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一个普通人如何一步步走入仕途?当今呢?

看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想了半个晚上,自己总结的。
传说时代不知道。
夏商周:与天子诸侯大夫卿士的血缘关系。
春秋战国:学诸子百家,说服国君卿大夫,做门客,会鼓琴如邹忌。
秦商鞅以后:军功军功军功。
汉代:学经义入太学-当吏-举孝廉-郎官。
两千石任子为郎。
纳赀。
家族中出皇后或太后,成为外戚。
国家有事,贤良才学名满天下被公车征召。
六郡良家子,习骑射,建军功。
魏晋-南北朝:陈群创九品中正制,出身世家大族。
没有出身,依靠军功,要么武力称帝,要么投奔异族如王猛。
隋唐:出身良家(工商隶皂倡优等除外),怀牒自举,参加科举中进士,吏部实习,身言书判,考干练,放官。
学诗赋,投书出去求推荐。
高宗-睿宗,讨好武后二张武三思韦后安乐婉儿太平。玄宗,讨好李林甫杨家兄妹。
安史之乱后,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宋:读书中进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元:生为蒙古人,还需要什么?这段历史不了解。
明:学八股,秀才-举人-进士,馆选点翰林,庶吉士三年,散馆之试授职。
清:科举沿袭明制。出身蒙满的入仕细则不了解。
1840-:跟随曾左胡李,练新军。。。辛亥。
总结一下,治世习文,乱世习武。基本没错。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必须学有所长,在治世可以一步一步的爬升,在乱世也能一展所长。还有一点很重要,这就是勇气,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学文的有勇气才能面对科举等考试的一次次挫折。学武的才能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最后还有一点是运气,从古至今每个成功的人(姑且这么称呼吧)都是运气非常好的人,无论先秦的策士游侠唐宋明清的士子学生,同样的一个岗位都需要面对无数人的竞争,能脱颖而出运气不好完全是不可能的。(看看历史上怀才不遇的那些大才子你应该会认可我说的话)。
智商情商全都在线,能力运气加身,一个普通人才有可能爬上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1
“治世习文,乱世习武”这是主线,历代皇家是不会专注于一种统治手段的,就算是盛世,对边陲重镇的防卫也丝毫不敢怠慢。也可以这么说,因时期而异,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主要社会矛盾和发展任务,开国时期自然是以武为主,但却不能忽视文的作用,否则刘邦啊、曹操啊等君主为何十分重视文人,特别是能够胜任军师的人才?如果骑马就能得天下,那不如自己带着并一气打下江山来岂不爽快?事实证明,项羽空有绝世谋士而不得用,所以失败了……
再说升官之道,过独木桥的,走阳关道的,各有各的招,各有各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就看你敢走不敢走。古今中外,不依靠裙带关系和血脉关系,依靠自身才能获得仕途最高成就大有人在。傅说不就是是商朝奴隶出身的宰相么?
至于现代,确实很多现象值得人们去深思,也的确有很多人靠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得以升迁,但这并不是全部,也不是主流。只不过媒体的发达造成了社会丑陋的一面得以异常放大,而很多人却忽略了正常的一面。事实上,人际关系学自古有之,再正常不过。
文治武功,全面发展,和谐进步,乃是正道。追问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两千多年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10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亮点,他无论出身,一律平等,以一片文章所阐述的思想和见解一举步入仕途参与政治。科举史更是不乏平步青云,由平民一举步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便只是七品,也相当于现在的县局级干部。在科举制度产生以前,士人步入仕途则一般有世袭,选拔,推荐,自荐等等多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如三顾茅庐等等称谓历史的经典。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发展和强大对士人采取非常的重视程度,尤以春秋战国时期为甚,科举制度后期他走向了个教条发展方向,为后世诟病,有牢笼志士之嫌,但仍然不能改变他在当时当世的伟大,而当今读书人步入仕途基本封闭,官场基本处于近亲繁殖,。并必须对其统治思想的高度认同以求安于一尊,有异议者想为官基本不可能。在五千年的历史上,平民步入仕途的门第一次紧紧的关闭。 现在的科举和古代的科举有本质的不同,因为官和吏本质就是不同的。
第3个回答  2018-10-29
大体是没错了。
有些地方还是有不足,这里提供补充一些个人观点。
春秋战国依然是血统论占据主流的时代,尤其是山东诸国,否则秦商鞅变法后,就不会有大量六国士子西奔秦国了。
在西汉,军功是最重要取仕标准,没有之一。卫青就是靠军功,从一个养马的奴隶,做到了大司马大将军,周亚夫依靠平定七国之乱的军功,做了丞相。西汉虽然独尊儒术,但儒学真正成为显学要等到东汉了。普通人没有军功或某方面及其过人的才能,太学出身也不可能做到高位。
在东汉,门阀世家形成,所谓上品无寒门,权力不出门阀,知识也被门阀垄断,普通人基本没有获得举孝廉的机会。从东汉直到唐朝,世家门阀都占据有重要的政治地位。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无论东晋还是五胡十六国,南朝还是北朝,国家更替说白了就是一个世家取代另一个世家的统治地位。哪怕是从军,也得是世家出身才能升上高位。

隋唐虽已有科考,但门阀犹在,寒门士子受到门阀多方打压。甚至门阀会派子弟去参加科举,挤占寒门的名额。到唐玄宗时好不容易科举成了点气候,但安史之乱把中国变成了靠拳头说话的社会。

