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里,最早展出的中国人蜡像是谁?答案是林则徐夫妇!
如今,能在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蜡像,代表着一种荣耀,那么在十九世纪,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里展出林则徐蜡像,是赞誉林则徐忠正勇毅吗?十九世纪的英国人,到底是如何评价林则徐的?当时英国一张宣传单或揭开了真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作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中国人自然对他赞誉有加,但翻开如今的西方文章,也让人惊奇的发现溢美之词充斥于字里行间。
二十世纪之初,美国学者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评价林则徐:“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
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
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
但是他的任务是毫无希望的。
”
1964年,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评价:“在所有19 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前些年,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在《香港史》评价说:“ (林则徐)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1997年,在纽约华埠立起了林则徐的铜像,铜像基座上题写有中英文的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Pioneer in the War Against Drugs”。
总之,从诸多西方文献之中,给人印象是除了少数鸦片既得利益者之外,英美学者普遍对林则徐伟大人格、历史地位、经世思想等作了充分肯定与赞扬,但
在十九世纪,英国人眼里的林则徐并非全是英雄形象,反而更多的是以负面形象出现。
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香港总督兼英国驻华公使——包令,是当时对林则徐有过直接评价的英国人。在包令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生平及著述》一文中,包令高度赞扬了林则徐,其部分内容如下:
他是中国的一位理想的爱国志士,他是圣人,而且是万圣之圣,他把自己的智慧同传统的智慧结合了起来,是中国爱国志士的骄傲,他太伟大了,不会被人遗忘,忠诚的、不间断的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
包令,曾为英国下院议员、驻比利时等国商务使节,1849年任驻广州领事、驻华商务监督。1850年林则徐去世之后,包令有感于林则徐的伟大写下了这一篇文章。对林则徐的高度美赞,出自一个英国官员之口,显然更能说明林则徐的伟大。
然而,曾经对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满怀敬意的包令,在1854年担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之后,却摇身一变为殖民侵略急先锋,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以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包令支持巴夏礼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可见,当包令还是普通官员时,他还能恪守学者的品质,对林则徐客观评价,但当他成为对华负责人时,就完全泯灭了学者良知,变成了一个侵略急先锋。如果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让包令再来评价林则徐,可能就不是上述的美赞了,而是另一番表述。
或许,学者在评价林则徐时,相对还能比较客观,但当时英国舆论对林则徐的评价,可能就非常“恶毒”了。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之所以展出林则徐夫妇的蜡像,真实目的就很能说明英国人的态度。
十九世纪,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里出现的林则徐蜡像,有两个中国人参观过,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有助于今人了解当时英国人如何看待林则徐。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先驱王韬(见上图),避祸欧洲两年多时间里,就曾参观过林则徐夫妇蜡像。
甫入门,即见有华人男女各一,侍立门侧,若司阍然。男则衣冠翎顶,女则盛服朝裙。余惊询何人,以林文忠公对。盖禁烟启衅,虽始自林,而因此得通商五口,皆其功也,故立像以纪其始。
根据王韬记载,英国人之所以立林则徐夫妇蜡像,是因为林则徐“禁烟启衅”,让英国人达到五口通商的目的,因此英国人认为林则徐“有功”。
显然,这一说法对中国人而言,绝对无法接受。
1876 年,清洋务运动时期著名反洋务论者刘锡鸿(见上图),是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担任清朝驻英使馆副使时,也参观了林则徐夫妇蜡像,留下了这么一段话。
入门右首,则林文忠公(则徐)像也……文忠前有小案,摊书一卷,为禁鸦片烟条约。上华文,下洋文。夫文忠办禁烟事,几窘英人;然而彼固重之者,为其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也,可谓知所敬。
在刘锡鸿的笔下,林则徐“办禁烟事,几窘英人”,但英国人却“为其忠正勇毅”,所谓英雄惜英雄,即英国人是因为敬重林则徐而为其立像。
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十九世纪的英国人到底如何看待林则徐?
2008年出版的《图像中国──早期西方摄影与明信片》一书揭开了真相,书中有一张插图,是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林则徐蜡像时派发的宣传单,
宣传单上以大字印着“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下面还有一些较小的文字,里面的文字令人愤慨:“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销毁的鸦片)的销毁者,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
从这些文字之中不难读出,当年英国人看待林则徐,言语之中充满了轻蔑、嘲讽与仇视,将林则徐看成一个不自量力、又充满罪恶的中国人。
尽管真相让人难以接受,但这或许就是当初英国人对林则徐的普遍评价!
