。任何规律都是概括绝大多数,而允许有例外存在。这不但在语言方面是这样的,在其他方面莫不如此。

音训记词法以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为基础,是循着日语词的构成和发展而来的,因而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它不仅行之有效,而且简便有序,有条理,成系统。以音训为纲,自然能够以一个汉字带起(贯穿)其所构成的所有的词。这个道理十分明显,合情合理,切合实际。况且这更适合于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记单词。因为我们中国人学习一个一个的汉字,记住汉字的音,在任何场合,在任何词里,一见着这个汉字,就读这个音。学会一个“飞”字,遇见“飞机”、“飞行员”、“宇宙飞船”等只要有“飞”字的词,都有会认识这个“飞”字。因此中国人学日语记单词更适合于采用音训记词法。总之,记日语词以汉字的音和训为纲,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日语中引入汉语词,称为“字音语”,另外又创造出打新的词,称为“和制汉语”;二者皆用汉字和假名书写。不仅这些,还有日本人依照汉字而创造的新字(汉字中原来没有的字),称为“和字”或“国字”。这样一来,日语词就在复杂之上更加复杂起来;难分条理,难辩体系,实在难记。在如此而已复杂混乱的状况下,只有抓住音和训这个总纲,才能化繁为简,以纲带目,记词的难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为便于记词,掌握音读和训读是十分必要的,已如上所述。从日本人创造汉字看,也可看出读音与日语词的关系。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学习汉字造字法而创出新字,称为国字或和字;这种字是训读的,举例说明如下:

俤(オモカゲ):由“人”和“弟”二字组成。意为“面貌”、“影像”。

働く(ハタラク):由“人”和“动”二字组成。意为“寒风”。

凪(ナギ):由“风”和“止”二字组成。意为“风住,风停”。

峠(トウげ):由“山”和“上、下”三字组成。意为“山顶”、“山岭”。

噺(ハナシ):由“口”和“新“二字组成。意为“故事”。

榊(サカキ):由“木”和“神”二字组成。意为“寺庙的树”。

颪(オロシ):由“下”和“风”二字组成。意为“山风”。

毟る(ムシル):由“少”和“毛”二字组成。意为“揪毛发”。

畑(ハタ):由“火”和“田”二字组成。意为“旱田”。

畠(ハタ):由“白”和“田”二字组成。意为“旱田”。

辻(ツジ):由“十”和“和“辶”二字组成。意为“十字路”。

躾(シツケ):由“身”和“美”二字组组成。意为“教育”。

鳕(タラ):由“鱼”和“雪“二字组成。意为“鳘鱼。

除了上列诸例外,还有一些,如椙(スギ),樫(カシ),糀(コウジ),柾(マサ),襷(タスキ),なまず(ナマズ),ぶり(ブリ),麻吕(マロ),等等。这些都是在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依照汉字造字法而创造的字,即国字(和字)。这些国字多依汉字六书中的“会意”方法创造而成。例如,用“人”和“动”二字相合而成为“働”,以表示“劳动”。以“口”和“新”二字而为“噺”,以表示“新鲜的话儿”,转而为“故事”之意。(这里对原文有一小部分省略——因为我的日语输入法写不出部分日本汉字。)

如前可述,音和训是日语词的重要因素,因而是记词的关键。只有从音和训入手,才能找到日语词的构成。找到词的构成才能由此分析归纳而求得规律,进而据此规律而形成体系。这样,日语词的状况再复杂再繁乱,也可理之井然,纳入轨道,化千为百,理百为十,终于在杂乱无章中找到明晰的头绪,自可分别归类,记住单词就不难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1-11
为了顺利地记住日语词,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音读和训读。自从汉语和日语发生关系以来,就在日语中引起了这个问题;这是个十分古老的问题。在汉字进入日本以前,日本没有文字。汉字和汉语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人不但汉字注日语音,而且大量吸收汉语词。由此而产生音读、训读、音训混读以及有关诸多问题,日语词的复杂状况即由此而生。因此,弄清音和训是记住日语词的关键。下面简单谈谈什么是音读和训读以及有关问题,由此而探讨解决记词的难题。

