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如题所述

表层上看,是光绪孝顺,为了筹办慈禧60大寿而令李鸿章的水师避战。实际上体现的是清政府因财政萎缩,光绪与慈禧在争权中的妥协失败,李鸿章不过是倾向于慈禧而已。

日本士气正盛,若李鸿章命北洋水师主动进攻,那肯定会损失惨重,可如果不让北洋舰队出海作战只是防御,那就有可能拖垮日本,保住海军主力,待日本士气退去就会对清军有所忌惮。如果贸然出击导致失败,那就会失去制海权。事实也证明黄海之战北洋水师失败后,日本完全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北洋舰队只能躲在军港内。而且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朝内部并不统一,备战工作做的不够充分。

由于慈禧在晚清一直专权,许多大臣都极力讨好她,甚至还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来庆祝慈禧的六十大寿。同时也有一些正直的大臣站在皇帝光绪这边,两方势力水火不容,光绪帝主战,而慈禧太后主和,帝国两个最高统帅都意见不合,怎么指望一个国家集中力量应对日本?所以也导致甲午战争成为李鸿章一家对抗日本一国的战争。况且在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的实力已经不如日本联合舰队了,失败是必然的。

在北洋水师建立之初确实是亚洲第一,可从1888年建立到1894年甲午战争这几年里,北洋舰队完全没有增添任何一艘新式战舰,而日本明治维新后就迅速发展军事力量,新式战舰也是毫不吝啬的去买,到甲午战争时期北洋舰队的航速和炮弹储备已经完全跟不上日本联合舰队了,这就会导致北洋舰队打胜了追不上日本舰队,打败了跑不过日本舰队,加上炮弹不足,质量不好,即使北洋舰队的官兵们已经打出了极高的命中率,也无法击沉一艘日本战舰,导致北洋舰队完败。

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李鸿章的避而不战就显得比较高明了,这也许是当时的最好选择了,可以将战争拖下去,与日本打持久战清朝绝对能拖垮日本,毕竟当时的日本是举国之力发动这场战争,如果清朝内部再团结一点,改变战局也不是不可能。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0
这是李鸿章就自己所辖北洋区域内的武力家底,开列给皇帝的一份详明“菜单”。我们原原本本地把它迻录在这里,对甲午战争中清朝作为主力投入的北洋部队,也就亮出了一个大致的底数。再就是,从李鸿章的奏陈中也能体察出,他申说以北洋武力应战捉襟见肘的意思。这也是他从一开始就以避战求和为主导倾向的重要根源所在。
第2个回答  2019-07-11
因为在当时的在北洋水师建立之初确实是亚洲第一,可从1888年建立到1894年甲午战争这几年里,北洋舰队完全没有增添任何一艘新式战舰,而日本明治维新后就迅速发展军事力量,新式战舰也是毫不吝啬的去买,到甲午战争时期北洋舰队的航速和炮弹储备已经完全跟不上日本联合舰队了,这就会导致北洋舰队打胜了追不上日本舰队,打败了跑不过日本舰队,加上炮弹不足,质量不好,即使北洋舰队的官兵们已经打出了极高的命中率,也无法击沉一艘日本战舰,导致北洋舰队完败。
第3个回答  2019-07-10
其实甲午战争真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耻辱的一场战争,因为我们经过洋务运动的发展,其实我们的海军实力那个时候已经达到了亚洲最强,但是甲午战争之前,慈禧太后就是筹办了60大寿,所以说挪用的善款,再说中国人其实骨子上是有一种害怕的心理的,像李鸿章他之前就到处求和他害怕打不赢,所以就一味的割地赔款,祈求和平。
第4个回答  2019-07-10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表层上看,是光绪孝顺,为了筹办慈禧60大寿而令李鸿章的水师避战。实际上体现的是清政府因财政萎缩,光绪与慈禧在争权中的妥协失败,李鸿章不过是倾向于慈禧而已。李鸿章还不是得听政于清政府和慈喜。就正史来说,李鸿章其实没有那么丑恶的,他很多事情也都是出于无奈,为人做事,他没有办法。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表层上看,是光绪孝顺,为了筹办慈禧60大寿而令李鸿章的水师避战。实际上体现的是清政府因财政萎缩,光绪与慈禧在争权中的妥协失败,李鸿章不过是倾向于慈禧而已。日本士气正盛,若李鸿章命北洋水师主动进攻,那肯定会损失惨重,可如果不让北洋舰队出海作战只是防御,那就有可能拖垮日本,保住海军主力,待日...

甲午战争前清朝重臣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所以到讨论与日本的战与和时,李鸿章已知北洋海军的问题,所以极力主张避战求和。1.帝党极力主战,光绪帝一方面“意欲越武国门外”,另一方面也期望通过甲午战争掌握实权,树立起自己的政治权威。2.太后一党则一心想过好六十大寿,无心作战,并留有“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之言。最终...

甲午战争李鸿章为什么避战求和?
表层上看,是光绪孝顺,为了筹办慈禧60大寿而令李鸿章的水师避战。实际上体现的是清政府因财政萎缩,光绪与慈禧在争权中的妥协失败,李鸿章不过是倾向于慈禧而已。日本士气正盛,若李鸿章命北洋水师主动进攻,那肯定会损失惨重,可如果不让北洋舰队出海作战只是防御,那就有可能拖垮日本,保住海军主力,待日...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因此在全民开战前,李鸿章也不可能拿到足够的军费。一没兵二没钱,加上李鸿章深知此时日本实力已经非常强大,自然只能尽力避免战争爆发了。

甲午中日战争李鸿章为什么避战求和?
的确,李鸿章是实在不希望打起仗来。要说,在战前可能的条件下,就清朝方面而言,尽量争取化解矛盾、避免战争是应该的。为此,李鸿章主张中日双方同时从朝鲜撤军,这自然是合理的。这一点若能落实,自是息事的可取措施。但日本方面并不答应。随后,李鸿章又倾向于清朝单方面从朝鲜撤军,但光绪皇帝明确否定...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我觉得求和的原因是这些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与十年前的中法战争有着相同的渊源。也是为了韩国。像往常一样,法庭和战场被分成两组,一组是主要的,另一组是另外两组。然而,与上次相比,领导和对方的声音几乎完全消失了。事实不言而喻。十年前,我们不得不对付世界第二大海军强国。十年后,我们在...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一直坚持求和?
因为李鸿章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外国人的对手,而且李鸿章也要保护我们老百姓的安全,所以才会坚持求和,我认为他们这么做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中国古代史上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原因是什么?
最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很薄弱,而日本因为国土有限,不得不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所以他把矛头指向了邻国中国。那么,这场战役中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李鸿章为什么避战?让我们来看看细节吧!在战争期间和战争期间,李鸿章和光绪皇帝是两个关系密切、具有可比性的...

甲午战争中,为何说李鸿章的避战求和策略也许是对的?
并且,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还会象征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就是投入了大量资金的洋务运动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变得没有利益,也没有任何价值。所以今天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的日本没有打算进攻清政府的首都,北洋舰队没有被迫应战,清朝军队的主力就能保存,李鸿章避战保护北洋舰队的策略也许就是对的了。

李鸿章避战求和
1 甲午战争开战前李鸿章是不主张打的,经过洋务运动和李鸿章多年的苦心经营,清朝海军当初是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朝廷从上到下书生意气,觉得要通过打日本一顿扬眉吐气,包括西方列强,都看好中国。据部分史书记载,“唯鸿章知其不可”,理性的看,李鸿章是对的,清王朝很不容易得到几年发展喘息的机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