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的各理论

如题所述

《爱情心理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O6XPh02qgchd3If0a5-Aw

?pwd=dyt5 提取码: dyt5

【馒头学习计划第二十六期】爱情心理学-中国大学MOOC-武汉理工大学 首次开课人数达10万+ 转自珞樱PT|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9.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7.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6.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5.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4.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3.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7.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6.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5.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4.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3.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2.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1.mp4|爱情心理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_20.mp4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1

爱情的现象可以去理解、可以去描写、可以去解释、可以去研究…但爱情的美只能在感动中得以体会,那是一个充满了想象与超脱现实的生命经验。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在心理学的眼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爱情理论,主要有两类范畴:社会的和人格的。以下是心理学上常见的爱情理论,在这里我们先介绍社会心理学家的爱情理论。 Rubin(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后,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著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三种成分:
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
3.排他性与独占性。 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
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
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者对于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现实之爱者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
利他之爱者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承接Rubin将爱情视为态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编制爱情态度量表来验证Lee的爱情类型理论,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六个向度,因此验证了Lee的理论。此量表有六个分量表,分别代表不同的爱情类型,每个分量表各有七题,总共有四十二题,采五点量表的反应方式回答对各陈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后,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为测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 除了上述Rubin发展的爱情量表中将爱情成分分成三类之外,Sternberg(1986)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分;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分;
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分,短期的部分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分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分。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三种成分将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据Sternberg(1986)的说法:“三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Sternberg(1986)进一步提出:在三种成分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
1.喜欢:只包括亲密部分;
2.迷恋:只存在激情成分;
3.空爱:只有承诺的成分;
4.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
5.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
6.愚爱:激情加上承诺;
7.无爱:三种成分俱无;
8.完整的爱:三种成分齐聚于一个关系当中。 这个理论与下一个要介绍的理论一样,主要是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发展,两者的差别是前者属于阶段论,后者则属于社会交换论。首先先介绍Murstein(1987)所提出的SVR理论,他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来看,可分为“刺激(Stimulus)”、“价值(Value)”、和“角色(Role)”叁阶段。
刺激阶段:通常双方第一次的接触即属于刺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双方彼此间互相吸引,主要建立在外在条件上,例如被对方的外貌、或身材所吸引。
价值阶段:一般而言,双方大约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触,便属于价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彼此价值观和信念上的相似。
角色阶段:通常双方大约第八次以后的接触,便开始属于角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对对方的承诺,主要建立在个体是否能成功地扮演好在此关系中,对方对自己所要求的角色。
虽然Murstein认为亲密关系包含刺激、价值、和角色叁阶段,但其实在亲密关系的每个阶段中,这三种因素对关系都有影响;只是在每个阶段中,各有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整个关系发展历程来看,刺激因素依开始占较高的比重,之后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后会趋于一个平稳的水准;至于价值因素虽然一开始时的比重较低,但关系发展至“价值阶段”的时候,这个因素的比重会迅速提高,不过在“角色阶段”时,其比重也会趋于平稳,且最后平稳的水准所占的比重,也比稳定后刺激因素所占的比重高;同样的,角色因素一开始最低,到“角色阶段”则会超越其他两个因素,且随着关系的继续发展,其比重也会不断地往上提升。
Rusbult的投资模式
以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来看亲密关系的发展,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此关系中互相有所得失,并以一种理性且公平的评估方式,衡量自己在此关系中付出与收获,再以此评估为基准,决定其对关系的应对方式;在这类理论中,Rusbult(1980,1983)的投资模式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
Rusbult(1980,1983)认为男女亲密关系中的“承诺(commitment)”,是由满意度(satisfaction)、替代性(alternatives)、及投资量(investments)等因素所共同决定。根据投资模式的预测,当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关系有较高的满意度、知觉到较差的替代性品质,以及投资了较多或较重要的资源时,便会对此亲密关系做出较强的承诺,也就是较不易离开此关系。简单来看,可用一个方程式加以说明:
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满意度:
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于他在此关系中所得到报酬及所付出的成本,会评估相互抵消后的实际结果;随着关系的长期发展,彼此的相互依赖性会随着提高,而开始将伴侣的结果和整个关系的结果也并入实际结果的计算,例如和伴侣一起分享他的成功或共同分担他的痛苦。此外,个体也会依据过去曾有的亲密关系及有关的经验(例如与家人和朋友所讨论、比较的结果),形成一个自己对关系所应得结果的预期水准。最后个体会将在关系中获得的实际结果,与此预期水准相比较,而产生对此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当实际结果愈好,预期水准愈低,则满意度愈高。
替代性:
“替代性”指的是对放弃此亲密关系的“可能结果”的好坏判断,“可能结果”包括发展另一段亲密关系、周旋在不同的约会对象间、或是选择保持没有任何亲密关系的单身状态等。个体对于此关系外可替代关系内伴侣的可能对象,其考虑的因素不只包括特定的喜欢对象,也包括不特定的对象,以及个体对自己能否离开此关系的能力的主观知觉与客观评估。此外,个体的内在倾向与价值观也会影响替代性的主观知觉:例如当个体觉得有自信、有价值、有高自尊、及有强烈的自主性需求时,通常会知觉自己有较佳的替代性品质,而较容易离开此亲密关系。
投资量:
“投资”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资源。“投资”与报酬或成本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是“投资”通常不能独立地从关系中抽取出来,而报酬与成本可以;第二是当关系结束时,“投资”无法回收,而会随着关系的结束一并消失。因此投资会增加结束关系的成本,使个体较不愿也不易放弃此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增强了个体对此关系的承诺。
个体投资在亲密关系中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投入的资源,如时间的投入、情绪能量的释放、个人隐私的想法与幻想的揭露,以及为伴侣所做的牺牲等;另一类是间接投入的资源,如双方彼此的朋友、两人共同的回忆,以及此关系中所特有的活动或拥有物等。此外,在长期亲密关系中所形成两人一体的认同感,长期相处下来所建立的默契与思想上的相似,以及彼此互补的一些记忆与讯息等,也是会随着关系结束即失去的投资。个体所投入的资源层面愈广、重要性愈高、数量愈多,则表示其投资量愈大;当个体在此关系的投资量愈大时,对此关系的承诺也愈强。
承诺:
此模式中所指的“承诺”,是指会使个体去设法维持这份关系,以及感觉依附在此关系中的倾向。因此承诺的定义包含两个部分:行为的意向与情感的依附。
当个体对一份亲密关系做出承诺后,不仅代表他想维持这份关系并依附关系下,也会促使个体做出种种有助于维持此关系的行为:例如与他人作一些适应性的社会比较,并选择性地加以解释,以便得到此关系是“很好”的知觉;对于对个体具有吸引力而易破坏现有关系的替代对象,尽量拒绝与其接触或相处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有关忌妒与第三者介入的问题;自愿为此关系作一些付出与牺牲;以及当伴侣做了某些糟糕或不合己意的事时,采取顺应而非报复的方式解决。

