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为解决立储问题,想出了什么计策,如果实施,后果比手足相残更严重?

他想出了什么计策?

李渊是想出了将当时的唐朝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给皇太子李建成,一部分给李世民,虽然说他当时并不想让李世民上位,但是那时候李世民的权利已经很大了,所以李渊才想出来这个办法。


李渊一直是想让皇太子李建成继承他的皇位的,完全没有想让李世民继承的意思。按照一直的嫡长子继承制,李渊是一直有意愿让李建成继承皇位,但是谁知道,李世民一方的势力和得到的民心都越来越大了,他也阻止不了,所以他才想出了,把唐朝土地一分为二的想法,一部分给李建成上位,另一部分给李世民,也让李世民在那个地方有太子的地位。

但是其实李渊的这个想法是很危险的,他本意是想不让两位儿子因为皇位斗争,但是他这个想法比手足相残更严重。如果真的将唐朝土地划分为两个部分,那等李渊去世之后,李世民跟李建成是绝对会再打起来的,那到时候祸及的就不只是皇室的人了,而且两边土地的百姓,到时候的战争会比现在的皇室权力斗争更加的恐怖,所以李建成也想到这一点,他就一直在劝说李渊,所以最后李渊的这个想法是没有实践的,如果实践了,后果将会是不堪设想。

我觉得古代的皇位之争都是残酷的,而李世民最后也是杀害了他的兄弟,最后逼迫他的父皇退位,自己成功坐上了皇帝之位,但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盛世,所以也没有太多的人去责怪他做出这个事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4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了其兄长、东宫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进而逼迫父皇李渊成为太上皇,把帝位传给了自己。
虽然李世民是依靠弑兄杀弟才登上的皇位,但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盛世的“贞观之治”,成为与秦皇、汉武并称的唐宗、宋祖之一的帝王,因此李世民所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并未让后人有多少谴责。

可是,你知道吗,当时唐高祖李渊为了平息两位亲兄弟的储君之争,曾经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如果实施了,那后果将会比“玄武门之变”更加严重。
作为父皇的李渊,在取代隋朝当上唐朝的开国皇帝后,他就定下了长子李建成做皇太子,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皇族内皇位继承的法则——嫡长子继承制。无论是出于传统还是从稳定皇室来看,可以说李渊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李世民做太子。
然而,后来的发展却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随着李世民在后来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声望越来越高,李建成也越发感到太子的地位受到威胁,他们弟兄俩之间的争斗开始从暗斗发展到了明斗。

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各种争斗,作为他们父皇的李渊全看在眼里,他也熟知历史上因为储君之争而引发的宫廷血案不在少数。隋朝刚刚灭亡的教训,也可算做是因废立太子而引发国家的持续动乱,李渊才乘机取而代之,这些,李渊不能不进行深思,该怎么平息两兄弟的争斗呢?
李渊不愿废除李建成的东宫太子地位,给未来的皇室造成不稳,而李世民一边势力又很强大。他思来想去,竟然想出一个折中办法,那就是把唐朝的天下一分为二,李建成仍然保留太子的地位,继续留在长安,而李世民则任陕东道大行台,住在洛阳,并且也遵行天子的礼制。
如果真的这样执行了,这将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其后患将比宫廷政变所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因为李世民一旦正式合法地拥兵洛阳,待李渊去世后,他们弟兄俩兵戎相见是必然的,这样会爆发更大的战争,必将会造成更多无辜的人死亡。

与其分裂而治,还不如宫廷政变,因为宫廷政变仅仅局限于皇室之内,危害要小的多,最多只是他们弟兄及心腹互相厮杀,不会波及到普通百姓。
而幸好李渊的独创的处理储君之争的方式未能推行,因为他的想法传出后,太子李建成也担心李世民真的会在洛阳建天子制。
李建成为了阻止此事,他又游说李渊,说李世民还没有到洛阳,他本人及他手下的人就已经欣喜若狂了,似乎另有所图。李渊听后,也就把此事搁置了起来。

