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外交得失录图书信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5
《李鸿章外交得失录》是由田川编著的一部著作,详细探讨了这位历史人物在外交领域的策略与决策。该书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于2011年10月1日首次发行,版本为第一版。全书共计174页,文字量达到了185,000字,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印刷时间也是同年10月1日,采用16开本设计,使用胶版纸印刷,确保了书籍的质量。ISBN号码为9787544723183,装订方式为平装,便于读者阅读和收藏。这本书对于研究李鸿章外交思想和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了解晚清外交历史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田川以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剖析了李鸿章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的得与失,从他的决策中揭示了当时中国外交环境的复杂性和挑战。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到李鸿章如何在国际舞台中代表清政府,以及他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和困境。同时,这也为后人提供了反思历史、汲取经验的重要视角。

总的来说,《李鸿章外交得失录》是一本涵盖了历史深度和学术价值的读物,对于对李鸿章、晚清外交感兴趣的读者,是一部值得研读的佳作。无论是研究学者,还是历史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取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李鸿章外交得失录图书信息
田川以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剖析了李鸿章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的得与失,从他的决策中揭示了当时中国外交环境的复杂性和挑战。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到李鸿章如何在国际舞台中代表清政府,以及他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和困境。同时,这也为后人提供了反思历史、汲取经验的重要视角。总的来说,《李鸿章外交得失...

李鸿章外交得失录内容简介
直至《辛丑条约》的签订,李鸿章始终活跃在外交舞台的前沿。作为晚清时期最具国际视野的大臣,李鸿章的一生饱受争议。他是如何被赞誉为“最具国际眼光”的外交家,又是如何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这一切,都源于他外交行动的得失。他的每一个决策,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李鸿章外交得失录目录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鸿章的外交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抉择。让我们一同回顾他的外交得失,通过以下章节来深入了解。第一章:战太平 李鸿章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请缨出战,展现了其坚定的决心。他引入洋枪队,试图借助外力增强国防实力,但在苏州杀降事件中,其决策也引发了深刻的反思。第二章:初试洋务 在洋务运...

李鸿章外交得失录作者简介
他曾经执导过一系列反映历史人物和时代变迁的作品,如揭示梁启超生平的《回望梁启超》、深入剖析李鸿章外交生涯的《血色黄昏——李鸿章的外交生涯》、以及展现胡适思想历程的《书生意气——胡适》。此外,他还擅长通过影视镜头揭示晚清官场与洋人互动的复杂景象,如《镜花缘——晚清官场的洋人》。田川不仅在镜头...

1871年李鸿章与日本使团的激烈“交锋”始末
本文《刀锋下的外交:李鸿章在1870―1901》,董丛林著,东方出版社于2012年9月出版。 【环球网历史精选书摘章节】 1871年(同治十年)7月,正当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时节,日本重派的来使到达天津,他们与中国修约的焦急心情,恐怕一点不亚于天气的酷热。这次是以大藏卿伊达宗城为正使,柳原前光和同为外务权大臣的津田真道...

李鸿章提出一套最具典型洋务主张
2. 李鸿章在这一历史阶段扮演了关键角色,引领中国走出了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外交真空”状态。3. 他主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外交理念,如“外须和戎,内须自强”,推动中国外交决策向理性化方向发展。4. 因此,洋务时期的外交常常被人们称为“李鸿章外交”。5. 本文旨在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探讨洋务派...

《赵佳家族》1871年李鸿章与日本使团激烈“交锋”的始末
当然,这场游戏的成功首先局限于当时日本羽翼未丰的特定条件及其对华外交的首次尝试,但也离不开游戏的中方运营者李鸿章的主观能动因素。有人可能会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管条约文本如何,在外交实践中吃亏的都是中国。即使是这样,也应该视为两回事。毕竟,条约文本是反映谈判得失的直接结果,也是反映特定客观条件下各...

评价一下李鸿章的功过得失
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

关于李鸿章
如李鸿章和淮系集团的研究,可以着重剖析这一集团在中国近代社会进程中的功用和地位;李鸿章在近代军事外交每一件具体事情上的具体做法,都有详尽的资料可供研考;再如李鸿章的吏治手段,李鸿章的赈灾举措,李鸿章的富民思想和理财经验,李鸿章的人际关系,李鸿章的教育改革,等等,无论其成败得失,他山之石...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的观后感
评论一个人的得失成败,应当把这个人放在当时的历史与环境,我们将其放在现在的社会看,无疑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李鸿章为例,他的外交才能不知道为清朝廷解了多少的围,省了多少的赔款,每逢与外国谈判,无论国内国外首推李鸿章,清廷方面呢,自知别人只会瞎嚷嚷,真正能去分利必争的和列强谈判的非李中堂无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