训读:训读是用日语读汉字(汉语词)。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该汉字的原意而用日语读出。例如汉字“川”的意思就是“河”,日语词称“河”为“カワ”,于是就将汉字“川”读为“カワ”。这就是训读。总之,依汉字愿意而以相应的日语词读出,就是训读。训读是写汉字,读日语的音。例如“人”读“ヒト”,“山”读“ヤマ”,等等。这也可以说是类似翻译,但有些是确切的翻译,有些则不一定完全相符。

音读: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照汉字的原音读汉字,就是音读。因汉字传入日本时间不同,而有古汉音、吴音、唐音等等之别。总之,日语汉字的读音来源于古汉语读音,故虽与现代汉语音常不一致,但仍有关系。例如汉字“山”,日语音读为“サン”,“爱”读为“アイ”,等等。可见日语汉字的音读皆源自古汉语音,由于汉语音与现代汉语音虽不尽相同,但仍密切相关,所以日语汉字音读与现代汉语音也有联系。

除音读和训读外,还有音训混读,就是在一个词内,有的汉字音读,有的汉字训读,形成音训混合全体。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不在于汉字的读法,而主要是由于日语中的造词所引起的。
仅据以上简述即可明显看出日语词呈现复杂现象的根源,同时也说明要解决日语词的难记,就必须抓住音和训这个根源。否则,抓来抓去,总在枝节上转圈子,终究不得出路。

我们列出了五十音图“あ”行至于“わ”行的全部音读汉字和训读汉字。虽然各行的音读和训读有多有少,甚至多少悬殊,有的音读汉字多而训读汉字少;有的反之,音读汉字少而训读汉字多;有的两者多少大体均等。情形虽是千差万别的,但不论情形如何,有一点是确定不变的,那就是:日语汉字的读音——包括音读和训读——是稳定的,固定的,大体上是不变的。如前所述,汉字的读音稳定,构成词时,词的读音也是稳定的。例如汉字“生”字,它的音读为“せい”,所以它所构成的词:“学生”、“先生”、“生活”、“生物学”等,它们的“生”字都读做“せい”。音读是如此,训读也是如此。例如“手”字训读为“て”,于是它构成大量训读词如:“手痛い”、“手利き”、“手提”、“手塩”……等等,“手”字都训读为“て”。

由此我们找到记住日语的关键,寻得记住日语词的窍门。因为不论汉字是音读或是训读,在构成词时其音相当稳定,这正是我们发现的窍门,找到的关键。西文的语言,印欧语系诸语,它们的词可依词不达意素分析法而划分为词根(词干)和词缀(后接部分);这样划分,即可形成条理,找出规律,得出构词的要领,以便于记住单词。日语与印欧语系诸语完全不同,其构语法是另一个样子,词素分析法用不上。况且日语中有和语词(日语固有的词)、汉语词(来源于汉语的词)、外来语词(主要指来自西文语言的词)以及其他等等。同是汉语词,有音读,有训读,有音训混读。同是音读,有吴音、汉音、唐音、宋音、现代汉语音,还有在汉语音的基础上加以日语音韵化而形成的惯用音,等等。因此,日语单词的读法确实是千状百样,使人弄不清,摸不定。于是学习日语的人对于记住单词甚感困难,因而迫切希望得到简便的记词法。

诚然,日语词的状况极为复杂,况且完全用不上西文语言的词素分析法;只有另外找寻一个办法,取得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简便可行的记词法。根据日语的特点,日语单词的来源和构成,我们找到音训记词法,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不论日语词的来源多么复杂,构词的状况如何多种多样,我们只要抓住音和训二者以为纲,就可形成规律,得到系统。

