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我想到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人生的路有多条,只要你去选择,都有各种可能的尝试。
其中“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有感。

故事发生的背景在于:
刘备被曹操打败,即败当阳,走夏口之际,
曹操给孙吴去了一封书信,
要求孙吴称臣,不要掺和刘备的那档子事情。

“外事不决问张昭”的张昭等一帮谋士,极力劝说孙权投降,
美其名曰,是先投降,又以备时机再做行动,

但是鲁子敬以及周瑜、黄盖等一帮老臣武将们,要求战死沙场也不投降。

孙权的内心也是不愿意称臣的,因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张昭等人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
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
孙权很清楚的知道,
荆州的刘琮为了保持自己的地盘和性命不得不投降,
结果之后5天都没到,就被害了。

而自己的实力远远强于刘琮,想必曹操会更加忌惮,那样还有活路么。

这个时候诸葛亮告别刘备,来到东吴联盟,
第一:他故意告诉孙权曹操的实力有多大,引起孙权的注意;
第二他又故意激怒周瑜,讲述曹操与曹植父子的铜雀台锁二乔的故事;

然后再讲述曹操的兵力虽多,但是是一群乌合之众,而且北方的军队不适合水战,此时是冬天,胜算的可能性很大,来激励孙权抗曹的决心。

一帮老夫子围攻诸葛亮的时候,只见他不慌不乱的回答,
先把领头的张昭拿下,后面才能控制住局面,
而这么一大帮老臣都是有备而来,
那些理由和论据都提前练了很久,一个接一个,没有丝毫空隙留给诸葛亮。

诸葛亮的表述主要集中在:
陈述自己主公刘备的仁义所在;
自己志向的远大和能力的超群;
对方的投降派的嘴脸一一表述。

即赞扬了主人,肯定了自己,又贬低了对手,让对方哑口无言。

其实最主要的是孙吴的孙权他本身不想投降,所以才有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机会,否则孙权直接下命令,向曹军投降和解就好了,何必让诸葛亮来,封住这悠悠的儒士们的口舌。

因此刘备与孙权联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的一致,唇亡齿寒;
如果刘备的力量被彻底消灭,孙权就是下一个刘备,下一个被消灭的对象;

而如果两家联合起来抗曹,即使不能笑到最后,至少还能延续一段时间,没有那么快被吃掉。

如果运气好的话,还有翻盘的可能。

鲁肃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因此才会被当做使臣和信使去和刘备一帮沟通。

在诸葛亮草船借箭中,鲁肃把诸葛亮的所有的表现都一一表述给周都督,
但是唯独对诸葛亮再三恳求他保密的要20艘小船,数百名军士,以及稻草人等等这些细节没有反馈给周都督。

如果鲁肃真的没有一点底线和信任,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划,会不会被周瑜的暗中捣乱给搅局了呢。

在这一章节中,周瑜曾大怒的拍桌子,孙权也大怒的拍桌子(用宝剑砍去桌子的一角),这两人的情绪波动都很大,
周瑜是因为听到曹操觊觎自己的妻子和大姨子(大乔小乔两姐妹),士可杀不可辱,因此他大怒,具体表现拍桌子;

而孙权听到那帮老臣们还在叨叨的说投降吧,投降多好多好的时候,才抽出自己的龙泉宝剑砍掉桌角来立誓,绝对不投降的盟誓。

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人,都不会乖乖投降,更何况江东之地,经历了孙家三代父兄基业,怎可白白拱手让人。

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曹操有了后面的“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刘备和孙权双方合作之后,才有了借东风,火烧赤壁的故事。

周瑜这人,因为诸葛亮比他智谋更加高深,比他情绪更加稳定,就暗下杀心,这点不符合他这位风流倜傥的人物形象的。

他几次动了杀心,要去除这位比他更有能力的人,可是天下的谋士那么多,有才华的人更多,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要做的是正视自己的能力,
允许自己失败,
允许自己技不如人,
允许自己向别人学习和请教。

要是这样,也不至于有诸葛亮一气周公瑾,二气周公瑾,三气周公瑾的典故。

一个能够掌控我们情绪的人,才是比我们更加高明的人,不管对方的三言两语也好,对方的出手行动也好,都不应该成为干扰我们情绪的理由。

因为真正能控制住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不要让别人成为我们情绪的主人。

读完这个章节,我还意识到,无论哪个团队,都有文臣武将不和睦的事情,
文臣谋士看不起武将们头脑简单,
佂杀疆场的武将们看不起文绉绉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
比如说黄盖老将与张昭等人的口舌之争;
关张二兄弟在博望坡之战前的惫懒,竟说出让孔明去打仗的话;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磨合,来证明谋士有谋士的作用,武将有武将的不可替代,
让双方完美的配合,默契的配合,才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技能。

