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多表现一种天人合一、清微淡远的意境,为什么西方音乐表现这么多斗争和矛盾?

尽量详细些
要专业的

中西方音乐由于许多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从而产生各自的音乐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注重情,西洋音乐注重音乐本质;中国音乐语言略于形式,西方音乐形式严谨;中国音乐发展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呈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追求意境,而西方音乐却讲究情与理的统一……种种不同,让人们觉得中西音乐浩如烟海,正因为这一领域如此广阔, 才需要无穷的认识和探索,进而真正了解产生中西方音乐特征的具体原因。
一、从地理的角度看中西方音乐的特征
中国人生活在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气候温和,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人们相信丰收离不开自然恩赐,讲究天人合一,多关注人伦。中国哲学从第一部《易经》的“阴阳”思辨开始到王夫之(1619-1692)“推故向别致其新”的最高阶段,他们都把人、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老庄也把人与自然、宇宙联系起来,越是亲近自然越能感到自然的和谐之美。这种思想无时无刻渗透在中国音乐之中,象古曲《高山流水》无论是“浙派”的清丽平静,还是“蜀派”的波涛澎湃,处处体现出情境交融的意境。“我们宇宙既是一阴一阳, 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 所以它根本上是虚灵的时空合一体, 是流荡着的生动气韵。”
而西方文化发源地希腊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做斗争。因此,开放的地理环境养成了西方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科学传统。贝多芬的《命运》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似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罗曼罗兰)。”柏辽兹在描写悲壮的特洛伊战争中,嘹亮的战斗号角奏出独有的悲剧式音乐,成为英雄战死沙场铭记的誓言。音乐在这里烘托情结,渲染斗争场面,揭示主题矛盾。
二、从哲学的角度看中西方音乐的特征
中国哲学源于道家,是以自然来作为事物原则的依据,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吕氏春秋》记载)。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哲学思辩的特点。《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合二以一”等。他们把宇宙的演化视为一系列生成、转化的过程,把天地、万物、动、静、形、神视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影响到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意义及方式。这里听不到象西方交响乐所要表现的那种命运对自然的冲击主题的对立,而是音乐与人的精神已融化成自然。古曲《梅花三弄》中傲霜高洁的品格和《阳春白雪》中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切如《周易》所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象中国画家画山水, 不但要画出他的形, 而且要画出他的精神与力量。
与老子同时期的希腊人毕达哥拉斯,他提出西方音乐的哲学思想在于含有的数理观念。“艺术作品的成功要依靠许多数的关系, 而任何一个细节都是有意义的。”这些对后来西方艺术领域都产生了影响。西方人获得了数理智慧以及逻辑认识,他们对自然总是采取进取反抗的态度,要求一种凌驾于整个自然之上,一种命运主题的对立。
作为音乐中哲学思想的体现在于“西方音乐的最高意境往往是宗教或神话的,其主题往往是人与神的冲突。”“中国音乐的最高境界, 往往是人和自然的默契潜陶, 更常见的是人间的主题。”如果说西方音乐最高形式交响乐包含着一种进取、奋斗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那么中国音乐所包含的则是一种伟大的人伦美和心灵智慧力量的哲学思想。
三、从宗教思想的角度看中西方音乐的特征
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价值观念是建立在儒道两家文化价值体系基础之上的。老庄及孔子的哲学美学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范畴。《乐记》、《声无哀乐论》等文艺著作体现了儒道两家关于音乐的审美思想和标准,并指导着几千年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实践。“道”是老子哲学美学的最高范畴,后由庄子发展“主体必须超脱利害得失考虑,才能实现对‘道’的关照从而获得至美至乐的自由境界”。除老庄之外,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先驱,其音乐理论与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在他学说的影响下,形成了艺术和政治教化紧密结合的中国文化传统。
如果说中国音乐的宗教观念是基于儒道文化,那么西方音乐的宗教思想则秉承了基督教的观念,在空间价值的继承和题材取向上一直延续至今。早期的西方音乐把上帝作为至高形象的代表。以格里高利圣咏为代表的宗教音乐可以说是中世纪西方音乐的主体,它以独特的艺术、人文特质,发挥着特殊的社会功能。其次表现在题材取向上,以《圣经》为内容的音乐创作贯穿了整个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从圣咏、清唱剧、歌剧到交响乐,从巴赫、亨德尔到斯特拉文斯基、布里顿,宗教与音乐一直保持密切的关系,其题材成为西方音乐家艺术创造不竭的源泉。他们从宗教中汲取灵感与创作激情,把宗教信仰变成一种艺术行为。
四、从历史的角度看中西方音乐的特征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一直是封闭的,但我们确有一段值得骄傲的鼎盛时期,唐代。那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艺术都是向外输出的。但中国似乎从此沉迷于此,后来清朝的闭关锁国,到国内战争,我国的音乐事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我们知道音乐是世界的,正是由于不断的输入输出,才让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与新鲜感。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一批欧美留学的知识分子陆续归来,并将西方音乐理论技巧运用于中国音乐的实践之中,进而发展中国新的音乐文化。
在中国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时,我们看到欧洲艺术的历史性交流是何等的频繁,贝多芬兼备德奥民族与法兰西民族的双重气质,这还不包括他身上独特的吉普赛风味;肖邦在20岁时就离开了波兰,此后直至去世的19年他都是在巴黎度过。许多优秀的艺术家都有着不同民族的综合气质,这使他们不断的将不同理念与风格的艺术作品创作演绎,将前辈们的艺术经历赋予新的生命,将西方音乐置于世界音乐之巅。追问

