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中国化分析:
哲学层面:
从哲学层面上看,传播学中国化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质变取代量变,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传播学同样如此。对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进入中国的传播学来说,如今的西方传播学理论体系是旧事物,应被取代。而中国化的传播学则是新事物,是30多年来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应发生的质变。我们应该用新的中国化的传播学取代旧的仅有西方传播理论的传播学,这样才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符合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规律。
学科发展层面:
从学科发展层面上看,传播学中国化可以建立中国自己的传播学体系,更好地丰富完善世界传播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创新,学术的发展也是如此。缺乏突破是中国传播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欧洲、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传播学传入后,都与本国的文化背景相结合,提出了新的传播理论。西欧学者更是抵住美国实证学派的入侵,创立了传播学的另一大学派——批判学派。从这一点来看,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理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并融入世界传播学的大理论体系之中,更好地丰富完善世界传播学的理论体系。
社会应用层面:
从社会应用层面上看,首先,传播学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其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体现的是西方的文化历史和价值标准,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想对中国问题有效,就必须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过滤,并根据在实践中所产生的要求,对其理论进行取舍、发展,形成中国化的传播学。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传播理论已不能满足如今新的传播问题研究的需要,例如新媒体微博、微信等所带来的问题。这不仅是对中国的传播学研究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整个世界传播学研究提出的新课题。这迫切需要中国的传播学者利用时代所提供的机会,在原有传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的新问题,提出新的传播理念,以此来丰富完善传播学理论体系。
国家形象层面:
从国家形象层面上看,传播学中国化有利于增加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文化具有其他事物所不可比拟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中国要想崛起,赢得世界的尊重,除了需要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之外,还需要增强文化软实力。以世界理论为基础,融入中国文化,打造出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不仅能够丰富、繁荣我国的文化理论,增强我国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能够一改我国“文化弱国”的形象,打破文化霸权主义的禁锢,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传播学的中国化
传播学同样如此。对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进入中国的传播学来说,如今的西方传播学理论体系是旧事物,应被取代。而中国化的传播学则是新事物,是30多年来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应发生的质变。我们应该用新的中国化的传播学取代旧的仅有西方传播理论的传播学,这样才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符合传播学在中国...
传播学本土化
也就是将西方传播理论中国化,为我所用的意思。说的学术点就是:结合中国现有社会的特征形态和媒介特征形态,研究属于中国传播学的本土社会的问题。
传播学还存在的难题有哪些?
1、缺少独创性,对于西方的传播学的“拿来主义”和依赖性 2、传播学的真正的中国化,尤其是真正科学和大规模的中国化进程,也显然还路途遥遥.其实,就其最基本的一个层面来说,我们所期望的传播学的中国化,最根本的还是要能够建立起-个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建立起一个既能独立于世界传播学之林的,...
关于中国传播学本土化的观点有哪些
第一,中国的传播学仍旧是以西方过去的传播研究理论为研究方向,还没有实现中国本土化的传播学研究 第二,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论证方法单一,主要以理论方法为主,而西方传播主要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第三,双方的传播研究都带有明显的阶级属性都是为其国家的政党利益服务,中国的传播研究为无产阶级大...
戴元光教授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主要关注哪些议题?
访谈录———戴元光教授专访 从士兵到学术殿堂的攀登,戴元光分享了他对传播学中国化的深刻思考(论传播学的中国化(1991))以及对传播自由与控制的辩证认识(论客观报道与新闻宣传(1996)、正确认识传播自由与控制(1996))。理论探讨 他探讨了加入WTO后传媒面临的挑战(加入WTO后中国传媒面临五大问题(...
跨文化传播学的中国发展
跨文化传播学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跨文化传播学逐步进入中国学术界的视野,以外语教学和国际关系学者为主力,相关国外理论译作陆续引入中国,做出了有重大价值的实践探索和学科建设工作。在引介西方著述之外,中国学者有本土特点的著作也陆续出现,包括段连城的《对外传播学初探》(1988年),胡文仲主编...
从传播学方面谈怎样传播中国古代优秀文化
传播学视域下的“文化传播”研究把社会信息的传递视为文化保存、传承、蜕变、增殖的过程,关注文化通过社会信息系统得以传承的问题。事实上,“文化”与“传播”关系密切,有文化则必有传播,传播是文化得以存在的首要条件,有传播则必有文化要素的交流互动,人类正是通过文化的代代相传,构建自己赖以生存...
明清小说传播研究作者简介
著名作家王平,1949年出生于山西祁县,是一位在文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他的人生历程始于1977年,当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东大学中文系,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在那里,他先后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资深教授,同时也是博士研究生的导师。王平的研究专长集中在古代...
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在2001、2002年,这个话题的讨论已经更深入地从“要不要本土化”向“如何更好地进行本土化”挺进。这一点在以下论文中得到了很好地反映:《论华人社会传播研究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处理》(陈韬文,3\/2002\/2)、《关于传播学本土化问题的思考》(田中阳,16\/ 2002\/2)、《传播学研究及其中国化》...
浙江传媒学院凭什么在新传界出圈?
这“中传”、“传”说的就是我国传媒行业的南北双雄一一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它虽不是211、双一流,但是它在业内的知名度极高,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更是极具代表性的省一流学科。其中,新闻传播学更是在2011年,获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