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后再无人出去

如题所述

其一,“厚往薄来”的政策最后导致国库空虚。举办任何事业都要讲究效益,产出必须大于投入才能持续发展。而郑和船队将士众多,耗资巨大,每次出航馈赠要花大笔开销,大量贡品免费提供皇室、贵族享用,支持郑和船队的明政府国库空虚。“厚往薄来”的方针实非长久之计,这种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的“蚀本”买卖是无法持续的。 其二,政治目的达到后航海活动的重要地位下降。明初由于海寇猖獗,影响明朝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前期目的是打通海道,肃清倭寇,另一目的是与西洋国保持稳定关系。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明朝统治者认为政治目的已达到,航道已畅通无阻,因此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显得不重要了。 其三,明朝垄断海上贸易权扼杀私人贸易的发展,在国内严禁私人出海贸易,明朝法律规定私自出海贸易将被处以极刑。国家势力自英宗时起不断衰弱,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许多农民“弃本逐末”,因为海外贸易所得复兴颇厚,逐渐成为国家所称的海寇。这样不但减少封建国家的收入,而且还影响其政治。这也是导致郑和自结束第七次下西洋后再没有进行远洋航行,以及明朝统治者自此执行更严历的海禁政策的原因之一。 其四,郑和船队过于庞大,明朝官员非议甚多。郑和所统领的官兵大约二三万人,船舶近百艘,航程周期又过于漫长,每次往返需二三年时间,返航后不久就接着下一次航程,人员伤亡惨重,本身就难以为继。有人估算,在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的海船约有二千艘,每艘造价需白银七八千两,须支动天下十三省钱粮方才够用。对此,朝廷官员批评指责颇多,施加压力颇大,迫使明王朝终止这一活动。 其五,郑和下西洋所需物品大多出于官手工业,供给日益困难。在洪武、永乐时间,丝纻缎匹、瓷器制品、修造船舶等为明政府所控制的官手工业,其工匠约三十万人,属于封建徭役制度下的强制性无偿劳动,工匠的劳动积极性很低,经常以怠工、逃跑来进行反抗。由于逃民情况严重,故往往无法完成下西洋所需物品的任务。官手工业的日益衰落,下西洋已失去雄厚的物质基础,要求建造大量可供赏赐丝织品和建造可航行远洋的海船已日见困难,下西洋活动当然难以再继续进行下去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17
刚开始,下海政策是对的。但,手脚过大,入不抵出。真是可惜了,没有及时调整政策。

郑和下西洋之后为什么再没有大型出海活动
因为郑和的任务是寻找建文帝下落,兼向其他各国宣告明朝换皇帝了,因为朱棣的皇位是抢他侄子的,心中有点底气不足,所以派郑和出去,向各国宣告皇帝已换,明朝目前国泰民安,物产丰富,四处送礼派钱。七次之后,可能已确定朱允炆再无复位的可能或其他因素,朱棣终于放心了。朱棣之后的皇帝,就再没向外派...

为什么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出去是烧钱,欧洲人出去是挣钱。明宣宗朱瞻基表示很生气,郑和下西洋的确是带回来不少好东西,比如说香樟、檀木,黄梨,榴莲、龙涎香等水果、香料,此外还有非洲长颈鹿、忽鲁谟斯的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长角马哈兽、千里骆驼和驼鸟等动物。可是当时他们也没想着开个动物园收门票,结果新鲜劲儿过去以后...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就没有了大型出航活动?
因为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不是贸易,而是宣扬大明王朝的国威,所以通常是中国赏赐出去的多,而收回来的少,到后来政府就无力再支撑这种大型的航海活动了。另外就是到了明中后期,倭寇盛行,海上并不太平。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总体上来说已经在衰落了,虽然清朝还有一个康乾盛世,但是并不能违背这个趋势。另...

明朝注重对外开放,为什么郑和之后再也没人出海?
郑和之所以出海,一方面是为了消灭日本海盗,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与西方国家的稳定交往。 郑和七次下西洋以后,统治者觉得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出不出海也就没什么影响了。第三,郑和的舰队太大。舰队上有二三十万人,一百多艘船,每次两三年才能完成一次出海活动。而且每次往返都伤亡惨重,朝廷的官员觉得此事...

为何自郑和下西洋以后再也无人出海?
当然不是,在明朝的人看来下西洋完全是皇帝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耗费国力加重百姓负担根本就是一笔不合算的买卖。明成祖死后下西洋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到来明宪宗时期,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想要再来一次下西洋。当时兵部尚书刘大夏听说这件事之后第一个冲进了皇家档案馆,将郑和下西洋留下的航海日志...

郑和的一生七次下西洋,为何他死后,明朝却不继续进行?
在朱棣称帝之后,朱棣令郑和组织了船队开始下西洋,一是当时的国外已经有船队来到了明朝,朱棣想要更多的了解各国就需要下海去;二是朱棣皇位之后需要周边的国家更多的了解大明,所以需要船队到周边去展现大明的国威,震慑四方;三是需要更多的国外的一些资源来互通有无,加大与各国的交流;还有就是显示自身...

为什么郑和之后无郑和,哥伦布之后还有哥伦布
因为永乐皇帝的心病(建文帝下落)已解,紧接着永乐帝又驾崩,明仁宗并诏回了郑和,这就是当时中国政府(明朝庭)目光短浅,没有认识到向海洋发展的战略意义。在这之后再没向西洋派遣什么郑和宝船之类的海上船队,为以后的海洋发展带来重重困难,也就是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了。哥伦布航海探险实质是为西班牙...

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后无第二个郑和本原因自然经济_百度...
哥伦布是去开发市场和传教,郑和是去宣传国威是政治目的。中国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可以不需要与国外进行经济交流,不会影响统治者的统治。而欧洲没有市场,那时的手工工场货物卖不出去,会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安定。促使他们开发国外市场。寻找马可波罗说的印度和中国,把货物卖出去。

...为什么会出现梁启超所说的“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这种现象?
郑和之所以能七下西洋,是因为明朝的强大,一是经济,二是军事。经济方面,自明朝“仁宣盛世”之后,明朝便慢慢的走下坡路了,即便过来出现过一些短暂的中兴,也只是起到了为明朝“延年益寿”的作用,明朝政府再也没出现过成祖朱棣爷孙三代的那种盛世,无力支持郑和下西洋这样的行动了。军事方面,明朝建国...

郑和下西洋在哪个朝代
出洋原因是为了镇压其他国家对明朝统治的威胁,镇压成功后就没有了继续出海的必要。2.经济原因 下西洋的终止是出于经济考虑,郑和的船队规模巨大,耗财耗力,导致国库空虚。3.无人领导 明朝的土地观念和封建思想战胜了支持出海一派,或也有以郑和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失权于文官集团、明仁宗和明宣宗无心拓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