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从空间上说,群山环抱,一片寂静,好似万物都不存在的远古;从时间上说,无所思虑,无所用心,一天就好像是一年。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一切仿佛都已凝固,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人事的搅扰,没有烦恼的萦绕,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以下就具体写其顺适:春天不是就要过去了吗?没关系,春去春来他本就认为是大自然的正常运行,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照样喝得痛快;鸟啼不是打破了山间的静寂吗?也无妨,在他听来,与树头清风,草中虫鸣也没什么两样,总是天籁,不妨高眠。三、四句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眠”字写。“躲进小楼成一统”,世味进不来,当然也就闻不到,这是饱尝世味之人的辛酸之言,也是他在这特定的时空中所体悟到的价值观。另外,盛夏时分醉卧当然已用得着竹席,但这得到清凉的,哪里只是身体呢?正是由于进入了这种顺适之态,所以即使是作诗这样的超功利之事,他也是无可无不可:“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梦中得句似得而实失,拈笔忘筌(用《庄子》“得鱼忘筌”之典)似失而实得,他就是这样领会了人生哲学上的辩证法。这首诗是作者谪居惠州所作,另有作于同时的《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可以参看:“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其中所透露出的禅意,与此诗正是相通的。
本诗的“诗眼”是“醉”。全诗以“醉”为中心,因为诗人终日喝酒麻木自己,才有了下文“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的感叹。
唐庚此诗造意古朴,对仗工稳,韵味悠长,令人咏叹再三,不忍释卷。诗中描写了诗人在初夏之时的日常起居生活,意境幽美。炎炎夏日,昼长难度。谪居深山之中,面对寂寂青山,少不了独酌花间,残红点点,也足以让人陶醉;好鸟声声,婉转动人,仿佛催眠曲曲,诗人免不了多喝几杯,不觉之间睡意顿生,好在竹凉席是现成的,诗人在这鸟语花香中很快进入了梦乡。在睡梦中,诗人的思绪并未停止,诗兴亦信马由缰,于是佳句亦奔涌而来。然而遗憾的是诗人醒来之后,提起笔想把那些梦中频得的佳句写下来时,却又只剩下片鳞只爪,不知从何写起了。此种境况,即所谓“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大凡诗人都有这种提笔忘言的体会。
可是对于诗后有关“拈笔又忘筌”的注释,笔者认为不甚妥贴,似可商榷。对“拈笔又忘筌”的注释,编撰者主要采用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中对该句的注释。钱钟书是当代学界泰斗,著作等身,令人钦佩,其《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都是学界公认的极有价值之学术著作,其新颖独到之见解,发垄耳振聩,令人耳目一新,笔者也因此获益良多。然智者千虑,有时亦难免一失,在《宋诗选注》中,钱先生注“拈笔又忘筌”句曰:“提起笔来写又忘掉怎样说了。筌借作诠。”细研钱先生对该句的注释,笔者认为钱先生对该句的注释似是而非,值得商榷。“忘筌”一词源于《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现代汉语大词典》对“筌”字的注释是:指用竹或草编的捕鱼之工具。“得鱼而忘筌”即捕到了鱼而忘记了捕鱼的工具,比喻的是达到了目的却忘记了所凭借的手段。“忘筌”即为“忘言”之意。“拈笔又忘筌”也就是说提起笔来又忘记怎样写了。
历代诗人用此典者甚多,如晋嵇康《赠秀才从军》“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唐骆宾王《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诗:“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张正元《临川羡鱼》:“结网非无力,忘筌自有心。”白居易《和李渣州题韦开州经藏诗》:“观指非知月,忘签是得鱼。”贯休《渔家》:“但得忘筌心自乐,肯羡前贤钓清渭。”郭沫若《新旧与文白之争》也说:“我们读书求学的目的,要在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筌。”
以上例举要而言之也说明,“忘筌”即为“忘言”之意。
由此观之,唐庚《醉眠》诗中“拈笔又忘筌”中的“忘筌”,亦如上述诗人一样是用《庄子。外物篇》“得鱼而忘筌”这个典故。“忘筌”,即是“忘言”,而所忘之言,即是上句“梦中频得”之“句”,若依钱先生的解释,“筌”借作“诠”,当“说”讲,表面上看,似亦可通,但细加推敲,所谓“提起笔来写又忘掉怎样说了”,其实是“提起笔来写又忘掉怎样写了”,而写什么呢?显然是上句“梦中频得”之“句”也。
⑴太古:远古,上古。《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故不抇也。”唐韩愈《原道》:“曷不为太古之无事。”
⑵小年:将近一年。用以形容时间之长。清查慎行《虞山钱劬谷属题采药图》诗:“小年长日正迟迟,算是樵柯欲烂时。”
