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秦军用多少人围住了四十万赵军?

为什么赵军不突围呢?四十万人往一个地方突,即使不成也可重创秦军

长平之战历史真相 长平一战,真相如何?都责赵括纸上谈兵,然而已经有新观点指出,赵国当时,其实比秦国经济落后的多------秦占领四川之后,已经解决了长期战争对粮食的惊天动地的需求,而关东六国,无一有这样的条件-----因此,在与秦军对峙近年之后,赵国的粮食储备,已经完全耗空,国家已经无法再支持军队僵持下去,是赵国,而不是秦国,急于一场决战!而且赵国还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匈奴军队,几乎每年固定的时间,要进攻赵国,如赵军继续被拖在上党,赵国无力同时进行两场战争----赵国国内的粮食,只够一个方向的军队坚持到下一季粮食收获!
至于换将,并非说廉颇如何坚决反对与秦军决战,作为长期统军的老将,廉颇对赵国的军事,经济实力,了解的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然而,事实是,廉颇在前线已经快一年了,大量的士兵在前线也快一年了,所谓"士老兵疲",军心士气,都消耗的差不多了,所以,赵国"易将括,兴兵20万往长平",注意,这里兴兵,不是单纯增加军队,古代军队,是有轮换的机制的,此时赵括带去的军队,既有为了决战而从国内带来的生力军,也有相当部分,是替换已经在前线驻守了几个月的军队的,因此,前线赵军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很多-----而且也不可能增加很多,李牧部,赵国精锐骑兵,为抵御匈奴,是一个人也不能动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以赵国的实力,其在长平的部队,人数不会超过20万,以当时的运输能力,这至少要40万民夫转运粮草,而当时赵国,全国不过200多万人口.
秦最后杀降40万,已经知道,是不留上党的人民的,这个不留,当然是所有可以服兵役和接近兵役年龄的男子,以当时15岁入伍,而上党以亡国的姿态,投入抗秦,应该是12岁以上,悉数在军,则,秦杀降,将是尽杀所获10岁以上男子并老年女子,但是10岁以下的男子和相当部分妇女,是被运回秦国的,要知道,这样的恶战,秦国付出的代价,也不少,可以想象的是,前后一年左右的苦战,泰国战死,病死,残废,负伤,失踪的人口,也当在20万余,相比赵国在上党损失的20多万军队和上党本地在战斗中死亡及被杀和虏走的(可以相信的数字是)30万人口,秦国需要当地的人口来补充.
当然,历史是后人写的,人们更多的看到的,是战场上的刀来枪往,至于后勤,没什么人有兴趣去关心那么一点点.这里说一个数字,淮海战役,共军投入兵力60万,动员民工达到350万!从这里,人们应该可以想象,在更加落后的2000年前,维持40万前线兵力,要多少后勤人员!赵国所以"易将求战",应当可以想象了.
然而,中国人,对于责任,是从来不会往自己身上揽的,所有汉语中有"替死鬼,替罪羊"这样非常,绝对体现人类最高智慧的名词发明出来-----于是,蔺相如先生"劝过赵王了",于是,赵括的母亲也"反对委任赵括并亲自贬低过了",廉颇先生,也对战术问题"不赞同在不适合的时候决战了",一切责任,看起来,都在做决定的赵王和战败身死的赵括身上了------然而且慢------既然赵括如此无能,秦何必也战前换将,以白起来战?为何以前不起用白起?可见,秦国,也存在"士老兵疲"的问题,只是史书上没写-----实际上,赵括带着换防的部队前来,以生力军决战时,秦国也采取了同样的姿态,实际上,两国都把在前线已经疲惫不堪的军队换下去了,两国都以"一战定胜负"的姿态,转对峙为进攻了.如我上面说的,赵国虽然有了决战的决心,但匈奴的现实威胁,使赵国不能动用其最强的部队,即守卫北方的骑兵----而赵国所以在战国时代,能够以相对齐,楚,魏,秦等国少一半的人口,战斗力居于前矛,就是这支"胡服骑射"的骑兵的作用,而不是步兵!因此,决战之时,赵国的步兵,仍然不敌秦国的军队.而秦国,人们知道"秦王悉诣年15以上,60以下赴长平",为什么秦国敢于如此?因为,第一是人口三倍于赵国,第二,匈奴当时主要进攻方向在燕,赵一带,陕西方向当时还不是主要方向,第三,关东六国根本不可能团结,赵,秦决战,六国不可能将军队开到魏国,韩国前线-----纵齐,楚两国有此意,韩,魏恐其借机入侵!至于燕,其时时想的,都是如何进攻赵国,让它把军队开到长平去支持赵国,那是上帝本人来了,也视为幻想的事情!
