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手握重兵的曾国藩,为何不像袁世凯一样,来个“黄袍加身?

如题所述

如果没有曾国藩的话,满清就江山可能就要被太平天国运动弄倒了,那时天下可能是姓洪的了。可曾国藩没有给洪秀全这样的机会,他率领的湘军成功地打赢了太平军,攻克了南京。当时的曾国藩,可以说是拥兵30万,占据了中国的大半江山,曾国藩也成为了满清入关以来汉族官僚中权势最大的官员。

此时,曾国藩的弟弟和下属都叫他“黄袍加身”,毕竟这天下本来就是汉人的。面对着一生中最大的抉择,曾国藩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没办法他只能辜负众人的用心良苦,也只能放弃自己创造曾氏王朝的机会。

在我们看来,或许这位手握重兵的曾大将军,只要振臂一呼,就可能有很多人跟着他走,然后他就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帝了,难道曾国藩就没有想过要当皇帝吗?

就曾国藩“黄袍加身”这件事,其弟曾国荃是觉得可行的:首先曾国藩是两江总督,然后再加上个左宗棠,再来个李鸿章,三个现任的总督还怕拿不下大清的江山吗?何况我们手上有20万精兵,再加上李秀成招降的10万太平军,怎么样都可以攻破京师啊!

可在曾国藩看来,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呢?左宗棠是不甘居人之下的,我要当皇帝,他能甘心辅助嘛;至于李鸿章虽然说是我的学生,可一旦我有反清复明的心,他就会马上倒戈相向的;至于李秀成不过是一只丧家之犬,太平军又怎么会听他的呢?再说了,朝廷其实是一直在堤防着我的,一旦我有所行动,马上就会被打上造反的罪名。

其实,事情就像曾国藩所想的一样,本来曾国藩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是可以封王的,而且咸丰帝的遗言也是如此。可慈禧却硬生生地只给曾国藩记了个一等侯,还下令让他尽快回京复命。

当了几十年官的曾国藩是深深地明白为官之道的,他也早就有了急流勇退的意思。毕竟自己当权了这么久,手握20万精兵,怎么能不让朝廷生疑呢?所以在回京师复命时,曾国藩选择了告老还乡,主动交出手中的兵权,并且还提出要裁减湘军,以此来消除朝廷的疑虑。而曾国藩这样急流勇退的方式,也保全了一族的性命。

说起曾国藩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作为清朝的四大重臣曾国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呼风唤雨。特别是清廷开始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曾国藩的湘军迅速崛起,也是清政府可以以依靠的唯一军队。我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已经使内外交困的清政府风风雨飘摇此时如果曾国藩起兵造反必定会给腐朽的清政府致命的一击。

如果说曾国藩没有黄袍加身的想法那也是不可能的,曾国藩是个读书人他自然也有自己的野心,就算他没有作为湘军的统帅又是一名汉人,身边的人肯定也有人向他表露过这样的想法,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不起兵呢?

首先,我们重曾国藩自身考虑,作为读书人出身的曾国藩自小接受的就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他虽然有野心但是他也怕落下谋逆的骂名。还有就是读书人素来有仁慈之心,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是内外交困,百姓日子本来就不好过,曾国藩又怎么忍心火上浇油。

其次,曾国藩很清楚虽然自己湘军所向披靡但是他也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他知道清政府不可能对他毫无防范。左宗棠就是清政府用来牵制曾国藩的一颗棋子。虽然左宗棠是湘军出身但是左宗棠也是一个有野心之人,脱离湘军之后的左忠堂在清廷的扶持下成立了楚军,楚军虽然没有湘军势力大但是因为有清廷的支持已经完全有能力和湘军相抗衡。

最后,曾国藩的湘军虽然强大但是经过长期的东征西讨,不仅要和太平天国的军队打还要防范清廷和自己人的陷害,湘军已经很累了,后期的湘军势力已经大不如以前。而曾国藩本人也因战争失去了两个亲兄弟,所以说曾国藩从骨子里是痛恨战争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当年手握重兵的曾国藩,为何不像袁世凯一样,来个“黄袍加身?_百度知 ...
如果说曾国藩没有黄袍加身的想法那也是不可能的,曾国藩是个读书人他自然也有自己的野心,就算他没有作为湘军的统帅又是一名汉人,身边的人肯定也有人向他表露过这样的想法,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不起兵呢?首先,我们重曾国藩自身考虑,作为读书人出身的曾国藩自小接受的就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