⑶馀花:残花。馀(yú):剩下的。南朝齐谢朓《游东田诗》:“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⑷不妨:表示可以、无妨碍之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
⑸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唐韩愈《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⑹时光:时间;光阴。唐张祜《破阵乐》诗:“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簟(diàn):竹席。便:适宜。
⑺得句:谓诗人觅得佳句。唐周贺《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谏诤余。”
⑻拈(niān):用手指拿东西。忘筌(quán):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通“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晋何劭《赠张华》诗:“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山上一片寂静,好像太古时候一般;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过一天就好像度过了一年。
暮春依然还有些花朵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03130开放,使我还可以在醉酒时赏花;鸟儿婉转的啼鸣,并不妨碍我安眠。
尝尽了人世滋味后,我掩上了门扉,这时节躺在竹席上非常适宜方便。
经常在梦中想出优美的诗句,可当拿起笔时,却又忘了该用什么语言。
《醉眠》
[宋]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1、“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一联,表达了厌恶官场的世态炎凉、追求恬淡的心境.其中,“世味门常掩”表明作者对“世味”(官场世态)的厌恶,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后句“簟已便”是因为正值盛夏时光,诗人醉卧竹席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
2、《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唐庚的诗师承苏轼而自成一家,形成细密工致的独特风格.但唐庚为诗,重推敲锤炼,近于苦吟,与苏轼的快意放笔又大不相同.这首诗是作者谪居惠州所作,正体现了这一点.
首联领起全诗,语意淡白,却又韵味十足,虽未写“醉”,却处处显出意境苍茫、神态优游的“醉”意.连绵起伏的山势,一如绵延不断的“太古”,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一切仿佛都已凝固,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人事的搅扰,没有烦恼的萦绕,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
颔联笔锋一转,由宏大转向微观,转而写个人生活中“余花”与“好鸟”.春意阑珊,花已凋残,但诗人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照样喝得痛快;鸟啼打破了山间的静寂,也并不妨碍诗人午后酣眠.诗人融情入景,又不露痕迹.
颈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眠”字写.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的舒适;其实说的是心清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心气平和的写照.
尾联与首联呼应,“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得句”正表明诗人平日不管吏事俗务,而专于文字之癖中自得其乐.“忘筌”,一语双关:“筌”通“诠”,“忘筌”即“忘言”;“忘筌”又暗合庄子“得鱼忘筌”的典故,梦中得句似得而实失,拈笔忘筌似失而实得,他就是这样领会了人生哲学上的辩证法.失去的是“梦中句”,得到的则是无所为、亦无所求的悠然忘我之境.句中不见“失”的遗憾,只有“得”的欢欣.
本诗将旷达、逍遥的意味蕴藏在简淡的诗句内,读来颇具深意.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yóu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居住在山阴,一次晚上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玄石戒酒
1、原文
昔有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若熏灼,肌骨如蒸煮,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友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满月,同饮者携酒至,曰:“试尝之。”始而三爵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玄石忘其故,卒死于酒。性之所耽不能绝者,皆为玄石类也,悲夫!