一个好的团队,必须有自己追求信奉的东西,比如说:仁德、信任、平等等。

有了这些,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才一视同仁,按标准来行事,一旦有凌驾于条例之上的负有特权的人或者事情的存在,就会击溃整个团队。

比如说:临死前还要喝蜜水的袁术;
华容道用伤兵残兵来填沟壑的曹操;
把小阿斗狠狠摔向地面的刘备。

前两者将自己的生死安危看的至关重要,
后者把自己大将的性命,看的比自己的骨肉重要。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抓了一幅好牌却把牌打得稀巴烂。

每个人都不想和自私的人一个团队,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公平正义,受到限制和约束。

李二姐 写作于 2019-5-27 晚上11:00分

从"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我想到的
在诸葛亮草船借箭中,鲁肃把诸葛亮的所有的表现都一一表述给周都督,但是唯独对诸葛亮再三恳求他保密的要20艘小船,数百名军士,以及稻草人等等这些细节没有反馈给周都督。如果鲁肃真的没有一点底线和信任,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划,会不会被周瑜的暗中捣乱给搅局了呢。在这一章节中,周瑜曾大怒的拍...

三国演义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的见解
所以今后研究诸葛亮,我觉得还可以从这方面多下些功夫,研究研究他的心态,研究研究他的思想深处是不是有几种因素混合在一起的,而不仅仅是一个讲严刑峻法的人。当然现在我们老百姓心目中的诸葛亮就是羽扇纶中的那种形象,这当然是从小说、戏剧里边来的,这说明小说戏剧对于宣传历史人物,对于进行历史教育还是很有用的。

三国演义四十三,四十四回内容各200以上概括
1、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诸葛亮和鲁肃到达吴地,和孙权的谋士舌战,将他们认为降曹的理由一 一推翻,和孙权讲了此战成功的方法,让孙权相信只有对抗曹操,才能保住东吴。而鲁肃又进一步说明不能降曹的原因,鲁肃便让周瑜回来,劝孙权抗曹。2、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感受
我手里的羽扇是诸葛亮的一个象征,在舌战群儒里,这把扇子有不同的运用方式,这反映出诸葛亮的思维变化之快,对不同的诘难采用的对答方式也不一样。比方说对张昭,因为他是东吴的重臣,一定要先说服他,所以诸葛亮的对答非常详细,引经据典,详陈事实,有理有据,最后张昭说不出话来。接着对一...

三国演义88回读后心得大全
诸葛亮可以说是天才,是当时的智多星,他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仿佛所有的战争都在她的意料之中。“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这回中,诸葛亮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讲诸葛亮被鲁肃请到孙权的大殿上,大殿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他们看见诸葛亮,都认为他只是军师,没什么才能,...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论技巧
在《三国演义》书中,该故事出现在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三国演义》的原文出发,来分析、归纳和探讨一下诸葛亮舌战群儒时的辩论技巧。 (一)张昭 “舌战群儒”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是张昭。就我个人看来,张昭是其中比较聪明的,他的话很有辩论技巧。 他一开始便...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诸葛亮和鲁肃到达吴地,和孙权的谋士舌战,将他们认为降曹的理由一一推翻,和孙权讲了此战成功的方法,让孙权相信只有对抗曹操,才能保住东吴。而鲁肃又进一步说明不能降曹的原因,鲁肃便让周瑜回来,劝孙权抗曹。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周瑜回来后,鲁肃带的...

三国演义每回及读后感500
东吴孙权商议御操之策,鲁肃请往江夏说备共搞曹操.诸葛亮同鲁肃离江夏往柴桑郡.●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东吴张昭等力主投降,鲁肃不同意,权倾向于鲁肃.诸葛亮辩倒群儒.东吴粮官黄盖和鲁肃引孔明见孙权.诸葛亮用言语激孙权,孙权变色入后堂.亮怪孙权不门已破曹之策.肃又引出堂孔明入后堂叙话...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东吴张昭等力主投降,鲁肃不同意,权倾向于鲁肃. 诸葛亮辩倒群儒. 东吴粮官黄盖和鲁肃引孔明见孙权. 诸葛亮用言语激孙权,孙权变色入后堂.亮怪孙权不门已破曹之策.肃又引出堂孔明入后堂叙话. 孔明向孙权说明操兵弱点孙权联合可破敌曹操的道理.孙权信其言. 张昭等人又力主投降...

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的翻译!急!
二、诸葛亮以其雄辩之才,成功地说服了东吴的群儒。三、东吴的粮草官黄盖和鲁肃引荐诸葛亮见孙权。诸葛亮通过言辞激怒孙权,导致孙权情绪激动地退入后堂。四、诸葛亮对孙权衡量利弊、犹豫不决的态度感到奇怪,因为孙权本可以趁曹操弱点尚未显露时攻击他。五、鲁肃再次将诸葛亮引出后堂,孔明向孙权详细说明...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