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帮翻译一下黄宗羲的《原臣》

如题所述

有一种人,在君主还没有在神色及言语上表示意思的时候,就知道他的心向,用这样来事奉君主,这样可是算是臣子吗?答案是:不可以。那么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事奉君主,这样可以算是臣子吗?答案是:不可以。
  在还没有在神色和言语上表示意思,就知道其心向,这是用来事奉父母的;为对方牺牲性命,这是没有私心的最高表现;这样都还不能算是好臣子,那么为臣的态度应该怎么样才可以呢?答案是:因为天下的广大,不是国君一个人所能治理的,因此才把它分给百官管理。因此,我们出来做官,是为天下百姓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一人服务;是为万民苍生工作,不是为一姓一朝工作。
  我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利着眼,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是国君以行动语言来强迫我,我也不敢听从,更何况没有明确的行动或语言呢?如果不是这样,就算是在朝廷中做官,我也不愿意,更何况为国君牺牲生命呢?如果不是这样,竟以国君一人一姓的福利着眼,国君一有未经明确表示的喜好嗜欲,我就善加体察,曲意奉承,那不就和宦官仆妾一样吗。国君为一己的私心而身死家亡,我也跟着身死家亡,这是感情亲密者才能有的行为啊!怎么是臣子该做的呢?这就是真的臣子与不是臣子的分别啊。
  一般当臣子的人,不了解这个道理,他们认为:臣子是为了君主而设置的;国君把土地分给我,然后让我治理它;把人民赐给我,然后让我管理他们;把天下的人民当作国君私人的财产。今天,因为四处劳苦纷乱,人民生活困顿,会危害到君主的权位,才不得不研究统治管理的方法;如果没有关系到朝廷的存亡,那么四处的劳苦纷乱,人民的生活困顿,虽然是忠心的臣子,也会认为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毛病罢了。
  古代做臣子的,是以天下万民为念呢?还是视天下人民为人君之私物呢?其实天下的安定混乱,关键不是在于皇室一姓的兴亡,而是在于千万百姓的忧患安乐;所以夏桀、商纣的灭亡,正是让天下走向安定的局面;秦始皇、元人的兴起,正是让天下走向紊乱的局面;晋、宋、齐、梁的兴亡,因为都是一姓一家的篡夺,与天下的兴亡并无关联。做臣子的如果不重视百姓的疾苦,即使能辅佐君王兴起,随着国君牺牲,对于做臣子应有的道理,仍然是背道而驰的。
  治理天下,就像牵拉大木头一样,前面的人出力喊“耶”,后面的人就要跟着出力喊“许”,君主和臣子,就是一起拉木头的人啊!如果手不拉紧绳索,脚不踏稳地面,在前面带路的人(指君主)只是在嬉戏,而在后面跟随的人(指臣子)还认为是对的,那么就会荒废了牵拉木头的工作。
  唉!后世骄傲的君主自我放纵,不把天下万民的福利当一回事,他们寻求登用未任官的人,只不过是想要个供他驱使的人罢了。而未任官的人帮君主做的事,也不过是一些到处奔走的琐事;他们一时能够免于挨饿受冻,于是就感谢君主的知遇之恩,不再计较礼节的周不周到,跻身于妾之辈,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有的人说:“臣子难道不应该与人子一样吗?”“不是的,父亲和儿子是一脉相承的,儿子分裂了父亲的躯体才有了躯体,所以孝子虽然不再和父亲是一个躯体但却能每天亲近父亲的气息,时间久了也就和父亲心意相通了。不孝子,离开了父亲的身体,每天与父亲渐渐疏远,时间久了他们的气质也就没什么相似的了。君臣的名分是根据天下产生的。(一个人)要是没有担当天下的责任,哪么对于君主来说也不过是个过路人。如果出仕成为了君王的臣子的人,却不能以天下大道为行事准则,那么也不过是君主的仆妾罢了;但如果是能够以天下大道为行事准则,那就可以算是君王的帝师挚友了。这样说来,虽然都被称为臣,但他的名分却有多种变化,而父子的关系确实永久不可变更的。 ”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8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麻烦帮翻译一下黄宗羲的《原臣》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

原臣作品译文
有一种人,能洞察君主未言的意向,但这并不能被视为臣子应有的行为,答案是否定的。同样,即使不惜生命侍奉君主,也非尽臣之道。侍奉父母,理解其心意并无私奉献,这些都是基本的伦理,但作为臣子,责任在于维护天下而非单一君主。做官的初衷是为百姓谋福利,而非仅为君主或一姓之私。我以百姓福祉为重...

黄宗羲 《原臣》的翻译
后世骄傲的君主自我放纵,不把天下万民的福利当一回事,他们寻求登用未任官的人,只不过是想要个供他驱使的人罢了。而未任官的人帮君主做的事,也不过是一些到处奔走的琐事;他们一时能够免于挨饿受冻,于是就感谢君主的知遇之恩,不再计较礼节的周不周到,跻身于妾之辈,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万...

谁有黄宗羲的《原臣》的翻译,急寻
谁有黄宗羲的《原臣》的翻译,急寻《原君》翻译/黄宗羲 有人类的开始,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自利的.天下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它;天下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除掉它.有仁人志士出来,他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

原臣原文_翻译及赏析
原臣 黄宗羲 有人焉,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杀其身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夫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资于事父也;杀其身者,无私之极则也。而犹不足以当之,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日: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冶,而分冶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

...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而曳木之职荒矣。”翻译...
出自: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从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翻译:治理天下好比拉大木头,在前面拉的人喊着号子,在后面拉的人也以号子声相应。国君与臣下,就是...

哪位好心人能帮我找一下黄宗羲<<原臣>>的翻译啊~不胜感激...
[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

原臣作品注释
原臣作品中的注释揭示了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即在君主还未表露明显的情绪或言语前,就已经能洞察其内心所思所好,这被称为"察于未言,观于未形",源于《礼记·曲礼上》的智慧。"杀其身"的忠诚,意味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践行君主的意志。"资于"表达的是借助、凭借之意,臣子要以最高标准来支持...

原臣作品原文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行为源于孝顺父母的本性;牺牲自我则是无私的极致,但这仍不足以定义真正的臣道。臣道的本质在于,由于天下事务繁多,非一人所能独揽,因此需要群体分工协作。臣子出仕是为了天下而非单一的君主,是为了民众而非一族的私利。以天下和万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如果君主的要求不合道义...

黄宗羲的《原臣》赏析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黄宗羲批判传统的“仕于君”的思想,认为臣不应该仕于君,应该仕于天下:“故我之出而仕,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原臣》)。他呼吁天下仕子“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为天下”的君道——笔者注),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原臣》)。他认为君与臣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