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文常见逻辑错误剖析

如题所述

  公文中常见的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

  写作公文时总要与各种概念打交道,如果不正确抉择各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常会在公文中出现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根据公文中常见的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种属混淆。概念之间往往存在从属关系。如A概念包括B概念,而B概念则是A概念中的一部分。像“水果”和“梨”两个概念,“水果”包括“梨”,而“梨”则是“水果”中的一种。“梨”和“水果”两个概念是种属关系,在写作涉及到这两种概念时不能并列写这两个概念。如:“今年市郊水果和梨都获得了丰收”,这样并列写法是不对的。

  2、交叉并列。两个概念有一部分相同的含义,有一部分不相同的含义,则这两个概念就有交叉关系。如“青年”与“工人”两个概念之间有交叉关系。在公文写作中,不能将互相之间有交叉关系的概念并列。

  3、限定与概括不当。用概念表述某个事物或意思时,所用的概念应当能准确地表示所要表示的事物或意思。如:“城镇环境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在这句中“环境污染”的概念太大了,与煤烟型污染相配不当。如果改为“大气环境污染“则就合适多了

  4、定义模糊。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因此,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必须揭示概念的内涵。如果没有揭示概念的内涵,则就范了定义模糊的错误。如:“生命是常青之树”这里只是作了个暗喻,并没有说明“生命”的本质属性,所以这句话不能代替定义。

  5、标准不一。在同一句子中,划分各子项的标准应该是同一的,用不同标准划分的子项,不能并列在同一句子中。如:“国营、集体、个体及千元以上销售额的饭店要带头使用型煤。”这里“国营、集体、个体”的划分是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而“千元销售额”又是以销售货款为标准。标准不一放在一个句子中就范了概念混淆错误。

  6、判断不准。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方式。判断常会出现错误。如:“所有的书籍都是人类的精神粮食”。粮食是有利人类的健康的,但书籍并不一定都有利人类的精神健康,所以这个判断是绝对的,是错误的。

  7、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包含两相反的自相矛盾的意见或要求。如:“根据县体育工作成就和教练员的知识结构,特提出县业余体校教练员职业岗位设置申请……。如有困难,也可缓设或不设。”设置职业岗位和不设职业岗位是两个相反的概念。这两个相反的概念同时在一个公文中加以肯定,就造成了自相矛盾的困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12
应用文写作中常见的逻辑错误(一)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逻辑(英文:logic),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公文,作为人们对客观认识的成果,必须符合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要求,否则,轻者被内行人贻笑大方,严重者就可能误导受文者,在实践中还可能让执行者不知所措。逻辑学和语言学,是专门从事公文写作人员的必修课。本人根据多年对各类公文的了解和分析,归纳出公文(包括机关应用文)中比较常见的逻辑错误,并把它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逻辑形式方面和逻辑规律方面。从今天起陆续与大家交流。
一、关于逻辑形式方面的错误
逻辑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先说概念不正确使用造成的错误。
1、使用空概念。所谓空概念,是指没有外延的概念,即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例一:“中共**矿关于*****的通知”。这是某矿曾经下发过的一个文件的大标题,这个标题的“发文机关”就是一个空概念。因为事实上,“中共**矿”并不存在。正确的是把这个空概念改为单独概念“中共**矿委员会”。
例二:“募捐的对象为不满18周岁的贫困儿童”。这里“不满18周岁的儿童” 是个空概念。中国共青团《团章》第一条就规定: “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可见,习惯上“儿童”不包括14周岁以上人员。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1984年3月31日《关于当前办理拐卖人口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表述的更为明确:不满一岁的为婴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
2、集合概念代替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指反映对象的群体属性的概念,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群体性特征,并不必然地为构成群体对象的个体所具有;非集合概念是指反映对象的群体属性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对象是类属性,而这种属性必然地为构成该类的每个分子所具有。因此,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例三:“根据要求,机关人均栽一棵树木”。
例四:“党委要求,每一名管理人员都要读好《管理学》这本丛书”。
例三的“树木”、例四的“丛书”都是集合概念,正确的是非集合概念“树”和“书”。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大多是习惯于使用双音节词语。
3、概念限制错误。所谓概念的限制,是指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由属概念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我们发现,很多文件进行概念限制时往往找错限制对象。
例五:“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树立良好的中层管理人员的形象”。这是某单位最近下发的一个文件,其中“良好的”不应该限制“中层管理人员”,而应该限制“形象”。这句话应改为“树立中层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例六:“对全市范围内18岁以下农村特困家庭患大病、重病儿童进行医疗救助。”这句话读起来非常别扭。如例二所述,“18岁以下” 应改为“不满14周岁”,同时,年龄限制词不应限制“农村特困家庭”,而应该限制“儿童”。所以这句话正确的表述是:“对全市范围内农村特困家庭患大病、重病的不满14周岁儿童进行医疗救助。”