当时英国人嘲讽林则徐,我们还可以理解,但令人讽刺的是,满清贵族也认为林则徐带来了鸦片战争!1840年9月,道光皇帝将主张禁烟的林则徐与邓廷桢革职,林则徐被降为四品卿衔。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道光任命奕山(道光侄子)担任两广总督兼海关监督,奕山在广州被英国人打得溃不成军,为了逃避责任,又把责任推到林则徐身上一度造谣“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道光皇帝还真相信了,于是又将林则徐革去“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
可见,如今中国人眼里的民族英雄,其实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既被英国人讥讽,又被清廷抛弃成了替罪羊。而道光帝出尔反尔抛弃林则徐,无疑开启了中国在近代史上的悲剧之门:
以牺牲硬骨头、主战派来取悦敌人,谋求妥协。
林则徐
林则徐那个时代的英国人,是如何评价这位英雄的?
或许,学者在评价林则徐时,相对还能比较客观,但当时英国舆论对林则徐的评价,可能就非常“恶毒”了。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之所以展出林则徐夫妇的蜡像,真实目的就很能说明英国人的态度。十九世纪,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里出现的林则徐蜡像,有两个中国人参观过,并将所见所闻记录...
英国人为什么也敬重林则徐
英国人是因为敬重林则徐这位老对手“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才为林氏塑像的;2003年报上有消息说,纽约市议会于4月28日以47票对0票,一致通过代表华埠的傅里德议员的356号提案,将目前林则徐铜像矗立的地方命名为林则徐广场。表决之前,傅里德用了大约十分钟时间,介绍中国的禁毒先驱林则徐的英雄事迹。...
怎样描写林则徐
林则徐是在中国毒品最黑暗的年代,上至王爷以及首席军机大臣,下至凡夫走卒都有受贿,外有强大的毒饭子英国,船尖炮利,内外交煎的情境下,与毒品一战,置生死荣辱于度外,一肩挑起天地重担,风云变色。林则徐不但是中国人的英雄,他也是全世界的英雄。星火燎原,正能量从林则徐开始,燎遍了五州四海,林则徐被全世界公认为英...
林则徐名言欣赏林则徐主要事迹?
林则徐是清代著名的禁烟英雄,最著名的事件是1839年虎门运动中销毁鸦片。林则徐将广州虎门的鸦片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销毁,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广州虎门因鸦片倾销而引发的经济危机,避免了更多人因吸食鸦片而出现健康问题。因为林则徐的成就,人们会用大量的成语来赞美林则徐,比如刚正不阿,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等等。至于习语的“...
林则徐的偏见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定海沦陷后,林则徐鼓励军民奋勇杀敌,仍然认为英国人膝盖不能弯,“一仆不能复起”,可任大家宰割。对洋人的坚船利炮,林则徐也有着奇怪的幻想:“英国要攻中国,无非乘船而来,它要是敢入内河,一则潮退水浅,船胶膨裂,再则伙食不足,三则军火不继,犹如鱼躺在干河上,白来送死”。 基于这些偏见...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理由: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真的是这样么?有人为了宣传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把林则徐美化抬高了,除了贬低了满族在战争中的贡献,也把清朝的一些事也隐瞒了。林则徐是爱国的,但他并非那么伟大。鸦片并非起于英国,中国早就自己有鸦片,只是中国的化学等水平差,因此,中国的鸦片质量不如英国...
林则徐虎门销烟,简要评价一下这位名族英雄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
为林则徐写一份颁奖词
这位老人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3、“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这是对林则徐民族贡献的评价。林则徐,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伟大贡献收到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美国为何在寸土如金的纽约为林则徐建广场?
当年,英美列国为了提高自身GDP,捞取中国人的白银,疯狂向中国输入鸦片。后来,毒品反而在他们的国家泛滥成灾,一发不可收拾。既然自己国家找不到,就得去借,林则徐无疑是最具这种现实意义的英雄。1995年4月,在美国纽约注册成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民间组织——美国林则徐基金会。林则徐禁烟是一项正义的事业...
林则徐的故事和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