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二十四字诀”读书法
朱熹,字无晦,晚年自称晦庵,江西婺源人.他是南宋时的大理学家,是我国古代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孔子之后,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博学的学者之一.朱熹十八岁即中进士,但一生为官不过十四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讲学.他在江西庐山创立的“白鹿洞书院“,是世界最早的哲学研究院之一,培养了大批学者.朱熹幼年时很聪明,五岁即读《孝经》.他一生读的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丰富的实践使他总结出读书方法“二十四字诀”,共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他的读书经验.
一、 循序渐进
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他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他反对“骤进”和“速成”,主张一步一个脚印渐进.
二、 熟读精思
“熟读精思”,一是“读”,二是“思”,讲的是读与想、学习与理解的关系.“循序渐进”要求合理安排读书的先后次序,而“熟读精思”则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深刻领会所读之书的见解.朱熹说:“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由此可见,“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记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三、 虚心涵泳
指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切忌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朱熹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人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宠罩自欺之患矣.”总之,这种读书法要求不预先立说,不自满自足,不穿凿附会,不粗心性急.
四、 切已体察
指读书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视书外的功夫,即要结合自己的思想、经验,从书外去体察书中之味.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复就自家身上推究.自家见未到,圣人先说在那里,自家只借他言语来,就身上推究始得.”又说:“读书须要切已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总之,这样读书法要求自身视察,自求自得,自信不疑.否则,人云亦云是不会有见地的.
五、 著紧用力
指读书要抖擞精神,化大力气,下苦功夫.读书既不同游戏,更不是请客吃饭.读书要“群疑并兴,寝食俱废”,“只要将勤苦捱将去,不解不得休”.读书如行上水船一样,倘不奋力,就可能前功尽弃.朱熹认为读书是一件费心费力的苦差事,只有勤苦认真,才能有所获.
六、 须教有疑
指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他认为,只有这样读书,才会“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才会使书上所言、心中所想、口中欲述融为一体;才会读有所得,“记了无去处”.
朱熹谈其读书经验时曾指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东,亦奚益于学哉”(《文集·答陈师德》).这是教诲人们,读书既要循序渐进,又要从不间断,专心于一;经过潜心玩味,体察其理,方为善学.
朱熹还强调,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一病忌;泛观泛从,贪多而不化,不是读书的好方法.他比喻说:“所读书太多,如人大病在床,而众医杂进,百药交下,决无见效之理.”有效的方法应是:“只且立下一个简易或常的课程,日日依此积累工夫”(《文集·答吕子约》),知序而进,熟读精思,勤奋刻苦,方是为学之真功夫.
读书之法的下2句是什么??
读书之①法,在循序②而渐进③,,熟读而精思④。[注释]①之:的。②循序:按照一定的顺序,由易到难进行。③渐进:逐渐进步。④精思:精心思考,就是要学深学透。[译文]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介绍了两种:首先读书应该按一定顺序,不要颠倒;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
读书之法的下句是“莫贵于循序而至精”还是“在循序而渐进”???知道...
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
读书只无法他然后是什么是朱熹写的
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学规类编》。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没有其他的途径,只有意志专一,立下志愿,虚心学习求教,多方的探索,反复的研究,深刻领会,才能收到好的功效,才能有所收获。
朱熹有读书三法读书要什么到什么到什么到
朱熹有读书三法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南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
朱熹观书有感后两句提到读书的方法
朱熹观书有感后两句提到的读书方法是正确的。朱熹观书有感后两句为“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它的意思为:如何去保证池水澄澈,不会因太浅而变得浑浊。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的下一句?
【出处】出自南宋·朱熹《读书之要》【释义】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解析】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读书之要》中的一句话,原句是:“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道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先...
朱熹的名言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守正直而佩仁义。( 名人名言 geyan123)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出处:宋·朱熹《读书之法》1、循序渐进:指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2、熟读精思:指读书要遵循记忆与思维结合的原则。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3、虚心涵咏...
查找朱熹的这句诗读书有三到后面的几句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
朱熹的什么名言道出了读书的方法
—— 朱熹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 朱熹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朱熹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 朱熹 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朱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