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这就是封建思想在作祟,但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从秦汉时期,太庙就已经成为皇家延续的重要象征,享受世代皇族祭拜的香火。在民间立神庙,享受老百姓的香火已经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了,更不要说在太庙中,享受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皇族们的香火。这种荣誉对这些大臣来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而且他们认为,享受这些香火,甚至可以成仙成神,福泽子孙。
太庙是供奉皇帝灵位的地方,配享太庙就可以到地下服侍皇帝。太庙对于一个朝代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历代皇帝的排位都供奉在其中,这也是皇家延续的象征。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太庙都相当重视。而大臣们呢?他们争着抢着要配享太庙,其实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一方面配享太庙的确可以享受世代皇族们的香火,这也是子孙们的服气。可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可以向皇帝表忠心。
大臣们在生前努力干活,在皇帝面前是忠心耿耿。可是有时候皇帝会看不到这种忠心,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死后,依旧可以跟随皇帝干活。所以大臣们都会争抢着要配享太庙,表示自己对皇帝是忠心耿耿。虽然自己岁数大了,不中用了。可是争取这份荣誉的同时,可以让后世子孙们享受到相应的待遇,这件事是非常不错的。就算是后世子孙们犯了罪,皇帝都要考虑到,他的祖先是配享太庙的。所以对这些人会从轻处罚,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配享太庙的人数不多,所以进去的都感到很光荣。我们从清朝的太庙人数来看,在东西配殿中一共就27个人配享太庙。试想一下,清朝有276年历史,数不清的朝臣,却只有27个人入选。而且这27个人中,还有14个都是亲王级别的天潢贵胄,剩下13个名额才是给大臣们的。这下子可就不得了了,满清王朝到底有多少大臣呢?
压根就数不清楚,怎么也得几百万人。可是这帮人中只有13个人,可以配享太庙,这份殊荣又是多么高贵的呢?所以说人数决定了臣子们是否要为配享太庙而努力。就算你是一代名臣,有显著的功绩,那你也未必能够配像太庙。比如说曾国藩,他挽救了满清王朝,消灭了占据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可是他没有资格配享太庙。
左宗棠收复新疆、李鸿章是慈禧最忠心的臣子、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这些人统统都没有配享太庙。有如此功绩和地位的人,都没能配享太庙,更不用说那些小人物们了,所以说配享太庙成了一种特殊的荣誉,就好像中了彩票一样。而且清朝的太庙中,13个臣子里有12个都是满洲人,只有张廷玉一个是汉人。所以留给汉人臣子的席位那就更少了。
张廷玉为何一再要求配享太庙呢?作为汉人中唯一配享清朝太庙的臣子,张廷玉可以说是充满了荣耀。他不仅是清朝第一个配享太庙的汉人,而且还是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人。他一辈子服侍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是康乾盛世的见证者。早在康熙年间,张廷玉就因为记性好,反应快而成为了康熙最重要的秘书。后来雍正上台以后,张廷玉依旧得到重用,成为雍正重要的秘书兼任首席军机大臣。
甚至到了乾隆时期,张廷玉拖着70多岁的身体,依旧在为清王朝卖命。雍正皇帝只做了13年皇帝,他在临死前,不仅任命张廷玉为顾命大臣,而且还让张廷玉配享太庙。这件事对张廷玉来说太重要了,可以说这是他努力一生的见证。所以张廷玉必须要捍卫这份荣誉。当时张廷玉已经77岁了,依旧还在干活,所以他向皇帝申请要退休。乾隆批准他退休以后,他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让乾隆写一份保证书给他,表示要让他配享太庙。乾隆皇帝很生气啊,这配享太庙的事情,本身就是皇家给你的荣誉,哪有像你这样张口就要的呢?无奈之下乾隆还是给了他这么一封保证书。
可是第二天谢恩的时候,张廷玉本人却没有前来,而是让自己儿子来谢恩的。意思很明确,自己的目的达到了,那就可以不用拍你马屁了。乾隆愤怒之下,剥夺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并且削去了他的爵位。张廷玉一脸懵逼地过了几年,后来更是被乾隆抄了家,好在张廷玉没什么钱,所以免除一难。但是从此张廷玉一蹶不振,感觉一生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在83岁的时候黯然去世。乾隆皇帝在张廷玉死后,才恢复他配享太庙的资格,其实这也够歹毒的。既符合了雍正临终前的旨意,又惩罚了张廷玉。
总结:配享太庙其实没什么实质性的好处。配享太庙这种事情,对臣子们来说除了有荣誉以外,压根就没什么好处。就好像在学校里获得三好学生一样,是一份荣誉。虽然这是对自己一生努力的肯定,但是却不能成为他们子孙后代的福祉。对子孙后代来说,爵位要比配享太庙重要的多。因为爵位是可以世袭的,而配享太庙是不可以的。
有了爵位的话,子孙后代基本就不愁吃喝了,可是光配享太庙对他们来说,压根就没用。而且你该葬在哪儿还是葬在哪儿,太庙那儿只有一块木头疙瘩,只不过这块木头上写了你的名字而已,你当真以为你能吃那么多香火吗?所以说其实更多大臣,都不太愿意配像太庙。张廷玉为大清朝奋斗了一生,到了77岁还不给他退休,这又何必呢?
