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高中数学题的方法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思路和方法,直线到平行平面的距离思路和方法,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的思路和方法,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思路和方法,问题有点多,但是我出高分,请回答的人尽量说得通俗简单,我人笨…复制来的答案我不要的哦…请原创…谢谢!
麻烦说清解题思路

我都是直角坐标系的做法,几何做法得看题目,情况比较多

1、点到平面的距离:设向量p是平面m的一个法向量,列出方程,解出一个p,设点b是过点a且垂直于m的直线与m的交点,根据a和向量p得到b的坐标,ab之间的距离即点到直线的距离。另外,可以直接使用公式:点a(x0,y0,z0)到面x+By+Cz+D=0的距离等于Ax0+By0+Cz0+D的绝对值除以A^2+B^2+C^2的平方根。

2、直线到平行平面的距离:直线与平行平面间公垂线段相等,所以可以在直线上任取一点按点到平面距离进行求解。

3、平行平面的距离:平行平面间公垂线段相等,所以可以在其中一个平面上任取一点按点到平面距离进行求解。另外,可以直接使用公式:面Ax+By+Cz+D1=0和面Ax+By+Cz+D2=0(两个面平行,参数A、B、C必然可以调整成相同)的距离为D1-D2的绝对值除以A^2+B^2+C^2的平方根。

4、异面直线的距离:一是可以求出一条直线过另一直线的平行平面,转换成直线到平行平面的问题,不过这样比较麻烦。二是求出两条直线的一个公共法向量p,再在两条直线上各自任取一点得到一个向量,该向量在p上的投影就是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麻烦……见图。

话说,你的课本上都没公式么- -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7
解答这类题最直观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向量,如果题上没有坐标系自己可以建合适的坐标系。下面我给你说一下吧。
第一,点到面的距离:
我先说思路吧,你可以想象一下将一个直角三角形DAC(D是面外一点,AC在面ABC上,∠DCA=90)垂直放在面ABC上,那么我们所要求的就是线段DC对吧。如果我们知道了AD与CD之间的夹角,那么我们就可以算出CD(因为A,D的坐标已知,AD的长度就能算出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求这个∠ADC,因为DC是垂直面ABC的,所以我们可以用面ABC的一法向量来代替DC从而计算出他们之间的夹角(AD于DC之间的夹角和AD与面ABC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是相等的,因为CD和法向量都同时垂直于面ABC)。现在我们的主要目的显然就是求出面ABC的法向量。
假设是求点D(x0.y0,z0)到面ABM上的距离,(一般点D的坐标都是告诉了,或者是很容易求的),在面ABC上找任意三个点(只要能很容易找出它的坐标就行)。这儿我们假A(x1.y1,z1),B(x2.y2,z2),M(x3.y3,z3),然后设平面ABM的法向量为n(x4,y4,y5)。
则应该有n⊥AM,n⊥AM(这里的n,AB,AM都是向量),然后带入数据,解这两个方程,就会得到一个n的坐标,当然是有一个未知数的。为了方便给你说我就举具体的数字吧,我在这儿假设向量AB=(1,1,1),向量AM=(1,2,3)根据向量的垂直则有:x4+y4+z4=0; x4+2*y4+3*z4=0;根据这两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x4=-z4,y4=-2z4,因此法向量n的坐标可表示为(z4,-2z4,z4)。
到了这个后,我们就可以随便假设z4的值了(因为无论怎么取,n都是平面的法向量,对我们用来求AD和法向量之间的夹角无影响,当然注意一些特殊值,比如这儿z4就不能取0),假设我们取1,那么n=(1,-2,1)
那么AD与面ABM法向量之间的夹角就的余弦就等于:(AD向量*n向量)/(|AD|*|n|),好了问题解决了,所求的CD=|AD|*上面我们所求出的余弦值。
在这儿我要特别提醒你的是,注意(AD向量*n向量)/(|AD|*|n|),这个值你算出来可能是负的,为什么呢?这儿你注意你法向量的方向,如果方向反了你算的就是∠ADC的补角的余弦,呵呵,如果是负值直接再取它的负就行,这点你肯定懂的。

