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语里会有那么多汉字呢?
这是因为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到了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但日本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就是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
日本奈良时期的《日本书纪》《古事记》用的是汉式和文,平安时期连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汉式和文写的。
后来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 ;而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
有研究指出,日本如果都用假名书写的话,除非有忍耐力,否则没有人能读下去,而且阅读速度会大大下降,一年平均读完5.3册书,是完全不可能的。
汉字本质上是形声义三位一体的文字,日本的假名抛弃了汉字的精髓。
形,汉字本身的形体,它是怎么写的;音,这个字形体标示的音节,它念什么音;义,这个读能表达出来的意义,它当什么讲。
虽然从古至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都发生了一些的变化,但是汉字的基本性质没变,现代汉字仍然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源源不绝的根本。
2011年,日本文部省进行了一项有关汉字意识的调查,其中在”你对日本汉字抱有什么样的看法?"
一问下,72.4的人表示"汉字是书写日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字",其次有60.1%的人认为"汉字有一目了然的作用,更有助于阅读",还有52.5%的人认为"虽然有文字处理机,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学好汉字"。
日本人在各个阶段应该掌握多少汉字合适呢?
二战后,日本很多学者,甚至主张废除汉字,公开发表文章称“日本用汉字传达了错误的信息,所以老百姓不知道事实,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日本要推广民主,必须考虑废除汉字这种恶魔的文字。”
庆幸的是,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普通老百姓对汉字有很高的熟知度,废除汉字的方案最终没有实行。
因为废掉一个字,不只是废掉一个字而已,你是摒弃了这个字所承载的文化,丢掉了这个字后面一连串的珠宝,那珠宝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日本前贤所思所悟而得的学问,也是用汉字留存的,废弃了汉字,等于割断了历史,前人经验以及学问的传承。如果废除了汉字,两三代人后就看不懂了,还谈什么继承历史遗产?
在当今日本,能认识很多汉字的人,能引起周围人群的尊重。
在日本说到汉字,以及一些基本汉字文化,日本人都毫不犹豫地承认是从中国传承过来的。他们也为能写很多汉字的中国人感到钦佩。
在日本不少大学、高中将是否拥有“汉检”资格证书,作为入学选拔标准之一,甚至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会不时来上一段《列子•汤问》或者王安石变法一类的古文题目。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日本人不服都不行。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能用汉文记事。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
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间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
如:
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桜”读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个汉字来书写。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等汉字来表示。这种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在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小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形假借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
根据假名的书写方法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カタカナ),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
例如:これは日本语のテキストです。 (译文:这是日语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