为了讲清音训记词法,本书(《日语词汇的奥秘》)列出了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自“あ”行至于“わ”行的汉字的音读和训读,而且每一个音读和汉字和训读汉字列举了例词。从所列材料即可明显地看出:(1)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是相当稳定的。(2)总地说(就大体而论)音读或训读的一般规律是和语词训读,汉语词音读。以上两条是总的规律,可以概括日语单词的一般状况。首先说音读和训读相当稳定这一特点。就是说,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是相当稳定的。前已举出,例如音读方面,汉字“生”读做“せい”,在“生”字构成的音读词中,“生”字都读“せい”。“生”字训读为“いき”,于是“生”字构成的训读词中,“生”字都读“いき”;这是训读方面的状况。可见不论汉字的音读法或训读法,其音的读法(音读或训读)都相当稳定(固定),而不是时常变化的。举例如下:
汉字“生”的音读为“せい”,在其所构成的许多音读词中,“生”字都读做“せい”:

生活(せいかつ)、生产(せいさん)、 生物学(せいぶつがく)、学生(がくせい)、 先生(せんせい)……,等等。

汉字“生”的训读为“いき”,在其所构成的许多训读词中,“生”字都读做“いき”:

生き马(いきうま)、生き字引(いきじびき)、生き耻(いきはじ)、生き别れ(いきわかれ)……,等等。

由此明显看出,由汉字构成的日语词,其构成的基础是汉字。汉字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音法;音读汉字构成音读词,训读汉字构成训读词。二者明显有别。音读汉字是以汉语汉字原来在汉语中的读音为基础,进入日本后由日本依汉字原音以反切法读出,这时不免受到日语音韵的影响,也就是将该汉字的原来的音加以日语音韵化,这样读出的汉字音,就是日语汉字的音读。汉字训读与该汉字原来在汉语中的读音毫不相关,而是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根据该汉字的字义而以相应的日语词与之对应,可以说是用日语词将该汉字译而读之。例如,汉语的“油”和“脂”字,日语汉字的训读都是“あぶら”。写汉字“油”或“脂”,训读为“あぶら”,这岂不是译而读之吗。由此可见,日语汉字的音读以汉字原音(在汉语中原来的音)为基础,受日语音韵影响而成,所以它们或多或少总在一定程度上与汉语音有近之处。当然,由于日本人在古代接受汉字时是以古汉语音为根据,而现代汉语与古汉语已有了相当大的差异,所以我们不可用现代汉语(特别是普通话)的语音与日语汉字音读相比。纵然为此,日语汉字读音与现代汉语的汉字读音仍有某些相近相似之处。至于训读汉字,它是由汉字字义来的,也可以说是该汉字的日语释义,或说是该汉字的日语翻译,所以它与汉语音全然无关。

日语汉字读音的稳定性,对于我国人学习日语大为有利,因为这与汉语汉字的读音稳定性相同。在汉语中“生”字读sheng,在“生”字构成的词中,“生”字读做sheng。

再说第二个特点,就是说,一般而言,和语词训读,汉语词音读。这可以说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和语词是日语原有的词,亦即日语固有词,也就是说,汉语尚未进入日本时日语中原已有此词了。例如,“山”字训读为“やま”,就是说,汉语的“山”字进入日语之前,日本人称山为“やま”。和语词作训读是日语的一个规律。例如“言”字训读为“いい”,这是从“说”这个意思来的,和语词有“言い合い”、“言い挂かり”、“言い値”、“言い伝え”、“言い渡し“等等。这些都非汉语词,而不是自汉语来的,而是和语词,就是说,这些词是日本语言中固有的,而不是自汉语来的,它们都是训读词。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日语词分为两大类,一为汉语词,是来自汉语的;另一为和语词,是日语原有的,固有的,非源自汉语的。一个汉字,有音读,有训读。音读依汉语原音,训读则是以日语译该汉字之义。这就是我们的音训记词法的基础和根据。

我们由此而找到规律,寻出记住日语单词的窍门。

请注意,我们学习日语记单词时,不要一个词一个词单记,而要以汉字为基础,以汉字的音读和训读为根据。这是个好办法,完全可以以一带十,以十带百,以百带千。以汉字为纲,形成系统,构成胺络。一个汉字足以带起千百个词。记住汉字的音读和训读,一般说,绝大部分的词都依此规律,例外是少数。音读有时可能不仅一种读法,但总有一个读法是主要的,即由该汉字所构成的绝大部分单词都照此音而读,而其他一个或数个读法则是次要的,只有少数词照这次要的读法读音。我们学习日语记单词时,首先要记住汉字音读中的主要读法,以便记住那些多数的词。然后再记其他一个或数个次要的读法,以便记住那些少数的词。训读一般不像音读那样,极少出现一个汉字数种训读法,大多是一个汉字一个训读法。