到了宋代,科举才真正成为普通人步入仕途的最好方式。
清代满蒙出身的基本不参加科考。因为满蒙基本是讲究血统的。
第4个回答  2011-07-10
两汉以前是官位世袭制,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行按军功授爵(这需要一个普通人去打仗),这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即世袭制);两汉时期主要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征辟制就是皇帝和高级官员征召社会上的有学之士,如汉高帝下求贤诏,个人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隋朝之后实行科举制。科举制的实行为更多的贫苦百姓提供的了入朝为官的机会相对来说最为公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普通人要想步入仕途最重要的是读书,当然了也有许多人是依附权贵,走后门无所不用其极。当今普通人则主要通过考公务员步入仕途。对于二楼:在五千年的历史上,平民步入仕途的门第一次紧紧的关闭。我是不赞同的

在汉武帝以前是世官制,就是官位世袭。汉武帝以后察举制开始盛行。到了晋代察举制演化为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隋朝时期科举制出现,一直到晚晴被取缔。当今则要通过考试,报考公务员入仕,跟科举有点类似,但本质不同。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亮点,他无论出身,一律平等,以一片文章所阐述的思想和见解一举步入仕途参与政治。科举史更是不乏平步青云,由平民一举步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便只是七品,也相当于现在的县局级干部。在科举制度产生以前,士人步入仕途则一般有世袭,选拔,推荐,自荐等等多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如三顾茅庐等等称谓历史的经典。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发展和强大对士人采取非常的重视程度,尤以春秋战国时期为甚,科举制度后期他走向了个教条发展方向,为后世诟病,有牢笼志士之嫌,但仍然不能改变他在当时当世的伟大,而当今读书人步入仕途基本封闭,官场基本处于近亲繁殖,。并必须对其统治思想的高度认同以求安于一尊,有异议者想为官基本不可能。在五千年的历史上,平民步入仕途的门第一次紧紧的关闭。 现在的科举和古代的科举有本质的不同,因为官和吏本质就是不同的。
现代通过公务员考试。追问

照抄楼上的,没分

元载贫门寒子,落榜十年,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宰相位子?
从此元载走向仕途,拥有了日后成为宰相的敲门砖。制举成功以后元载拥有了官场的敲门砖 第三步:贵人推荐 元载当时正好赶上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过后朝廷急需人才,当时的宗室李希言就极力推荐元载担任重要职位,最后被任命为祠部员外郎,后来又改任洪州刺史,相当于今天的江西南昌的一把手。而且因为元载生性敏...

王莽是怎么从一个普通人当上皇帝的
先来说说王莽是如何一步步当上皇帝的吧。王莽从小来自农村,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一心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的母亲也希望他读书做官,将来光耀门楣,王莽从小就是乖孩子,果然没辜负母亲的期望,成为一名有志青年。学成之后,王莽开始入朝为官,因为读了太多书,被儒家思想同化,王莽为官从不贪污,对任...

从草根到名臣:范仲淹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来的?
范仲淹以朱说的名字考取了进士,以报答朱文瀚的养育之恩。接着他做了一个九品芝麻官,把母亲接到了身边,后来他又去了泰州,泰州的海堤年久失修,发了水灾,于是他又兢兢业业修复了海堤,还没修完海堤,母亲就去世了。范仲淹守孝三年。后来的仕途有师傅晏殊带他,虽年轻说过不知天高地厚的话,好...

安史之乱前,安禄山是如何一步步发迹走上人生巅峰的?
可以说安禄山是靠着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的,他出生于一个比较贫贱的家庭,刚开始他是没有姓氏的,后来随母改嫁,取了安禄山这个名字。从小开始安禄山就混迹于各种势力之间,后来因为偷羊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住,后来因为安禄山的一些言行,就让其在他的麾下效力。至此安禄山投身于军旅当中,因为...

杨国忠本来只是一个市井无赖,他是怎样一步步当上丞相的?
一步步当上了丞相一职。其实,杨国忠能从当年的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朝中新贵,归根结底在于自己有杨氏姐妹作为后盾,时常为自己吹枕边风,并因其深知唐玄宗好恶,懂得迎合其心。每次面圣,也总能切中皇帝所欲,被蒙在鼓里的玄宗却以此为能,对他日渐恩宠有加,从而一步步走上了丞相之位。

少年得志的李鸿章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封疆大吏的呢?
良好的家庭出身,加上李鸿章个人的好学上进,再辅之以李氏父子经营的良好关系网。即使没有后来风云际会的历史机遇,李鸿章也大概率可能以清贵的科举仕途走上封疆大吏或者封侯拜相的光辉前途。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历史机遇是李鸿章平步青云的重要契机 可以说,不仅仅是李鸿章,包括曾国藩为代表的湘系集团和...

李卫是如何从一个小官成为封疆大吏的?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呢?
大字不识几个的李卫就做起了文官,李卫读书不行,可是不影响他做官,本着为百姓造福的理想,李卫从一个小官做到了封疆大吏的地位,也是让人佩服。不畏权贵在清朝卖官买官也是做官的一个合法途径,李卫在花钱得到官职后,并不像大多数为了捞钱的官员,李卫虽是富家公子,但是行事作风却是能够吃苦耐劳的...

我所认识的李白???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

安史之乱前,安禄山是如何一步步发迹走上人生巅峰的?
可以说安禄山是靠着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的,他出生于一个比较贫贱的家庭,刚开始他是没有姓氏的,后来随母改嫁,取了安禄山这个名字。从小开始安禄山就混迹于各种势力之间,后来因为偷羊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住,后来因为安禄山的一些言行,就让其在他的麾下效力。至此安禄山投身于军旅当中,因为...

一个人能成大器的表现
曾国藩:带着目的去读书,牢记3句话,未来做一个令人羡慕之人 曾国藩,6岁开始到私塾读书,8岁的时候便能熟读四书五经,14岁的时候就可以读《周礼》、《史记》等选段了。之后曾国藩开始考取功名,在他的仕途之路上,步步高升达至二品官员,在朝十年连续七迁,连跃十级。曾国藩在读书的时候一直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