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论述一些宏观经济学政策或推荐一些好书!
加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结合现在的世界经济!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经济及其政策的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很不一样。要解释什么是宏观经济学我觉得我就不如百科全书,但我可以给你推荐几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1、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世纪出版集团、格致出版社)。不是很有名,但是言简意骇,切合国情,非常好读,而且后面的现代理论介绍很有深度。
2、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茨《宏观经济学》。美国流行的经济学教材,非常全面,但是中译本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翻得很差,建议看一看英语原版——东北财经出版社有引进第十版。
3、巴罗《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与前两本的视角很不一样,完全是新古典的,把宏微观统一起来的经典尝试(微观和宏观的分裂很长时间里是个令经济学家争议的问题),机械工业出版社译本比较好。最近上海世纪出版格致高教翻译出版了巴罗《宏观:现代观点》是另一本,比较简单,看不看无所谓。
同样用新古典理论写宏观的还有威廉姆森的《宏观》,人大版,这本比较通俗,可能对初学者来说比巴罗的更友好,更易接受。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是国内考验用的够广泛的一本,通俗且有点平庸,凑数参考。
5、最后曼昆这样的新凯恩斯主义者有中译本《宏观》,总体上比较保守,也比较简单,不是最好的,但是可以读一下,毕竟曼昆的教材总以课外材料多取胜(注意:曼昆的《宏观》不是他的《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后者是中国人把《经济学原理》分成了两部分造出来的)。
(曼昆《经济学》、鲍默尔和布林德《经济学》的宏观分册都很简单,几乎没什么内容,适合不学这个专业但有兴趣的人。)

以上就是可以读的书,市面上还有很多,这样的话先入了门,跟班上课,然后再比较鉴别。但以上推荐的书是很有价值的,建议作为常备书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0
宏观经济学政策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财政政策,另一个就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一边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只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而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及中央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改变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等。
我觉得首先要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通论》,再去读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名著。
从目前来看,我觉得世界经济不好说,当我们可以借用我们国家目前的政策来看,第一就是我们国家已经连续五次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强货币的流动性这属于货币政策,第二就是4万亿的大手笔投资,同时运用政策以扩大内需,这属于财政政策。

参考资料: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部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2-31
国家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财政政策;第二是货币政策。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可以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说政府的支出扩大,政府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今年出台的4万亿投资刺激经济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全球经济危机,经济低迷,正好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时候。积极的财政可以可以带动投资,间接的拉动需求,从而扩大就业岗位。而当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就要采取收缩的财政政策,以防止经济过热。当国家的物价上涨过快即通货膨胀的时候,央行就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紧缩货币就是受尽银根,以提高银行的利率,从而使货币的流动性降低,减少需求,物价就会下降。当国内需求过少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从而降低投资的成本,因此扩大内需。所以财政政策经常要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现在经济危机,国家出台刺激的财政,扩大投资规模,而央行的宽松货币可以使利率降低,从而使投资的成本降低,两者同时使用,效果不同反响。
关于经济学的书可以使用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地18版作为参考,宏观经济学的就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作为参考。国内的比较好的教材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
第3个回答  2008-12-31
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ic 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有计划的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从西方国家战后的实践来看,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项。

2、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它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如下作用。

3、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运用其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而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4、严格地说,宏观经济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除此以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属于微观调控,所采取的政策都是微观经济政策。

5、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达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式上分为生产资料(机器、原料、材料和燃料等)和消费资料(食物、衣服、住房、日用品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即IS—LM模型。该模型说明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利息率和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并且指出了模型中的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变动会对均衡的利息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产生何种影响。该模型是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工具。

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不同。LM曲线可以呈现水平、递增和垂直三种形式。据此,可以把LM曲线划分为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主义区域。
在凯恩斯区域,IS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最大,而LM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因而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在古典主义区域,IS变动只影响利息率,不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而LM变动则对国民收入产生最大影响,因而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在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影响均衡国民收入和利息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效。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短期的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需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作调整,不宜长期化,因为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国的经济形势,不仅取决于国内的经济走势,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的走势。

