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刘备为何不听赵云等臣劝阻而执意伐吴?
刘备一生很憋屈,最让他憋屈的是荆州。好不容易有了荆州,让关羽去守,最后却因关羽大意,丢了荆州。不但丢了荆州,关羽还因此丢了性命。刘备想为关羽报仇,想收回荆州,想教训孙权,想出口憋屈之气。但遭到赵云、孔明等大臣的反对,由此刘备更憋屈。到底要不要为关羽报仇,要不要收回荆州,要不要教训孙权?他经过痛苦地思索,终于做出痛苦的决定,而这个痛苦的决定又使他痛苦终生。为什么是这样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理应一战。
到底要不要为关羽报仇,要不要收回荆州,要不要教训孙权,要不要出兵讨伐东吴?刘备经过痛苦地思索,认为理应一战,其理由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为义而战。向天下表明,关羽是我刘备的生死兄弟。
关羽是刘备桃园结义的兄弟,结义时的誓言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关羽为了荆州,为了他刘备匡扶汉室的理想征战沙场,被东吴害死了,此仇不报,他的仁义之心何在?桃园结义的誓言何在?又何以义征服天下?用他自己的话说,朕不为弟报此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在他看来,不报关羽之仇,至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关公乎?所以必须出兵讨伐东吴,为义而战。
第二个方面,为理而战。向天下表明,荆州是我刘备的。
刘备取得荆州可谓煞费苦心。早年,荆州是经过赤壁之战从孙权那里借来的,尽管是借来的,但几经波折,后经双方协商,有了君子协定,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是他刘备的。现在孙权趁关羽在襄阳与曹仁交战之机,用奸计夺走了荆州,不收回荆州于理不容。这是其一。其二,荆州是他出兵中原,讨伐曹操的门户。现在,荆州被孙权夺走了,堵死了他“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门户。其三,孙权虽然是盟友,还是国舅,但他为了荆州给自己制造了不少麻烦,把他刘备的老婆也赚回去了,差一点还赚走了他刘备的儿子。为此也得借此教训孙权,让他在有了教训后老实一点,少惹些麻烦。
第三个方面,为气而战。
表面上看,他刘备与诸葛亮是鱼水关系,好得不得了。其实,这都是早年在赤壁之战前后的事情。有了荆州之后,刘备就受不了诸葛亮的管制了。最可怕的是,在常人眼里,他刘备是诸葛亮的影子,离不开诸葛亮。他刘备为此非常憋屈,他刘备想利用这次御驾亲征的机会,显示自己统帅三军,驰骋沙场的文韬武略;告诉他的部下,他刘备离开了诸葛亮同样能攻城略地;告诉诸葛亮,你不要太神气,没有你诸葛亮的日子,我刘备同样能纵横天下,以此发泄憋屈之气。这些,并不是我妄加揣测,刘备对诸葛亮的不满,对于以上的分析是有根据的。
刘备曾在部下马良面前公开表露过。马良随刘备出征,他们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马良说,‘近闻诸葛丞相在东川,点看各处隘口,恐魏兵入寇。陛下何不将各营移居之地,画成图本,问于丞相?’先主曰,‘朕颇知兵法,何必又问丞相?’”这一问一答,透视两条信息。一是部下马良还是相信军事孔明,不大相信身边统帅刘备。二是刘备对孔明有所不满,对马良也有所不满,都有不屑的味道。马良又曰,“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望陛下察之。”马良搬出古人的忠告,刘备才勉强同意,“卿可自去各营,画成四至八道图本,亲到东川,去问丞相,如有不便,可急来报之。”刘备原来对孔明军师是言听计从,这次不但没有听从孔明反对出兵东吴的建议,而且从言谈中表露出对孔明的怨言。
二、不得不战。
本来这次出兵东吴,在刘备看来,理由充分、义无反顾、不得不战,但由于部属的反对,使他犹豫不决而痛苦,再加上军师孔明对这次出兵东吴态度暧昧,使他更加痛苦。孔明对这次刘备出征东吴作壁上观,刘备心知肚明,由此引起了刘备更加深刻地痛苦思索,做出了一个更加坚定的决定,那就是对东吴不得不战。
为关羽报仇是导火索,是表面原因;讨要荆州、教训孙权是一个目的,不是主要目的。赌气给孔明看也是做做样子,出出憋在心里的那口闷气,也不是根本目的,只是最初的目的。现在不得不战的根本目的是想借讨伐东吴练兵,培植新生代,为政权顺利过渡到刘禅储备人才。
除了孔明不配合,刘备从孔明那里感觉到了危机外,刘备还从现实中感觉到了危机。那就是跟随他的老部下已是七零八落、明日黄花了。恩若兄弟的关羽、张飞,已经不在人世。目睹蜀汉人才匮乏,所以,刘备不得不借出兵东吴练兵,培植新生代。
从这次出兵东吴的人员配置状况来看,从攻城略地的战争实践来看,打头阵的、冲锋陷阵的都是新生代。说白了,主要是关羽、张飞的后人关兴、张苞等,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窥见刘备的真实意图。而且刘备对这些新生代的表现洋洋得意,刘备对关兴、张苞等人屡立大功无限感慨地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进一步佐证了刘备有意栽培新生代的意图。这也是现实给刘备带来的危机感。从他刘备自身来看,刘备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已年过六旬,时间与精力都不允许他蹉跎,况且,刘备历来就是一个有紧迫感的英雄。
刘备当年寄居在刘表那里,就为此掉下过伤感的眼泪。《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有如此记载,“刘备见自己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泪下,刘表见玄德有泪容,怪闻之,玄德长叹曰,备往常身不离鞍脾肉皆散,今久不骑,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德不建,是以悲耳。”过去,为髀肉复生而感岁月蹉跎,老将至矣而流泪,今天,到手的荆州 复又被人夺走,刘备能善罢甘休吗?更因他明白他的荆州,在他手上丢失,不在他手上收回,那么靠刘禅是没有指望的,刘备感觉到自己一天天老去,如不趁此时收回荆州,也许,老天不会给他机会了。他更明白不加快人才培养,蜀汉政权会因后继无人而自毁长城。因此刘备要迫不及待地出兵东吴。
有人也许会问,出兵东吴,如果只是为了练兵,那么出兵北伐,不也能练兵吗?而且出兵北伐,在蜀汉内部是人心所向。不错,出兵北伐,也能达到练兵的目的,也能达到培养新生代的目的,但是,相对出兵东吴来讲,出兵北伐,难度更大,一是曹魏势力大,二是路途艰险,三是理由没有出兵东吴如此直截了当。至于第三点似乎为大多数人不可接受,但其一、二两点是不应该怀疑的,因为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最后,把在自己累死在五丈原。也因此掏空了蜀国。由此来看,当时,刘备出兵东吴相比出兵北伐是比较清醒、明智地选择。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刘备出兵东吴的真实目的。由于现实带给他的危机感,由于自身带给他的紧迫感,他终于做出痛苦的决定,面对东吴,刘备不得不战。
可惜的是关羽自负丢了荆州,丢了性命!刘备也因为自负,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最后落得白帝城托孤!