介个、、、是自己想的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8
在十五世纪以前的西方中世纪音乐中,还很难谈到由于矛盾冲突的存在而形成的内在张力问题。这显然同基督教经院哲学的精神要求有关。音乐作为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同信徒们虔诚、和谐、宁静的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相适应。信徒们与世无争的内心世界同外在现实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处在一种宗教的和谐之中;矛盾冲突在这里没有立足之地。制作教堂音乐的修道士们压抑着自身的人类本能的自然情感,把它看作是一种邪念。他们还不可能真正意识到自己作为“人”,同社会之间有什么矛盾和冲突。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所经历和体验到的尘世苦难,只能指望在彼岸世界——即天国那里得到解脱。从最初的纯净的格列高利圣咏到后来在结构上高度理性化的复杂的多声部音乐,它们追求的都是一种内在的和谐、均衡;一切表露人类本性的情感冲动的东西,都被看做是一种背离宗教情感的邪恶。声部与声部之间,音与音之间的关系,都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戒律。这种对“内在和谐”的追求,使漫长历史时期中的西方宗教音乐呈现出一种缺乏活力的凝固感,很少动力性,音乐结构本身缺乏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内在张力。我们不难看到,即使像非常富于创新精神的马肖这样的十四世纪法国音乐大师,他的最成熟的弥撒曲中也未能真正超越这种性质。追问

问题是西方的音乐为什么充满着矛盾与冲突

追答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a6b218fc700abb68a982fbb4.html
打开网址,查看文库内容,自己删选答案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26
中国古人很多喜欢隐逸的安乐生活,与世无争的思想境界……而西方音乐家主要是一些下层阶级的人,在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困苦中矛盾着~
第3个回答  2011-03-26
历史~中国历代多大一统 统治需要讲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欧洲向来四分无裂~ 战争年年有~对应我国古代少几分恬淡祥和

地理~ 中国大平原多、两大母亲河造就华夏千年大一统~

欧洲山脉崎岖多河流小而纵横交错~割裂欧洲历史版图

文化~中国由于大一统 语言文字早一合一~ 历史上的大朝无太多外部强敌~天朝上国天下唯一~造成古人多探求本身 ~

欧洲 语言文字分布少说几十种~文学很多充斥着与别国的矛盾斗争的主旋律 像最早的欧洲文化发源地的希腊罗马~ 战争文学占很大比重~
第4个回答  2012-02-29
提问和所谓“最佳回答”都太外行了
这个提问本身就不正确,是既不懂中国又不懂西方的表现
回答更可笑追问

我本来就不是专业的,况且老师就是这么问的,没办法

中国的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多表现一种天人合一、清微淡远的意境,为什么...
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注重情,西洋音乐注重音乐本质;中国音乐语言略于形式,西方音乐形式严谨;中国音乐发展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呈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追求意境,而西方音乐却讲究情与理的统一……种种不同,让人们觉得中西音乐浩如烟海,正因为这一领域如此广阔, 才需要无穷的认识和探索,进而真正了解产生中西...

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多表现一种天人合一的清微淡远的意境,为什么...
天人合一的音乐当然是去听道教音乐了 自己去写吧

古琴音乐传播困境及创新研究论文
为了能够清晰地从谱面上表现出古琴的音高、节奏、节拍、速度等基本音乐信息,突出古琴作为一件乐器的基本属性,上海音乐学院古琴小组研究并改良出了“五线琴谱”,这种直视音谱的方法,使人们不再单纯依赖于减字谱,如龚一先生所说:“应将指法思维与旋律思维相结合。将减字谱中的‘徽位概念’改变为‘音位概念’”33,“...

简评古琴尺寸数据与天人合一观点
这一切则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意境的追求、道德的规范等各方面代表著琴乐的理想风格和审美标准上。儒家的入世思想讲求中庸、和雅、道德,反映在音乐上则为雅乐、德音的推崇和俗乐、淫声、溺音的贬斥。道家超世的思想则形成其清微淡远这一类追求意境、贵“意”说,讲求弦外之音的审美理想。而清微远这...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音乐意境优美,韵律谐婉流畅,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都采用一种叫“换头合尾”的民间音乐表现手法,都有同一乐句出现的结尾.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各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全曲有10段,分别是:江楼钟鼓、...

曹雪芹是一位赏乐高手,在《红楼梦》里有啥体现?
我国古代传统音乐观认为音乐演奏与欣赏,要完美做到“人”、“乐”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也就是说音乐要与自然与人,水乳交融,物我两忘,是三,也是一。这当然是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第四十一回写众人欣赏笙笛齐奏时,也同样有优美...

跪求!简述古琴音乐文化的历史代表性
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有七根弦,木头是用的梧桐木,弦是丝线。又叫七弦琴,中国的古典书都称之为丝桐。琴是代表中华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标志。古琴就是音乐当中的一部《易经》,就象哲学一样。古琴代表中华民族的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曲子就是《高山流水》。中国是有很好的音乐的,中国的琴就是一部哲...

谈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象使用
伟大的诗人屈原曾有过《天问》,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宇宙的不息探索,一千多年后的张若虚也发出了对宇宙的的疑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诗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识”。闻一多先生曾强调诗中所体现的宇宙意识,认为“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闻一多《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 我认为这是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