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如题所述

  古人云:"学则思疑,学贵善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敢于而且善于质疑,对学好基础知识就会更生动,深入。那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问题的能力呢?
  一、平等对待学生,让他们有质疑的勇气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个性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想法,他们不敢质疑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缺少勇气,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差有自卑心理胆量小的学生,他们怕老师取笑,同学的讥笑,要他们在课堂上提问题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教师应当端正教学思路,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语言要丰富生动,和蔼亲切,不用恶语伤害其自尊心。让学生有敢于质疑的氛围。例如:在教学“除法的第一种分法”时,需要一个同学上台演示分小棒我特意叫了一个平时最最胆小的学生来演示,这个学生畏畏缩缩地站起来对我说:“我不会演示。”我说:“没关系,我和你一起演示。”于是他在我的指导下认真地给大家作了演示。她终于露出笑容并轻声问我:“老师学除法为什么要分小棒?”这样就让他们有了质疑的勇气,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学生有勇气提问了并不等于他们就把问题提在关键处,问得洽到好处,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例: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这样提问: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第二:教师应当让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问学生:“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顿时学生活跃起来,有的提出:“一年有几个月,有多少天?”有的提出:“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也有的提出:“上旬、中旬、下旬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样学生就更加主动参与到学数学的活动中,也有“疑”可质了。
  三、明确目的,处理质疑,释疑的关系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因为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题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老师起组织引导作用,得出的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生问:“为什么要‘零除外’?”师:“(若有所思)是啊!
  正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能解答呢?老师的话既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探索的热情,真可谓”一石二鸟”。
  四、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做好质疑有效控制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难”才问,要注意如下控制:(一)时间控制。第一: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第二:质疑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第三: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做到呢“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乱”。第四: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无所得,或尚未“解惑”,草率收兵,流干形式走过场。(二)对象控制。质疑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差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三)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题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尽,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商不变性质”后,引导学生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实际运算时,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有先后之分,怎么叫‘同时’?”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五、因材施教,有计划逐步培养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学生敢问、爱问还不够,还要使学生会问、善问,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由于学生知识有差异,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把敢问、爱问、会问、善问绝对分开,而要因材施教。对于怕问的学生侧重从培养敢问入手,对于有胆量问的学生则进行会问,善问的培养,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题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代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如果您是老师的话,觉得日常交流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教导方式对话吧,一起讨论问题,老师也偶尔表现出自己的疑惑,给孩子某种暗示:万事都没有绝对。以此来逐渐养成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旦有思考的习惯了,就会产生相当大的概率独自解决一个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