当然还应看到,日语词的构成杂乱,符合规律的终属多数,例外则属少数。采用我们的音训记词法,完全可以解决记住绝大部分日语单词的问题,至于属于例外的那些词,只要在记住绝大多数词的同时加以注意,即不难记住了。任何规律都是概括绝大多数,而允许有例外存在。这不但在语言方面是这样的,在其他方面莫不如此。

音训记词法以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为基础,是循着日语词的构成和发展而来的,因而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它不仅行之有效,而且简便有序,有条理,成系统。以音训为纲,自然能够以一个汉字带起(贯穿)其所构成的所有的词。这个道理十分明显,合情合理,切合实际。况且这更适合于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记单词。因为我们中国人学习一个一个的汉字,记住汉字的音,在任何场合,在任何词里,一见着这个汉字,就读这个音。学会一个“飞”字,遇见“飞机”、“飞行员”、“宇宙飞船”等只要有“飞”字的词,都有会认识这个“飞”字。因此中国人学日语记单词更适合于采用音训记词法。总之,记日语词以汉字的音和训为纲,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日语中引入汉语词,称为“字音语”,另外又创造出打新的词,称为“和制汉语”;二者皆用汉字和假名书写。不仅这些,还有日本人依照汉字而创造的新字(汉字中原来没有的字),称为“和字”或“国字”。这样一来,日语词就在复杂之上更加复杂起来;难分条理,难辩体系,实在难记。在如此而已复杂混乱的状况下,只有抓住音和训这个总纲,才能化繁为简,以纲带目,记词的难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为便于记词,掌握音读和训读是十分必要的,已如上所述。从日本人创造汉字看,也可看出读音与日语词的关系。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学习汉字造字法而创出新字,称为国字或和字;这种字是训读的,举例说明如下:

俤(オモカゲ):由“人”和“弟”二字组成。意为“面貌”、“影像”。

働く(ハタラク):由“人”和“动”二字组成。意为“寒风”。

凪(ナギ):由“风”和“止”二字组成。意为“风住,风停”。

峠(トウげ):由“山”和“上、下”三字组成。意为“山顶”、“山岭”。

噺(ハナシ):由“口”和“新“二字组成。意为“故事”。

榊(サカキ):由“木”和“神”二字组成。意为“寺庙的树”。

颪(オロシ):由“下”和“风”二字组成。意为“山风”。

毟る(ムシル):由“少”和“毛”二字组成。意为“揪毛发”。

畑(ハタ):由“火”和“田”二字组成。意为“旱田”。

畠(ハタ):由“白”和“田”二字组成。意为“旱田”。

辻(ツジ):由“十”和“和“辶”二字组成。意为“十字路”。

躾(シツケ):由“身”和“美”二字组组成。意为“教育”。

鳕(タラ):由“鱼”和“雪“二字组成。意为“鳘鱼。

除了上列诸例外,还有一些,如椙(スギ),樫(カシ),糀(コウジ),柾(マサ),襷(タスキ),なまず(ナマズ),ぶり(ブリ),麻吕(マロ),等等。这些都是在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依照汉字造字法而创造的字,即国字(和字)。这些国字多依汉字六书中的“会意”方法创造而成。例如,用“人”和“动”二字相合而成为“働”,以表示“劳动”。以“口”和“新”二字而为“噺”,以表示“新鲜的话儿”,转而为“故事”之意。(这里对原文有一小部分省略——因为我的日语输入法写不出部分日本汉字。)

