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英语: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HKUST),是一所成立于1991年10月的高度国际化研究型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由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霍英东研究院五所学院组成。科大现于多种大学排名被评为世界前50名,THE-QS在2010年将之评为亚洲第二,仅次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领域获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评为两岸三地之首,其“EMBA课程”与“机械工程研究发表量”更是世界第一。
由于其历史过短,所以不可能培养出有多高知名度的学者。
科研及学术成就
理学院
生物化学系张明杰教授完成的“构建神经系统信号传导复合体的结构基础”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生物化学系主任叶玉如教授,于2004年3月荣获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L'ORéAL·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香港女科学家和第二位中国女科学家。
生物化学系梁纯教授实验室发现新的DNA复制起始蛋白以及新的抗癌途径,发表于《细胞》和《癌症研究》杂志上。
生物学系张东才教授发明了分子生物感受器,并用于监测细胞凋亡过程。
化学系徐兵教授,首位杜邦欧亚青年科学家研究奖获得者(2001),合成了世界首例可抑制抗药肠道球菌生长的水溶胶化合物。
化学系韩利强(Richard Haynes)教授在德国拜耳公司及世界抗疟疾基金会资助下开发的新型高效抗疟疾药物目前进入二期临床实验;
化学系任能博(Reinhard Renneberg)教授开发的心脏血液生物传感测试芯片已于2003年在德国上市。
数学系黄劲松教授的「半单李群上的非交换调和分析」,于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2等奖。 物理学系汤子康及王克伦教授关于「纳米结构氧化锌半导体薄膜的室温紫外受激发射」的研究,及生物化学系主任叶玉如教授关于「新形神经肌肉突触讯息传递机制的鉴定」的研究,同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2等奖。
物理学系科研小组成功研制出直径为0.4纳米的纳米碳管,是迄今世界上最细的单壁纳米碳管。这一项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推举为全球当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工学院
截至2006年,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共有11位教授当选IEEE院士。
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李泽湘教授获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技术创新奖及国家自然科学奖。
先进制造研究所获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颁授LEAD奖项,以表扬研究所在先进生产工程与工程管理方面的卓越教研成果。
机械工程学系郑平教授获美国航空航天协会颁发2003年度热物理奖。
土木工程学系邓汉忠教授获美国离岸能源中心选为"殿堂级技术拓荒者"。
科大培养的芯片专家张善銮博士(1997年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本科毕业生,2002年同系博士毕业生),其研究论文在四年内曾三度被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举办的国际固态电路研讨会 (又称芯片奥运会) 所接受,得以在大会上宣读论文。无论在内地和香港都是前所未有的。
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学系宗福季教授是大中华地区质量控制领域第一位获取美国质量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认可的"六西格玛黑带"(Six Sigma Black Belt).
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学系李忠义教授2005年当选IIE(国际工业工程师协会)院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