爱情心理学三角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

斯滕伯格的爱情心理学讲了什么?
一、爱情三角形理论:斯腾伯格提出爱情的三角形理论,认为爱情包含三种成分,即亲密成分、激情成分和决定或忠诚成分。1.亲密成分:指情感性投入,给人温暖的感觉。2.激情成分:指动机性卷入,给人热烈的感觉。3.决定或忠诚成分:指认识性决定与忠守,给人冷却的感觉。二、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亲密成分...

心理学爱情三角理论
爱情心理学中的三角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认为爱情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基本成分组成。以下是关于这一理论的详细解析。1. 亲密 亲密是指两人之间感觉亲近和温馨的体验。它包括以下十个基本要素:- 渴望促进被爱者的幸福。- 跟被爱者在一起时感到幸福。- 共同经历愉快时光,并留下美好记忆。

爱情心理学三角理论
1. 爱情心理学中的三角理论由心理学家Sternberg提出,该理论将爱情构成要素分为亲密性、激情和承诺三个核心部分。2. 亲密性关注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结和心理分享,是信任和依赖的基石。3. 激情涉及强烈的情感吸引和性欲,是爱情中的热烈和活力来源。4. 承诺包括对关系的短期和长期承诺,体现了爱情的决策和...

爱情心理学三角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形理论指出,爱情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要素构成。激情涉及生理吸引和性欲;亲密关乎情感上的紧密联系和共享;而承诺则是指对关系的忠诚和持续的决心。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七种不同的爱情类型,包括喜欢式、迷恋式、空洞式、浪漫式、伴侣式、愚蠢式和完美式...

爱情心理学三角理论
爱情心理学三角理论1 亲密 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亲密包含10个基本要素:1、渴望促进被爱者的幸福。爱方主动照顾被爱方并入力促进他\/她的幸福。一方面可能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去促进另一方的幸福——但是也期望对方在必要时同样会...

心理学:爱情三角理论
1. 揭示爱情的复杂密码: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在探索情感世界的广阔领域中,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揭示了爱情的三维构架,如同一座多维度的金字塔,支撑着我们对爱情的理解。他的爱情三角理论将爱情划分为激情、亲密和承诺这三个核心要素,它们共同编织出七种独特的爱情类型,展现出爱情的丰富多样。2. 激情:...

爱情心理学三角理论
爱情心理学三角理论将爱情分为三个关键要素:亲密性(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Commitment)。这三个元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爱情的丰富层次。亲密性涉及情感的深度和共享,是关系中的信任与依赖;激情则是强烈的情感吸引和激情的火花,常常与性欲相关;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的...

心理学:爱情三角理论
1. 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种核心成分构成。2. 激情代表爱情中的性欲和情绪迷醉,亲密象征着关系中的温馨感受,而承诺则是维持关系的长远期望或保证。3. 根据这一理论,爱情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包括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等。4. 喜欢式爱情只有...

简述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元论。
一、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认为,爱情由动机、情绪和认知三种基本成分构成。其中,动机成分是推动爱情行为的关键力量,它涉及到性动机,即对异性身体和容貌特征的吸引。二、情绪成分是爱情在满足个体身心需要时产生的态度体验。这些体验包括爱情中的各种情绪,如喜悦、悲伤、愤怒和快乐等。三、认知成分是爱情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