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急则治标”是指运用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处理短期经济问题,如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应付外部冲击等;“缓则治本”是指通过结构政策与经济改革处理长期经济问题,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远期战略相一致的政策组合。
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失业意味着稀缺资源的浪费或闲置,从而使经济总产出下降,社会总福利受损。因此,失业的成本是巨大的,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2、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价格指数又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NP deflator)三种。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所谓低,就是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它包括: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高越好。这是因为经济增长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的适度增长率。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静态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动态平衡,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内的国际收支均衡。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于商业动机,为追求利润或其他利益而独立发生的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被动平衡,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帐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同时由于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以上四大目标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济增长。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两难选择。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紧缩财政和货币,由此又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又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已难以避免的。再如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这里的国内均衡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国际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内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由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国际经济政策。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它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以凯恩斯的总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制定的,是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它的基本政策有实现充分就业政策和保证物价稳定政策两个方面。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也就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措施,刺激总需求增长,克服经济萧条,实现充分就业;在有效需求过度增长的情况下,也就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政策措施,抑制总需求,以克服因需求过度扩张而造成的通货膨胀。

2、供给管理

供给学派理论的核心是把注意力从需求转向供给。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成本。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即经济潜力的增长。供给管理政策具体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人力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

1)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过限制工资收入增长率从而限制物价上涨率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资和物价管理政策。之所以对收入进行管理,是因为通货膨胀有时由成本(工资)推进所造成的(参见成本推进的通胀)。收入政策的目的就是制止通货膨胀。它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工资与物价指导线。根据劳动生产率和其他因素的变动,规定工资和物价上涨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规定工资增长率。企业和工会都要根据这一指导线来确定工资增长率,企业也必须据此确定产品的价格变动幅度,如果违反,则以税收形式以示惩戒。二是工资物价的冻结。即政府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工资与物价,这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时期采用,在严重通货膨胀时也被采用。三是税收刺激政策。即以税收来控制增长。

2)指数化政策。指数化政策是指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收入的名义价值,以使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主要有:一是工资指数化。二是税收指数化。即根据物价指数自动调整个人收入调节税等。

3)人力政策又称就业政策。是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市场结构,以减少失业的政策。主要有:一是人力资本投资。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向劳动者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与身体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二是完善劳动市场。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和增加各类就业介绍机构,为劳动的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而完全的信息,使劳动者找到满意的工作,企业也能得到其所需的员工。三是协助工人进行流动。劳动者在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流动,有利于劳动的合理配置与劳动者人尽其才,也能减少由于劳动力的地区结构和劳动力的流动困难等原因而造成的失业。对工人流动的协助包括提供充分的信息、必要的物质帮助与鼓励。

4)经济增长政策。主要有:一是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劳动力数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励移民入境等;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方法有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二是资本积累。资本的积累主要来源于储蓄,可以通过减少税收,提高利率等途径来鼓励人们储蓄。三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重点。四是计划化和平衡增长。现代经济中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增长是经济本身所要求的,国家的计划与协调要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实现。

3、国际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政策是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现实中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是开放的,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互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容(即国际收支平衡),其他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政策,而且也有赖于国际经济政策。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中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

推荐读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曼昆的新凯恩斯主义者有中译本《宏观
曼昆《经济学》、鲍默尔和布林德《经济学》的宏观分册
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

参考资料:唐树伶,张启富.《 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

第4个回答  2021-01-22

宏观经济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目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是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是: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体系,即整个社会的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等总体经济问题。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2、中心理论不同: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论,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经济增长、就业水平、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区别: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2、基本含义区别: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而是这些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这样,宏观经济学就要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

简述: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框架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微观经济学区别: 1. 政策应用:宏经学家提出货币政策等建议,微经学家提供定价等意见。 2. 分析方法:宏观总量分析,如国民生产总值等;微观个量分析,如供求曲线等。 3. 研究对象:宏观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微观个体和市场现象。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为...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均衡分析法、总量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1、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支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5、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什么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国民经济,其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宏观经济理论涉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