如前可述,音和训是日语词的重要因素,因而是记词的关键。只有从音和训入手,才能找到日语词的构成。找到词的构成才能由此分析归纳而求得规律,进而据此规律而形成体系。这样,日语词的状况再复杂再繁乱,也可理之井然,纳入轨道,化千为百,理百为十,终于在杂乱无章中找到明晰的头绪,自可分别归类,记住单词就不难了。
第2个回答  2006-01-17
那时的日本用的是汉字但是那里的领导觉得都用汉字那和中国有什么区别所以把部分汉字改了变成了现在的日文.
第3个回答  2006-01-17
都是长篇大论啊..那我就来个简单的吧
日本人能看懂中国字,因为他们的国语本来就是抄袭中国的.日文近似于中国繁体字
第4个回答  2006-01-11
大司马发卡活动房计划地

日文和中文到底是什么关系?
1. 日文中融入了大量汉语,这些汉字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因此日语和汉语在汉字上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均源自汉字,现代日语中的汉字包括繁体字、简体字以及一些日本人自创的汉字。2. 从语法角度来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一种孤立语;而日语的语系尚未明确,它属于黏着语。3. 在词汇...

日本文字与汉字有什么关系?
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使得汉字在东亚地区得以广泛传播,其中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日本民族虽然拥有自己的古老文化,但其文字体系的形成却相对较晚。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人民主要使用汉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日本文字的最终形成归功于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他们曾在中国唐朝长期学习和生活。吉备...

日本文字为什么有汉字?
因为日本文字是汉字传入于日本的。历史:汉字传入于日本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弥生时代中期后半)。考古学家在当时的墓葬中发掘出西汉时制造的直径为7.4厘米的连弧文镜,上有铭文“久不相见,长毋相忘”,同时还发现了王莽新政时传入的“货泉”、“货布”等刻有汉字的货币。当时的日本并...

为什么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汉字,意思与汉字一样?
简单点说,日语里的汉字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后来日本人也自造了一些汉字。有些中文词也一并传过去使用了;有些词日本原来就有,但会给它配上意思相近的汉字。有意思的是,后来日本因为发展,用汉字创造了很多汉字词汇,尤其科技、经济方面的词,中文又从日语里把这些引用过来。例如:版画、半径、半旗...

日本字与汉字有什么联系呀?-
在汉字进入日本以前,日本没有文字。汉字和汉语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人不但汉字注日语音,而且大量吸收汉语词。由此而产生音读、训读、音训混读以及有关诸多问题,日语词的复杂状况即由此而生。因此,弄清音和训是记住日语词的关键。下面简单谈谈什么是音读和训读以及有关问题,由此而探讨解决记词的难题。 训读:训读是用日语...

为何日本字和中国的汉字写法差不多?
6. 1981年,日本内阁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包含1945个汉字。要读懂日本的历史或一般读物,至少需要掌握2500个汉字。7. 1988年,日本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常用字表中也包含了2500个常用字,显示出日本与汉字的紧密联系。8. 文化交流和借鉴是相互的,近代史上,日本吸收了西方文化,走到了我们的前面。同时,...

日本字为什么有这么多和中国汉字一样?
福冈等地。汉字的小篆体和隶书体多以铭刻在铜镜上的形式传入日本,这些文字符号和铜镜上的其他图案一样,被日本人视为庄严、神圣、吉祥的象征符号。此后日本在仿制铜镜时,也开始仿制汉字铭文。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公家用以记录史实,且为一般学者用以著作写书,而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

日本字是不是抄袭中国字
严格上说,日本使用的汉字的确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因为当时日本正在学习中国唐朝的先进文化,进而也把汉字移植到自己的文化中去了,而汉字在日本也进行了改良,从而形成了日文,但是这也说明中日的文化是有共同点的.

为什么有好多日本字和中文很像?
因为在古代(唐朝)的时候,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百济近肖古王时期的博士王仁把中国的《论语》、《千字文》、《孝经》等带往日本,是为日本...

日本的文字是不是由中国汉字演变而来?
2. 假名是日本特有的音节文字,它们的创造是基于汉字。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初,日语完全使用汉字进行书写。大约在公元5世纪,日本人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了假名这一新的文字系统。因此,无论是假名还是当用汉字,日本的文字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中国的汉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