他又不是掌握大权的权臣,留在那儿干活干了一辈子,就为了配享太庙,实在是太傻了。而且每次张廷玉提出告老还乡的时候,乾隆就无耻地告诉他,你可是配享太庙的大臣,怎么能这么早就走呢?这岂非就是古代的道德绑架?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虽然在古代的时候,配享太庙是一个很荣誉的事情,但是如果从实质上来说,对于他的后代是不会起到什么非常有用的作用。之所以那个时候的大臣,想要拼了命的挤进配享太庙的名额中,为的就是荣誉,为的就是能够高人一等,为的就是能够比别人高一头。太庙 太庙是明朝和清朝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地方,是那...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首先,配享太庙代表着自己的行为举止是皇帝所认可的,也就有可能成为后世之人的学习典范。其次,配享太庙也代表着自己为这个朝代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可以间接的证明自己,并没有白来这一趟人世。最后,配享太庙更代表着一种胜利。因为正常情况下是臣子逢重大节日拜皇帝,可一旦进入太庙,那就是皇帝逢重...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
古代,对于有很大功绩的大臣死后得到一大殊荣,配享太庙。配享太庙是指作为皇帝的配角牌位立于皇帝后侧左右一起享受皇家后代的香火供奉。太庙既古代皇帝的宗庙,是历代皇帝放牌子给后人祭奠上香火的地方。对江山社稷有功劳的功臣死后获得皇帝皇恩浩荡得以配享太庙的臣工,那是无上的荣耀。一、配享太庙是至高...
古代的配享太庙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
虽然没有实质的好处,但是却有着极高的光荣。因为这里是神圣的场所,君主每次拜先祖之时就要在这里跪拜,相对于臣子来说可以跟太庙地位崇高的神和人一起享受君主的祭拜有着莫大的荣誉。一、太庙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能够死后进入太庙,对大臣们来说是十分光荣的事情,并不是每个大臣都可以享受到的殊荣。...
古代配享太庙是一种哀荣,这对他们的后代都有哪些好处?
但没有好处是不可能的。对配享太庙的人的后世子孙而言,其家族绝对是勋贵之家,子孙根红苗正,只要自己不作,一生衣食无忧,锦绣华美是肯定的,如果有能力,更容易被提拔,委以大任。比如张廷玉的四个儿子,个个都是朝廷高官:张若溎,历任兵部主事、员外郎中、御史、刑部侍郎、左都御吏等职。张若...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怎样的死后哀荣,有怎样的意义?
很多人都知道配享太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具体是一种什么荣耀,对后代有什么好处就不是很清楚了,今天我们就细说一下“配享太庙”这个事儿! 什么是太庙 太庙就是皇帝的宗庙,通俗一点就是皇帝供奉老祖宗的家庙,其实,太庙很早就出现了,各个朝代称呼却不一样,夏朝称为“世事”,商朝叫做“重屋”,周朝称为“...
古代死后若能够配享太庙,那对于自己的后代会有哪些好处?
但话说回来,配享太庙是死后哀荣,也就只有这么点好处了。一个人配享太庙整个家族都有极高的荣誉,可也只是荣誉而已。爵位可以世袭,铁帽子王甚至连降爵都不需要,但是配享太庙不行。它属于“好听不好用”的类型。即便祖先配享太庙,这个家族的子孙也需要有真本事才能出人头地。或许有人认为“朝中有...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接下来就是配享太庙后代会有什么好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配享太庙并不是王爵,可以后代世袭的,王爵是可以后代世袭的,但是配享太庙并不是可以后代世袭的。配享太庙其实是一个比较虚的荣誉。纯粹是政治需要,也是为了让其后代更好的为皇族效忠尽力。其实配享太庙如果其后代表现不好或者已经许诺其配享...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
配享太庙其实只是一种死后哀荣,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上的好处,因为配享太庙,只是死后让有功的臣子的排位进入太庙,并不会有其他的好处,所以他并不能像封侯拜相一样,死后由自己的后代承袭,配享太庙更多的是一种名声上的成全,但对于古人来说,这就是为人臣子的极高荣耀,是很多人穷尽一生的追求。
配享太庙,有多哀荣?对后代又有什么好处呢?
但是“配享太庙”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这只是一种荣誉,后代除了得到先人供奉太庙这种荣誉外,也不会得到什么了。但是当死者的牌位供奉在太庙之后,当朝皇帝在祭拜祖先的时候,也要顺便祭拜这个牌位,而这一点在封建社会来说,是臣子死后可以获得的极高的荣誉。试想作为臣子当看到皇帝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