行政公文常见逻辑错误剖析
3、限定与概括不当。用概念表述某个事物或意思时,所用的概念应当能准确地表示所要表示的事物或意思。如:“城镇环境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在这句中“环境污染”的概念太大了,与煤烟型污染相配不当。如果改为“大气环境污染“则就合适多了 4、定义模糊。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因此,给一个...

公文改错常见错误20种
一、语法错误 1. 主谓搭配不当 主语与谓语应该搭配得当,但在公文改错中,可能会遇到表述不符逻辑的现象。解释:主谓搭配不当会造成句子意义模糊不清,影响公文传递的准确性。2. 动词使用不当 公文中使用的动词应当精确,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语义混淆。解释:动词是句子中的核心,错误的动词使用可能使整个句...

公文改错常见错误20种
逻辑错误则是指公文在内容安排上存在的逻辑不严密、条理不清晰等问题。例如,公文中的事实陈述与结论不符,或者在论证过程中出现了逻辑跳跃,导致读者难以理解公文的观点和立场。这种逻辑错误不仅会影响公文的说服力,还可能给读者留下不严谨的印象。除了以上三种错误外,公文改错中还存在其他一些常见的错误类...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二)前后矛盾 (三)概念不清 语言文字欠推敲 (一)语法不当 (二)用词不准

公文常见的语法错误
此外,公文中还有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多余的现象。四、语序有误 句法成分语序有误是指一些相搭配的句法成分颠倒应有的语序,或者将某些句法成分置于其他句法成分的位置上,以致结构不合法,语义模糊或不合逻辑。【例7】团工委、党政办、组织人事办、公安分局、司法所、流管办、个私协、卫...

写好公文的三大逻辑技巧
只有运用这种抽象、概括能力的逻辑思维,作者能够面对杂乱的材料理出头绪,梳成辫子,找到鲜明的主旨,写出规范的公文来。 公文主旨的确立一般依靠两种方法: 1、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根据事物的相同点抽象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式。比如许多工作通知、意见等行政公文的制作,就是领导和写作者根据现实...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
(一)公文文头不规范;(二)标题冗长、混乱、残缺不全;(三)主送机关排列混乱;(四)结构层次序数混乱;(五)附件不符;(六)主送、抄送单位不正确。三、行文规则混乱 (一)越级行文。(二)多头行文。(三)请示一文多事。(四)党政不分。四、提法不当有的公文提出一些未经仔细推敲的方针...

公文写作文种辨析题目
(4)“特此公告”说明此公文文种使用错误,不应该用公告。 2、(1)标题不完整,发文机关+事由,事由前一般加“关于” (2)“近期”使用不当。公文中一般避免使用时间代词,而应当使用具体的日期。 (3)为了维护公路交通秩序,保证按时完成维修工作。原文前后分句逻辑顺序颠倒。 (4)二00五年一月五日至二月四日,正文中日...

公文序号用不好,行文逻辑就乱套,4张表,掌握规范不伤脑
一是不看格式按习惯。行文前应先查看框架格式,再构思逻辑框架,依据逻辑规划序号层次结构。二是不看层次乱排版。文稿层次应区分理科与人文,公文需遵循人文类序号层次,避免与理科类混淆。三是不看场景随意编。标点符号与序号组合是行文规范,不能出错。逗号、顿号、点号应对应特定序号类型,确保应用场景...

公文写作的逻辑结构是什么?
二、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逻辑问题 公文的写作者不仅仅有一定的文字基础还要了解各种概念的用法及语言的逻辑性,才能写出一篇逻辑性较强、严谨性较好的公文。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少有人会咬文嚼字,所以人们在写作公文时,会出现一些比较常见的逻辑问题,降低了公文的格调,也削弱了公文的逻辑性,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常见的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