曾国藩手握重兵可以推翻清王朝,为什么拒绝黄袍加身?
第一:曾国藩明白:反清,预示着天下大乱。曾国藩是一个特别善于反省的封建知识分子。正是因为有这样深刻而全面的反省,想要重新建立政权,对于曾国藩来说,需要莫大的勇气。而且当时世界列强对于中国这块还未开发的蛋糕,更是垂涎已久,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随时都有被瓜分的可能,那时就是亡故。自己亲手镇压...

太平天国被剿灭后,曾国藩为何没有黄袍加身呢?
第三是因为当时的曾国藩并不具备民众基础,大清还没到那种完全失去民心的地步。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曾国藩才不愿称王。先来说说第一点原因。曾国藩是古代传统的读书人,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忠君爱国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曾国藩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是非常深的。而掌握了...

晚清重臣曾国藩为何多次拒绝黄袍加身?
看这段历史,不禁要问,这位手握重兵的曾大帅如果顺应了“民意”,振臂一声高呼,就有机会黄袍加身,一步登天成为一帝,难道曾国藩真的没有产生这样的想法吗?多次被劝称帝 就这件事,历史上有这样的说法:曾国荃对他说,“你是两江总督,加上闽浙总督左宗棠,四川总督骆秉章,江苏总督李鸿章三个现任...

曾国藩为何不学赵匡胤黄袍加身?
这表明,曾国藩心里已经做出了选择:“黄袍加身”是不能做的,也是做不得的,他选择了急流勇退! 那么,天京失陷后,曾国藩为什么要放弃打败清朝的难得机会,为什么不为“黄袍”而战呢? 关键在于曾国藩对当时形势的深刻洞察。湘军要打赢与清廷的对抗是极不可能的,但“身披黄袍”是不可能的。只有快速撤退才是最安全的策略...

太平天国被剿灭后,曾国藩为何没有黄袍加身呢?
那么曾国藩为何没有黄袍加身呢?其实与以下三个原因有关:一、违背组建军队的誓言;二、在北方没有优势;三、并没有忠心于他的人才。当初曾国藩组建湘军是以保卫儒教和忠君保国为口号,如果他借此机会造反,那么就是背叛誓言,这在与古人讲究的忠君爱国是相悖的,这么做会招来骂名。而且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为何曾国藩领军数十万,却甘为人臣?
怕的就是清王朝可能会联合列强来对付自己。不是因为曾国潘在害怕什么,而是因为他没有篡夺皇位的心。他保持着封建思想的礼仪,对皇帝是忠心耿耿的。如此,即便是手握重兵,且有实力称帝的曾国藩,不愿意造反称帝,反而屡屡向朝廷表示忠心,最后才能功成身退,没有被清政府卸磨杀驴。

手握重兵却不篡位,曾国藩是真的甘为人臣吗?
很多人在回顾 历史 ,特别是晚清时代,往往会替曾国藩感到惋惜,惋惜他手握重兵,却不像袁世凯一样篡位。到底他是真心,还是假意呢?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迅速蔓延整个南中国地区,这为清政府带来非常大的震动,腐败的八旗子弟根本挡不住太平天国的迅猛势头,败多胜少。不得已,清政府1852年诏令...

曾国藩在手握重兵的时候有没有享国称王,为何没有付诸行动?
此时的曾国藩身为两江总督,节制着作为帝国经济命脉所在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军事,手中握有三十多万大军,完全可以与朝廷分庭抗礼。要知道之所以曾国藩能够组建湘军,就是因为绿营和八旗兵已不足用,清政府无奈之下的选择。而鸦片战争后,朝廷签订了数个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和领土。本就腐朽不...

曾国藩手握重兵,面对当时的国情为什么还不反?
一、曾国藩一向以忠臣自诩,这样一个大忠臣突然造反,一时之间很难获得天下人的认可。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以曾国藩的性格,断不会以身犯险,搞得自己最后晚节不保,留下骂名。二、当时的湘军已是百战疲军,在攻克了天京之后,个个都想搜刮财富,衣锦还乡,早已没有湘军初创时的锐气和雄心壮志。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