于是,在粮食将尽,匈奴将攻的情况下,赵王做了最大的努力----动员国内的有生力量,换下前线的疲兵,任命国内"唯一还敢于接受国王的任命同秦军进行如果不能取胜,肯定会全军覆没的将领",也就是赵括,同秦军进行最后的决战.请注意,这里,我用了唯一敢接受王命,这样的字句,大家想一下,赵国,应该将领不会少吧,至少不会只有一个廉颇能打仗吧,然而终于用了没打过仗的赵括,为什么?当时赵国年年都要同燕国打,同匈奴打,两年同秦国打一次,赵王会比你们这些在电脑前的人还不懂军事?先生们,赵括先生上前线,首先是赵王面前,没有人肯上前线了!他们都不肯去打一场"肯定会死的仗",赵括,某种意义上,知道必死,但决心面对这个现实,在争取胜利的同时,也做好了"以上党全灭为代价,最大限度消耗秦国的有生力量,使其不能于攻占上党后,不经一年以上时间休整,就直接进攻赵国"的必死决心.
结束语,赵国,即使不能战胜秦军,也必须令秦军付出远超过秦国接受能力的伤亡,才能阻止秦军直攻赵国----这必然引起匈奴的进攻,而燕国,也必攻赵国北部,则赵国必亡.赵王做了他人生中最困难的选择,赵括,在明知生的希望不足5%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了赵王的最坏打算------上党民与驻上党赵军全体覆灭,消耗秦军20万,令秦军回国休整,非两年,不复出战!事实证明,秦自长平一战,2年未攻关东六国!而燕国,当年进攻赵国,被李牧部击退!
当然,会有人说我的观点,太过分了.确实,付出全部前线军队的代价,太大了,应该说,赵王有付出重大代价,阻止秦吞并上党后,直接进攻赵国的战略思考,但并没打算让赵军全部灭亡,他的想法,应该是,与秦军进行总决战,赵军付出远多于秦军的伤亡,主要是,还是让上党人为保卫家园,付出几乎全部男丁死亡代价的基础上,赵军能够保有一部分力量撤回来.然而战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白起在2000年前,敢于在那么落后的时代,进行战略包抄,彻底切断赵军后路,这不仅超出了赵王君臣的想象力,实际上,白起的打法,也是十分冒险的,也是存在失败可能的!赵括是在赌,赌秦国不敢冒韩国,魏国发动进攻的危险,"举全国之力,悉赴长平",白起其实也是在赌,赌赵国不敢冒匈奴进攻的危险,调动李牧防守匈奴的骑兵,来长平决战!白起赌赢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赵王的战略思考水平,没有秦王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1-01-05
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军40万的记录是出自史记里的. 我觉得史记里记载的这一条信息有问题.我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赵军参加长平之战的军队总数是45万人,长平之战从前262年一直打到260年,一共2年多的时间,难道在战场上,秦军只是消灭了赵军五万人吗? 更何况司马迁在史记中还有另外的记载,说秦军在长平这一役,死伤过半了.
那么,秦军在长平战场共投入了多少兵力呢?同样是史记中记载,说秦诏王征发秦边郡15--70岁的男子全部参军上前线.个人参考秦灭楚之战,秦军倾国之兵60万.那么,长平战场上,秦军的数量可能也是在60万左右.
那么就有疑问了,60万秦军,死伤30万人的代价,仅换来了5万赵军的伤亡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司马迁记载这段历史是有误的.