2、译文
从前有一个叫做玄石的人喜爱喝酒。(他有一次)喝醉了,五脏如同被烧灼火烫,肌肤骨头如同被蒸煮得要断裂,没有什么药可以解救,三天后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
他对别人说:“我这才知道酒可以喝死人,我不敢再饮酒了!”过了不到一个月,他的酒友来到,劝他说:“试着少喝点酒。”于是,他喝了三杯。第二天他喝了五杯,再后一天喝了十杯,再后一天改用大杯了。(玄石)忘记了之前差点醉死的教训,最后还是因为酗酒而丢了性命。
玄石这样的酒鬼,嗜酒如命是他的本性,因此让他戒酒根本办不到。
扩展资料:
该篇出自(明)刘基《郁离子》卷七
1、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2、《郁离子》
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思想内容以道为本兼与儒家相结合。立意与行文变幻奇诡,颇得庄子精髓。嘉靖丙辰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合刻於开封。
刘基认为万物有道,道不可逆;二、物有两极,对立统一;三、理一分殊,探其本质;四、智胜于力,知所未知;五、以物以理,取象思维。思维深得道家思维的精髓。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醉眠·唐庚》原文与赏析
颔联写醉与眠,入题。“余花”句说观赏残花饮酒,仍然可以助兴;“好鸟”句说动听的鸟叫恰恰可以伴眠(亦“禽鸟通梦寐”意)。这是表明酒能引睡,眠可忘忧的淡泊情怀。颈联进一步写醉眠原因。“世味门常掩”,话语平常,含义却深。“世味,”指对经历世事有所体味;“门常掩”,指不愿同外人来往。
唐庚唐庚诗作
醉眠,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春归,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在醉眠的诗句中,作者描绘了一幅雨天春归的景象。雨滴在黑夜里飘落,春...
山静似太古 日长如小年翻译
这两句诗的翻译是:山里静悄悄的好似回到远古时期。一日的时间很长如同过了一个小年。
醉眠古诗赏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山静似太古①,日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作者醉眠醒来时,描绘了山上没有半点声音和人烟好像太古时候一般一片寂静,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以及人清闲得有些偏懒的情景。
唐庚醉眠文言文翻译
2. 醉眠的注释译文 ⑴太古:远古,上古。《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故不抇也。”唐韩愈《原道》:“曷不为太古之无事。” ⑵小年:将近一年。用以形容时间之长。清查慎行《虞山钱劬谷属题采药图》诗:“小年长日正迟迟,算是樵柯欲烂时。” ⑶馀花:残花。馀(yú):剩下的。南朝齐谢朓《游东田诗》:“鱼戏...
醉眠的介绍
《醉眠》是宋代诗人唐庚的作品。此诗作于作者醉眠醒来时,描绘了山上没有半点声音和人烟好像太古时候一般一片寂静,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以及人清闲得有些偏懒的情景。全诗造意古朴,对仗工稳,通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事显而情隐,富有禅意。
遥远如太古是什么意思
【翻译】山上一片寂静,好像太古时候一般;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过一天就好像度过了一年。暮春依然还有些花朵开放,使我还可以在醉酒时赏花;鸟儿婉转的啼鸣,并不妨碍我安眠。尝尽了人世滋味后,我掩上了门扉,这时节躺在竹席上非常适宜方便。经常在梦中想出优美的诗句,可当拿起笔时,却又忘了该...
山静日长表达了什么
“山静日长”表达了山中静寂,时间过得很慢。“山静日长”指在山中闲居,出自宋·唐庚《醉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原文节选: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
醉眠 古诗赏析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醉眠》[宋]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1、“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一联,表达了厌恶官场的世态炎凉、追求恬淡的心境。其中,“世味门常掩”表明作者对“世味”(官场世态)的厌恶,只想紧掩门户,远离...
醉眠的作品鉴赏
古人作诗,常追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圣俞语)的理想化境。唐庚的这首小诗,外表平淡无奇,内中自具深意。这首诗以“醉眠为题,其实写的是一个独酌——醉眠——梦醒的完整过程。一个春末夏初的日子,诗人在山林环抱的居所中独酌,空山幽静,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