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方剂学基本组方原理如何确定?请高人指点。

1、根据《黄帝内经》的论述:针灸时,刺毫毛无伤皮,刺皮无伤肉,刺肉无伤脉,刺脉无伤筋,刺筋无伤骨,刺骨无伤髓。
2、伤皮动肺,伤肉动脾,伤脉动心,伤筋动肝,伤骨动肾,伤髓动精。
3、针灸之法,分有寒热、补泻。刺法不同,自然所伤有别。于是形成,刺法的纵横,从而确定针刺的深浅、时间和方法,使针刺不差毫厘。
4、我自己在想,古人多说针药同理。如是同理,那么药物的作用部位就值得考虑。如不是同理,那么药物的作用部位就更值得考虑。
5、观《本草》、《中药大全》、《本草从新》等,都认为同一药物,有多个的作用,在不同的组方环境、炮制方法(及特异体质)下作用不同;同一药物,有多个不同的作用部位,在不同的的组方环境、炮制方法(及特异体质)下作用部位不同。
6、这么说来,药物是不可能有且仅有一个作用和作用部位。
7、对于病情不需要的作用和作用于非疾病部位的作用,都称为毒副作用。
8、据《内经》之说,变病四起。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可能的问题?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国家有没有确定的标准?除了问题,有没有标准的处理办法和对医生的保护法则?
1、我的意思是有没有具体的中医理论,来处理中药组方中副作用问题,就像针刺时刺毫毛无伤皮,刺皮无伤肉,刺肉无伤脉,刺脉无伤筋,刺筋无伤骨,刺骨无伤髓,伤皮动肺,伤肉动脾,伤脉动心,伤筋动肝,伤骨动肾,伤髓动精等等?不一定要古人说的,高人自己创建的也可以。大家交流一下。
2、国家是不是有必要确定和规范,中药组方的毒副作用?或者创建一个什么标准之类的东西。
3、高人的回答,请不要只说有还是没有。能不能说,有且是什么,没有且是什么。
4、问题有点叼专,但我想还是有一定必要,所以高人大虾不要只故骂我了。先请谅解一下。

1:关于正确用药。

1)中药组方中副作用的问题,确实没有什么国家标准。实行标准化,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用药的效果有很多因素的影响。第一,辩证要对;第二,对中药的药性要很了解;第三,病人自身的心理状态;第四,用药的中医思想……等等这些都不是拿一个标准可以涵盖的。中医教育难就难在这里,它对中医师的悟性有很高的要求。
2)在组方上,中医是有这方面的理论的。简单地说就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生克制化之间要看各自五行的力量对比。我举个例子:病人是肾虚,“虚则补之”,但什么补,就是大学问了。肾属水,金生水,所以在组方上用“咸味之药为君药”(水不足,直接加水),“辛味之药为臣”(水是子,子少,金是母,以母生子间接加水)。但,“金多水浊”,这时候也就是要控制“辛味药物”的含量。什么控制,这要看病人体内“辛的能量”有多少。另外还涉及到一个药物利用效率的问题。比如:吸收能力,五行力量的相合能力等等。所以,往往又要以“行血,行气,补血,补气”之药物;以甘(甘属土,土化合四方)之类(甘草)的药物为佐使之药。“君臣佐使”的用药方式就是这么来的,无非就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的问题。

至于什么看五行之间的在人体内的力量大小,祖宗们也早有研究。如果,你对阴阳学说和脏腑学说已经很熟悉了,我推荐你看两本书。A:“天干地支治病学”。这本书以干支五行的相互关系,来说明五行在不同力量上什么时候是生,什么时候才是克的关系。B:“五运六气”方面的书籍。五运六气,是讲天地阴阳五行的在不同时空的转化关系,对认识药物在人体的转化规律很有指导价值。能学多少,能用多少,都要看你的悟性!

2:对有毒药物进行规范化。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实在不可能,也没这个必要。不然,中医就不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中医对中药的使用,有一些标准,主要是体现在药量的使用边准上。

上面已经说到一点,中医对医者的要求很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到底用什么药物,用多少量的药物,都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决定。但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百万个相同症状的病人,就能开出一百万个不一样的方子(虽然会大同小异,但绝对在服药时间,方式,禁忌等上绝对不同)。中医讲“异法方宜”,世界的复杂性,中医的理论决定,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来指导治疗方法和过程。就好比现在对有毒性中药的药量控制,就束缚了中医师的治疗思路,有很多病人可以治疗,就因为一个药量控制,医生就不敢用了。即不知,加大点药物的量,往往就能起死回生。即使有标准,也不能在药量控制这点上动手脚。如果,是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制定一个标准,那才是有必要的。

3:标准是用数字说话,而中医标准现在是不可能实现的。相反,中医治病更重视医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你说“针刺时刺毫毛无伤皮,刺皮无伤肉,刺肉无伤脉,刺脉无伤筋,刺筋无伤骨,刺骨无伤髓,伤皮动肺,伤肉动脾,伤脉动心,伤筋动肝,伤骨动肾,伤髓动精……”这些都不是针刺的标准,只是一些注定事项,是对中医治疗方法上的一种职业技能要求。而出去治病的中医师,都应该有这方面的素养。