我个人觉得,真实的长平之战历史应该是这样的:秦军伤亡的30万人,包括在长平之战前一年对韩魏两国作战的伤亡人数. 而秦军也不是坑杀了赵军40万,这40万人是在与秦军作战和后来赵括指挥赵军突围时牺牲的. 之所以白起会说他坑杀了40万赵军,是想给赵国百姓心里上的打击,让赵国人认为他们的军队不堪一击.来达到打击赵国军民士气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18-03-20
秦军大约50-60万人吧,主要应该是利用地形实现的包围
地形不利,而且四十万人已经被分割包围,赵括再一死群龙无首就投降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19
60w秦军

长平之战秦军用多少人围住了四十万赵军?
秦军大约50-60万人吧,主要应该是利用地形实现的包围 地形不利,而且四十万人已经被分割包围,赵括再一死群龙无首就投降了。

长平之战 秦国如何坑杀赵兵四十万?
赵国约五十八万(都不只是士兵人数)双方参战人数超过一百万,当时秦赵两国在综合国力上是不相伯仲的,具体不作比较,在廉颇没有换下来前,白起主导的秦国军方是没有赢的概率的,尽管白起是战国时期顶尖级别的将领,每次战争斩首不下十万,未尝一败,令山东六国胆寒,但是面对廉颇的高水准防御工事,及防御...

如果说长平之战60万秦军并不都是作战部队,那么怎么可能活埋40万赵国降...
因为无论野史还是正史都可以看出古代战争中官方报出的数字和实际作为参战兵员的数字相差很大 所以60万秦军 40万赵军 这些数字中有很大一部分应该是作为后勤保障的 因为那时后勤方面供养大军不像现在交通方便快捷 全部是靠人力 所以估计上40万赵军中应该只有15万左右属于纯作战兵员 而60万秦军应该也只有20万...

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各有多少兵力?赵军真的一坑杀了45万人吗?
历史上的长平之战以秦军杀赵俘虏四十万而闻名,现代很多学者对这个数字表示怀疑。但有些坚持古书数据的人认为,战斗中阵亡的赵军加上外围二级战场的友军可以达到50万。同样,秦军需要50多万元来应付这场战斗。所以长平之战在古代是百万大军之战。那么,这个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这两个国家有多少人?隆...

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一共有多少兵力?赵军真被坑杀了45万人么?
但也有坚持古书数据的人觉得,阵亡赵军加上在外围次要战场的友军,可以达到50万人。同样,秦军也得有50万以上,才能应对这场战役。所以,长平之战是一场古代世界的百万大军之战。那么,这种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两国才有多少人?长平之战前的战国七雄 旧史料中关于白起坑杀赵军40万降卒的说法,则显然...

长平之战,秦军“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四十万人降 尽坑之”,难道...
当时双方倾全国之力,赌生死的,长平之战后,秦军一直打到了赵都邯郸,没有魏国救,赵国就out了。战国总人口大概是700万左右,死四十万,那是家家戴孝了。

长平之战中白起活埋40万人是真的吗?
孤立无援,最终失败。我们知道被俘虏的赵军都被坑杀了,按照上面的算法一共俘虏20万左右,所以应该秦军在长平之战坑杀赵军20万左右,远远达不到题目所说的40万,所以长平之战中白起活埋40万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过具体坑杀了多少人,可能并不能完全证实。

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最多二十万,很可能只有十四万
帮助的人:3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公元前262-260年的秦赵上党的长平之战,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战役,可以说是迄当时为止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战国后期政治、军事、外交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大家早已熟知,那就是凶猛的秦军大胜, 赵军大败。从此秦取得对向关东诸...

长平之战中秦军真的坑杀了40万赵军吗
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这里的坑不是指挖坑埋了的意思而是指使诈 坑蒙拐骗的坑。长平之战秦军总投入兵力60万,伤亡过半。而赵军虽然被困使劲突围但是还是剩下40万人。而秦军的伤亡过半就是在秦军围赵军,赵军搏命一击使劲突围造成的。赵军被围困46天,断粮断补给,军心动摇,而赵括能使赵军坚持46天,...

长平之战中,秦军为什么可以围困住数量相同的赵军?
我个人觉得,真实的长平之战历史应该是这样的:秦军伤亡的30万人,包括在长平之战前一年对韩魏两国作战的伤亡人数. 而秦军也不是坑杀了赵军40万,这40万人是在与秦军作战和后来赵括指挥赵军突围时牺牲的. 之所以白起会说他坑杀了40万赵军,是想给赵国百姓心里上的打击,让赵国人认为他们的军队不堪一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