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衰落的关键嘉庆皇帝只是个平庸的好人

如题所述



嘉庆帝20多年的统治,就在这一天带着抱怨、迷茫、痛苦和尴尬过去了。


20多年来,虽然经常心灰意冷,但他从未放松过自己的权威。直到去世前一天,他还在不知疲倦地处理政务。


实际上,这种勤奋已经成为一种惯性,一种“懒”的勤奋。他不明白为什么他越努力,情况就变得越糟。他不明白为什么找遍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药方,还是不管用。最终皇帝失去了扭转社会大势的信心,做了一天和尚。从表面上看,他从白天到晚上从不休息。其实他已经习惯不用脑子了,让祖辈们用脑子为自己所用。“科举之心即心,此科举之治即治。”只要他的祖先说了或做了,他就照着做。


到了晚年,他的“守法”和“学法”已经升华到如此高的境界,每天都跟着“记录”走。


嘉庆二十年,李亲王赵廉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部下囚禁在宫中,严刑拷打。当皇帝听到这些,他非常生气,并判处赵廉皇家军衔,并被禁止两年。嘉庆二十一年六月,皇帝早起看康熙的实录,看到有一个平君王那图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伤了两个兄弟姐妹的案子。当时康熙的处理方案是去掉皇家爵位,免于牢狱之灾。太子礼案远比王平均案轻,于是皇帝当天就下了命令,改变了之前的判决,“尊家法”,释放了昭廉。


嘉庆二十四年十月十九日,宫中文英阁失火。火势不大,但内宫的太监们,怕坏人混入宫中,没有打开宫门,命令侍卫灭火,而是由太监们自己扑灭。按理说,这件事不能处理错误。然而,八天之后,嘉庆皇帝宣读了乾隆二十六年九月的实录,里面有乾隆皇帝的规定,如果皇宫的花园发生火灾等意外,就要打开大门,把外人放出来。因此,根据这一记载,皇帝以违反乾隆指示为由,下令对有关官员进行处罚。


正是在“录”的原则下,无论何时何地,清朝都在一天天走向灭亡,皇帝也在迷茫中一天天老去。


嘉庆二十四年,孔子的第七十三代传人盛宴公爵赴京会圣。他回来后一丝不苟地记录了皇帝的谈话,使我们能够直击皇帝晚年的精神面貌。皇帝一见面就说:“我想去曲阜,但是去不了。你知道吗?山东的水都过了临清。这有多好?没办法。这座圣殿是新建的。等到七八年后,又被磨破了。为什么?”


告别了几天,皇帝又旧事重提,说:“我已经登基二十四年了,不能去,但缺一个仪式。虽然我跟乾隆皇帝去过两次,但是真的不算。我去你那容易,路上难,水路也难,路上也难.你看,河水这么大,山东的民情不好,怎么可能好?真的不可能,太棒了!”


说“没办法”“多好”“怎么了”“太棒了”好像成了皇帝的口头语,又来了一遍。帝王生涯现在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当他离开的时候,他最后的意识可能不是留恋,而是放松。


从早期亲政的伟大到谢幕的尴尬,嘉庆的滑行曲线是如此的令人叹息。全面盘点嘉庆皇帝的统治,史书给出的词汇是“嘉庆中期衰落”。他20多年的统治,前有“康乾盛世”,后有“鸦片战争”。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清朝完成了走向永远衰落的几个关键步骤:腐败的毒瘤在乾隆后期侵蚀到了国家肌体的几个重要器官,在嘉庆后期演变成了腐朽的肌肉和纸浆,全面蔓延。国贫民困交织,大清帝国已经被掏空,成为风中之烛。所以在他之后,曾经强大的大清帝国就这么轻易沦为了任人宰割的对象。努力了一辈子的皇帝,后来以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进入了历史。


失败的原因是一直标榜“法祖”的嘉庆在核心上背离了祖先的传统。


清朝皇帝具有“求实精神”和非凡勇气的一贯特征。皇太极曾说:“凡事重于实用。”雍正帝还说,“这个朝代对于天下的统一,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实施’和‘军事战略’。我不提倡虚荣心和粉饰太平,但采取的措施都符合古代圣帝王铭的经验,没有比这更少的了。可见落实胜于空谈。”从努尔哈赤到多尔衮,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不受束缚,一切判断以现实为依据,因势利导,灵活务实,才成功地从东北走到了北京。从康熙到乾隆,正是在求实精神的指导下,百年来出现了多次政治革新。蓬勃进取的政治局面和制度演进的不断成长、修正和完善,促成了康乾盛世的诞生。他们高举“法祖”大旗,是他们祖先的求实精神和宏大气魄。