至于
直线到平行平面的距离思路和方法,该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行平面的距离就是这条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同理两平行平面中,平面上任意一点的到另一平面的距离就是这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所以其实这两个问题都转换为了点到平面的距离,方法同上。其实这两种问题更简单,因为你再取我们上面说道的D点是,你可以在直线上找一个已知坐标的点,对吧,呵呵。
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思路和方法:
这个考得非常少,书上有公式,我几年没碰那个书了,所以记不住了,不好意思,呵呵。说真的其实这个只要你记住了公式,带入数据就能算出来,只不过公式有点长,考试基本上都不会考这种情况。
希望你能理解,当初我用这种方法做这类题是通杀,只要不出计算上的意外,绝对满分,而且格式都是一样的,非常实用。最后提醒你,注意选坐标,选好了坐标计算才更容易。
希望能帮到您,祝您学习愉快,以上或许有些地方输入有误,请谅解,希望你能懂,谢谢
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追问我,或者在线联系我,都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17
过点a画一条直线l垂直于直线交直线于b点,ab点的长度为点a到直线的距离。
同理,在平面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选取一个点,过这个点垂直于平面上的直线,后面方法一样。
在两个平面上各画一条线,如果做几何题可能原本就有给这条线,但大多数都需要做辅导线。
异面直线可通过垂直于这两条直线的一条公共的垂线求得距离。
第3个回答  2011-03-17
反正高中要学向量,等到时学了向量就都会了
如果你想提前学那就自学向量就好了
把向量学好了再看http://wenku.baidu.com/view/6ac7c0f9941ea76e58fa043a.html

不用向量也可以,但要学空间的解析几何
不然即使向楼上所说的那样把距离都用线段表示出来,很多问题也没办法解决,高中的一些空间几何题就更做不出了(高中大多用的向量)

高中数学的解题方法有哪些?
高中数学的解题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运用所学的公式、定理和性质进行计算和推导。这是最基本的解题方法,适用于简单的题目。2.分析法: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规律,然后进行求解。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问题,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3.归纳法:通过观察和总...

高中数学经典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经典解题技巧有:1、配方法: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3、换元法: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

高中生做数学题时打不开思路有哪些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当高中生做数学题时打不开思路,可以尝试以下解决办法:1.多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忽略一些关键信息,导致无法找到解题思路。2.分析问题: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逐一解决。通过将问题拆解成更简单的子问题,可以更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3.寻找模式:观察问题中...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技巧大全
高中数学解体方法技巧如下: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的方法 已知M1<f1(a,b)<N1,M2<f2(a,b)<N2,求g(a,b)的取值范围.(1)设g(a,b)=pf1(a,b)+qf2(a,b);(2)根据恒等变形求得待定系数p,q;(3)再根据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即可求得g(a,b)的取值范围.2.比较...

高中数学解题有哪些方法
十大方法是1、配方法,配方法是指将一个式子(包括有理式和超越式)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这种方法称之为配方法。这种方法常常被用到恒等变形中,以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有力手段之一。2、因式分解法,数学中用以求解高次一元方程的一种...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思路小窍门
高中数学解题小窍门 1.圆锥曲线中最后题往往联立起来很复杂导致k算不出,这时你可以取特殊值法强行算出k过程就是先联立,后算代尔塔,用下伟达定理,列出题目要求解的表达式,就ok了。2.选择题中如果有算锥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话,直接看选项面积找到差2倍的小的就是答案,体积找到差3倍的小的就是答案...

不等式的解法高中数学
不等式的解法:大小比较(方法有作差法,作商法,图象法,函数性质法)。证明题(比较法,反证法,换元法,综合法。)恒成立问题(判别式法,分离参数法)。1、以后解不等式最后的结果都要写成集合或区间。2、对一元二次不等式,上面的结论只是在条件a>0时 才成立。那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a<0一定...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有解决绝对值问题、代数式求值、解含参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具体如下:一、解决绝对值问题 主要包括化简、求值、方程、不等式、函数等题,基本思路是把含绝对值的问题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问题。具体转化方法有:1、分类讨论法:根据绝对值符号中的数或式子的正、零、负分情况去掉...

高中数学186个解题技巧
7、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者是等式,用函数的值域或定义域或者是解不等式来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8、在解三角形的题目中,己知三个条件一定能求出其他未知的条件,简称知三求一。9、求双曲线或者椭圆的离心率时,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管用的解题方法
对数学题设和选择支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估值选择法 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高中数学万能解题技巧 认真审题 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不要以为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