历史真无情,对于自负、赌气者让他们自食其果!
刘备为什么不听诸葛亮劝告坚持伐吴?
因为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而他又被吴国给杀死,再加上刘备又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所以他才会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去伐吴。
刘备为什么不顾一切要去讨伐东吴,就连自己的初衷都忘了吗?
一、荆州的位置很重要,如果荆州能掌握在刘备之手,刘备在北伐中原时,就可以利用荆州便利的交通条件,向曹魏的统治中心发起攻势。况且荆州虽然残破,但是发展潜力尤在,荆州可以成为刘备集团提供人员和物资补给的基地。因此,刘备才一定要夺回荆州!二、刘备要为关羽复仇(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既然刘备和...
为什么刘备要不顾一切的去讨伐东吴?到底想要干什么?
2、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刘备在讨伐东吴之前,自己已经有了川蜀之地,荆州刚刚被东吴夺取,所以此时的刘备十分想再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因为这时候东吴相对比较弱,刘备势力比较强大,如果一举灭了孙权,有了荆州和江东之地,那么这时候三分之二的天下就是刘备的,那时候他再一举灭了曹丕,匡扶汉室,指日可...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为何他不听劝阻执意要去讨伐东吴?
到底要不要为关羽报仇,要不要收回荆州,要不要教训孙权,要不要出兵讨伐东吴?刘备经过痛苦地思索,认为理应一战,其理由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为义而战。向天下表明,关羽是我刘备的生死兄弟。关羽是刘备桃园结义的兄弟,结义时的誓言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关羽为...
张飞死后,刘备为何一意孤行讨伐东吴?
可是他依旧坚定的要讨打东吴,其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他要为关羽张飞报仇雪恨;第二,他没有攻打曹军而且攻打东吴是因为他认为东吴比攻打曹军的成功率要高,第三,荆州是一块重要的军事基地,谁占据了它谁就会有说不完的利益,荆州是个好地方。关羽死了,荆州也永远地失去了,这让刘备受到重创是非常...
为了光复汉室,关羽发动樊城之战,刘备却为何执意于讨伐东吴呢?
刘备还未从汉中大捷的喜悦中走出来,便听闻东吴夺荆州杀关羽的噩耗,不由得气急攻心,不顾大臣们的苦苦劝告,执意讨伐东吴。首先,刘备恨东吴的背信弃义,为关羽复仇 虽然刘备心里也埋怨关羽为何不告知自己此次行动计划,好让他提前做出部署,但是即便关羽在樊城打败了,至少还可以退到江陵,如果不是东吴背后...
为什么刘备一定要讨伐东吴
益州山川险阻,易守难攻,作为守成的大后方非常理想,但要光靠益州这点地盘去跟曹魏、孙吴争夺天下却又远远不足。荆州的得失可以说关系到蜀汉的生死存亡,因此刘备兴兵讨伐东吴自然就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此外,刘备认为当时蜀汉的实力尚且不是曹魏对手,但打东吴却是绰绰有余,所以他在挥师东进的过程中...
刘备为什么决定讨伐东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吗
当时刘备不顾所有众的臣的反对,一心决定讨伐东吴。当时成功的几率并不大,而且所有人都反对,但是刘备却是一意孤行。除了为关羽报仇,还因为他想收复荆州有争夺天下的决心,同时他的年纪已大,想在有生之年让其它两个国家看看蜀汉的实力。一、想要一统天下的决心要知道张飞被害之后,刘备只是平淡的说了...
刘备征讨东吴,所有人都竭力反对,为何他不听劝告?
刘备征讨东吴,表面上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实际上是是他野心膨胀的一次体现。也正因为征讨东吴失败,蜀汉的局面陷入被动,再无争夺天下的可能。在征讨东吴之前,蜀汉的势力达到了巅峰,一方面,刘备对魏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占据了汉中,另一方面,关羽拿下襄阳樊城,威震华夏,甚至一度逼得老曹操要迁都。如...
明眼人都知道应该去伐魏,为什么刘备执意伐吴?
好在最后终于称帝,那么问题来了,斥曹操为逆贼,自己前去讨伐才是名正言顺,并且照当时的情形看,是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可刘备却执意要跑去伐吴为兄弟报仇,手下众人多次规劝都没用。对比一下知道汉献帝和关羽死时的表现,这就有点矛盾了。其实他当时可能对汉献帝的死还真没啥感觉,做这个决定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