正是从嘉庆高喊“抱紧”开始,清帝失去了祖先的精神内核。对失败的恐惧,注定了嘉庆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因为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一个不敢冒任何风险的统治者注定无法成就大事。在这场“千年一遇的变局”之前,拯救大清最重要的不是勤政、仁政、节俭,而是眼光、理念和勇气。


可惜嘉庆皇帝缺少的就是这样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清朝的不幸在于,需要伟人的时候,平庸的好人坐在这个位置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嘉庆皇帝是一个好皇帝吗?
在全面盘点嘉庆皇帝的统治时,历史书给出的词汇是“嘉道中衰”,他二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鸦片战争”。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腐败之癌由乾隆晚期侵蚀到国家肌体的几个重要器官,演变成了嘉庆晚期的沦肌浃髓,全面...

清朝衰落的关键嘉庆皇帝只是个平庸的好人
嘉庆二十年,李亲王赵廉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部下囚禁在宫中,严刑拷打。当皇帝听到这些,他非常生气,并判处赵廉皇家军衔,并被禁止两年。嘉庆二十一年六月,皇帝早起看康熙的实录,看到有一个平君王那图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伤了两个兄弟姐妹的案子。当时康熙的处理方案是去掉皇家爵位,免于牢狱之灾。...

从清朝嘉庆皇帝开始就开始衰败了,如何评价嘉庆皇帝?
一个王朝中的皇帝面临后世压力最大的除了亡国之君外,怕就是哪些处于中间的皇帝了,清朝的嘉庆皇帝就是这样他个人作为皇帝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兢兢业业了,可还是阻止不了国家的衰败,至于怎么去评价他,从嘉庆的一生中吸取教训和经验,那就是我们后人的责任和责任了。嘉庆皇帝之前被强行粉饰出来的康乾盛世...

嘉庆皇帝:守成之主还是平庸的好人
“平庸”两个字,是嘉庆帝的主要性格特点。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然而...

分析:大清王朝衰败的关键
恰恰是从高喊守成的嘉庆开始,清朝皇帝丢掉了祖先的精神内核。对失败的恐惧,已经注定嘉庆是个失败的皇帝。因为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人。一个不敢承担任何风险的统治者,注定不能成大事。在这“千年不遇之变局”前,要想挽救大清朝,最关键的不是勤奋,不是仁爱,也不是节俭,而是眼光、观念...

嘉庆皇帝是好人还是坏人啊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

嘉庆本来很老实的,为什么继位以后变得这么凶残?
嘉庆的可怜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他这一生当中遭遇过三次刺杀,并且这三次刺杀他也觉得莫名其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就无缘无故有人刺杀他。嘉庆只能能说算得上是一个平庸的君主,但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凶残的君主。他之所以清算和珅,那真是有原因的。首先我们暂且不说和珅确实是个大...

嘉庆帝一直勤勉自己,为何国家却越来越衰弱,究竟是什么原因呢?_百度...
嘉庆帝虽然是乾隆的孩子,但其实他是被秘密地册封为皇太子的,在他继位之后,乾隆并没有将他手中所有的权利都交给嘉庆,而是自己掌握了一部分的权利,直到乾隆驾崩之后,嘉庆才成为真正的皇帝。嘉庆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在他平时出门骑马打猎的时候,并没有留意路上的风景,而是稍微打一点猎物之后,...

你认为嘉庆皇帝是明君吗?
我觉得是明君,他是清代除了康熙以外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他心地确实很善良,也很善于用小细节表现自己的爱心的温情,为自己营造一个“亲民”、“仁慈”的皇帝形象。每次出巡路上,只要遇到百姓拦轿喊冤告状,他一定停下来,细细询问,批示有关部门迅速办理。他说,老百姓敢于拦御轿,那么一定是有比较大的...

乾隆时期清朝还是盛世 最后为什么嘉庆毫无作为
在清代的皇帝中,嘉庆皇帝绝对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了,嘉庆之前,康雍乾三代雄主打造了清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嘉庆之后,继位的道光皇帝遭遇了鸦片战争,接下来就是动荡惨痛的近代史。而嘉庆夹在这两段历史之间,存在感自然低,而且嘉庆本人确实相对谨慎平庸,所以也没什么能让人记住的功德,有些学者用这么一个笑话来评价...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