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的问题····

1·者在课文前半部分在憎恶·讨厌阿长还有其它的感情在内吗?结合课文
2·题目为什么叫“阿长与山海经”而不叫“长妈妈与山海经”
3·课文略写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为什么不详细
快点帮忙啦,求大家拉

1.“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2.首先,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地位。《阿长与<山海经>》前一部分,采用了“抑”的写法,如“不大佩服她”“讨厌”“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就名副其实了。所以,这个题目其实就表明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其次,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另外,作者写作时用的是中年人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且“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3.阿长是一个文盲妇女,却为鲁迅买来了《山海经》,其中的不易可想而知,但鲁迅只用了寥寥数语,通过侧面描写让读者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不显得罗嗦,反而衬托出了阿长对鲁迅关爱。

回答完毕。。。
(如果觉得太长了,请多包涵,自己稍做修改一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1
`1,有,在课文内多次提到对长妈妈的敬佩之情,通过这样的侧面描写表现出我那时的幼稚可笑
2,因为课文前半段提到了自己那时对她的厌恶,但后半段却说已经淡薄了,可见这只是世道不对,一个想有好生活却不知如何去争取的遗孀而已,怪她什么呢?所以就叫她阿长了
3这叫详略得当......
第2个回答  2009-10-22
1有同情和怀念还有一点的内疚
2因为阿长是代表一个群体不是一个人
3因为上文已经做了铺垫了
第3个回答  2009-10-13
因为“阿长”这个名字更能体现出长妈妈的亲切和亲近而“长妈妈”并没有表现出那种亲切的感觉!
第4个回答  2013-03-25
此处省略325个字儿。。

阿长与山海经的问题···
1.“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2.首先,不同的称呼,标志...

课文《阿长与山海经》问题!
1.因为阿长害死了他的隐鼠所以就叫他阿长 2.介绍阿长是谁 阿长称呼的由来 阿长细化窃窃私语 他夏天的睡姿 他懂得许多礼节 元旦的古怪仪式 讲长毛的故事 害死我的隐鼠 给我带来山海经 3.是一个没有知识的农村妇女,一个满脑子是封建社会的礼节的人。 4.非常的惊讶,高兴和欢喜,对她充满了感激与敬...

《阿长与山海经》的问题
至于阿长讲长毛,可见民间对长毛的传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于我们认识太平军不无裨益。阿长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前半部分虽然用的是抑笔,但说的是儿时的心理,其实阿长对孩子的关爱是前后一致的,并非平时不好,惟独买《山海经》算是做了一件好事。阿长对孩子的关爱,就她的本意来说,是要孩子干净、...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问题有哪些?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问题: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文章围绕阿长一共写了8件事:阿长称呼的由来,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阿长的不雅睡相,阿长教我的元旦的古怪仪式,阿长懂得许多烦人的礼节,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重点写的是阿长给我买...

有关《阿长与山海经》的问题……见问题补充
1、《山海经》是汉晋时人编造的地理著作,记述了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故事传说,既是道家著作,又被公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2、课文写的是作者儿时的一位保姆阿长妈妈,通过回忆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

《阿长与山海经》 问题
1.阿长摸索着来到“我”所说的那家书店。“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给找找!”卖书的正忙着数钱呢,哪有心思找书?“没有没有,你去别的书店吧!”阿长于是试着改为用恳求的语气说:“就是有画儿的,‘三哼经’啦?再帮忙找找吧,行吗?”卖书的抬头看了她一眼“好好好,你去那儿...

求对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内容提三个问题!急用!!!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问题: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文章围绕阿长一共写了8件事:阿长称呼的由来,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阿长的不雅睡相,阿长教我的元旦的古怪仪式,阿长懂得许多烦人的礼节,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重点写的是阿长给我买...

《阿长与山海经》关于长毛一段的几个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

《阿长与山海经》的两个问题
1.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长与〈山海经〉》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

《阿长与山海经》的两个问题
问题描述:1。为什么题目不叫长妈妈而叫阿长。(自己补充:因为后面结尾明明也说了尊敬喜欢她了呀。前面也说了阿长是自己生气憎恶的时候叫的,按理他似乎不应该在题目写的是阿长。)2。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只略略一过,却为什么把买的前后事情写的那么详尽(从叔祖那里知道山海经又说了一通,这是买书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