由于李渊对自己两位儿子的争斗一直左右为难地没有合适的处理办法,最终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唐王室内部爆发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击杀李建成、李元吉后,李渊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
同年八月,李渊又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遂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取得的皇位虽然很不光彩,所幸,他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第2个回答  2019-10-22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了其兄长、东宫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进而逼迫父皇李渊成为太上皇,把帝位传给了自己。
虽然李世民是依靠弑兄杀弟才登上的皇位,但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盛世的“贞观之治”,成为与秦皇、汉武并称的唐宗、宋祖之一的帝王,因此李世民所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并未让后人有多少谴责。
可是,你知道吗,当时唐高祖李渊为了平息两位亲兄弟的储君之争,曾经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如果实施了,那后果将会比“玄武门之变”更加严重。
作为父皇的李渊,在取代隋朝当上唐朝的开国皇帝后,他就定下了长子李建成做皇太子,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皇族内皇位继承的法则——嫡长子继承制。无论是出于传统还是从稳定皇室来看,可以说李渊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李世民做太子。
然而,后来的发展却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随着李世民在后来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声望越来越高,李建成也越发感到太子的地位受到威胁,他们弟兄俩之间的争斗开始从暗斗发展到了明斗。
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各种争斗,作为他们父皇的李渊全看在眼里,他也熟知历史上因为储君之争而引发的宫廷血案不在少数。隋朝刚刚灭亡的教训,也可算做是因废立太子而引发国家的持续动乱,李渊才乘机取而代之,这些,李渊不能不进行深思,该怎么平息两兄弟的争斗呢?
李渊不愿废除李建成的东宫太子地位,给未来的皇室造成不稳,而李世民一边势力又很强大。他思来想去,竟然想出一个折中办法,那就是把唐朝的天下一分为二,李建成仍然保留太子的地位,继续留在长安,而李世民则任陕东道大行台,住在洛阳,并且也遵行天子的礼制。
如果真的这样执行了,这将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其后患将比宫廷政变所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因为李世民一旦正式合法地拥兵洛阳,待李渊去世后,他们弟兄俩兵戎相见是必然的,这样会爆发更大的战争,必将会造成更多无辜的人死亡。
与其分裂而治,还不如宫廷政变,因为宫廷政变仅仅局限于皇室之内,危害要小的多,最多只是他们弟兄及心腹互相厮杀,不会波及到普通百姓。
而幸好李渊的独创的处理储君之争的方式未能推行,因为他的想法传出后,太子李建成也担心李世民真的会在洛阳建天子制。
李建成为了阻止此事,他又游说李渊,说李世民还没有到洛阳,他本人及他手下的人就已经欣喜若狂了,似乎另有所图。李渊听后,也就把此事搁置了起来。
由于李渊对自己两位儿子的争斗一直左右为难地没有合适的处理办法,最终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唐王室内部爆发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击杀李建成、李元吉后,李渊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
同年八月,李渊又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遂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取得的皇位虽然很不光彩,所幸,他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本文参考文献:《隋唐简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21
李渊不愿废除李建成的东宫太子地位,给未来的皇室造成不稳,而李世民一边势力又很强大。他思来想去,竟然想出一个折中办法,那就是把唐朝的天下一分为二,李建成仍然保留太子的地位,继续留在长安,而李世民则任陕东道大行台,住在洛阳,并且也遵行天子的礼制。
如果真的这样执行了,这将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其后患将比宫廷政变所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因为李世民一旦正式合法地拥兵洛阳,待李渊去世后,他们弟兄俩兵戎相见是必然的,这样会爆发更大的战争,必将会造成更多无辜的人死亡。
第4个回答  2019-10-25
李渊想出了将天下一分为二的一种想法,这样就可以对每个人都很公平,但是这个想法并没有实施,一旦实施,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说都是一个灾难,那么兄弟二人可能不久就都会死于非命。

李渊为解决立储问题,想出了什么计策,如果实施,后果比手足相残更...
但是其实李渊的这个想法是很危险的,他本意是想不让两位儿子因为皇位斗争,但是他这个想法比手足相残更严重。如果真的将唐朝土地划分为两个部分,那等李渊去世之后,李世民跟李建成是绝对会再打起来的,那到时候祸及的就不只是皇室的人了,而且两边土地的百姓,到时候的战争会比现在的皇室权力斗争更加的恐怖...

李渊为了报复李世民狂生30个孩子 结果武则天一招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玄武门外杀了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然后聚拢己方势力对唐高祖李渊进行逼宫。这场玄武门这边最后由李渊禅让,李世民上位告终。作为父亲来说,看到手足相残,两个亲生儿子被杀,李渊的心里十分难受。退位后的李渊终日沉浸在琴瑟和女色之中,数年间生了30个子嗣,仅儿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