在中药的用药上,也是有的这些注意事项的。还是举上面肾虚的例子:肾虚,可以用金母生子水的方法,但金味辛,辛辣的药物在人体上有通窍的作用(窍开则泄)。如果病人本身就是窍闭不上(关不住门),才导致的肾虚(泄多则虚),在治疗上就不能直接用“辛的药物”。要用,也得先把门关起来(把窍不闭的毛病修正过来),才能用“金生水”之法。

而这些注意事项,是不可能把他上升为标准的,要实现标准,必须先把一切中医治疗方法实现数字信息化,就像西医那样,比如:血压高低,血糖含量,氨基酸数量,转安酶数量等等后面都是一大堆数字。

总结:所以,我们现在对中医所做的一切标准,都只会是把中医的功能束缚住了。但,不得不承认:中医也是可能做到标准化的。我倒有个想法:首先必须把中医能量化,把中医的一切治疗方法都归于对人体能量的正确干预。中医的发展有这样的趋势,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可以设想:把人体的健康能量结构模拟出来,并加以数字化。比如:肝脏有多少的X能量才是正常的,有多少的Y能量就是异常的。不够了,就加以调节,过足就去掉。

关于,中医能量化的问题,有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在做这样的研究。更多这方面的知识,你可以看看下面我推荐的书籍:“看不见的彩虹,听不到的音乐”和“终极生命之门——解密黄帝内经”以及道家的“生命不仅仅如此——道家辟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03
第一个问题: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没有中医理论能处理在药方中的副作用,至少现在医学达不到。就像西药副作用都很大,关键是看治病的作用大,还是副作用大,如果人生病后,采用的这个药就要权衡利弊。但人生病后,不可能因为有副作用就不医了吧??我们不管用西药,还是中药,只能说尽量用副作用最小的药来医治好病人的病。
第二个问题:国家不是有没有必要确定和规范中药的毒副作用,而是根本做不到的事,就像人要死一样,不可能有谁能改变。
第三,你这个 分可能没人能要到,最后你只有因无满意答案而关闭问题,因为你的问题可能没人能回答到让你满意。
第2个回答  2009-12-02
组方原理是根据病理原理来确定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怕出问题,就要在使用前详细斟酌,不要寄希望于什么保护。
那样会变成庸医的。
第3个回答  2009-12-05
这个标准,应该说有必要有,但是又不可能有。
因为中医的构成,无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实践经验,都是非常的庞大、复杂和精细,想要制定一个囊括万千的标准,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不仅仅是因为基数的原因——中医万物都可以入药——同时也是因为各种药物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简直有着无数的可能,即便是同一种药物,不同的年份、季节、部位,甚至不同的水、火候,所起到的作用都不一样。这就造成对于药效的判定无法量化。
所以说中医,从根本上讲,是一门口口相传的民间科学,无法用模式化的程序去培养中医方面的人才。想要做集大成者,难矣!
第4个回答  2009-12-04
病病多,而医道少,针灸,用药,推拿等,组方原理则一样是君,臣,佐,使。
一个全面的医师是根据不同的病情,用不同的方法,治法,那个好就用那个,是不拘一格的。
你用针灸就得学好《解剖学》和《针灸大成》,并且要仔细研读 ,细心领会。
医学是个整体是不能单独分开看的,一书一看,单独思考就会进入误区。
你现在需要有名师指点,去拜个师傅吧。

中医基础方剂学基本组方原理如何确定?请高人指点。
因为,用药的效果有很多因素的影响。第一,辩证要对;第二,对中药的药性要很了解;第三,病人自身的心理状态;第四,用药的中医思想……等等这些都不是拿一个标准可以涵盖的。中医教育难就难在这里,它对中医师的悟性有很高的要求。

求高人指点一个初学中医的人应该读那些书籍
金匮要略 温病条辩 百症赋 频湖脉学 这都是古文,楼上说的都是现代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写的白话文,语文功底得好 很具有挑战性

想自学中医,哪位高人推荐些有用的教材啊,我不是专业学医的,希望高人能...
一层,就是“理、法、药、方”四部书。理,是指“中医基础理论”;法,是指“中医诊断学”;药,是指“中药学”;方,是指“中药方剂学”。这些书,有中专的、大专的、本科的、研究上的,根据你的能力,你可以到书店购买。这四部书,按顺序看下来,看懂了,记住了,就达到中医入门了解的水平啦...

从未从事过中医,想学中医技术,入门学什么比较好?
首先要买一套教材,把基本的教材列出来,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这只是基本的,自己的学习经验,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觉得对于自学比较容易入门。比较快的能认识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思路。第一门课程需要学习中医基础学,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必修的,会有很多看不明白,没关系,...

想学习中医如何学?
先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首先要弄明白中医最基本的理论,比如阴阳、五行、精气血还有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对五脏的认识等等。弄懂了这些,就可以适当看一看《黄帝内经》了,因为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源于《内经》,当然,在这期间应该先学一下医古文,方便之后的阅读,要学好中医,熟读典籍是非常必要的。然后...

怎样想自学中医开药方
首先,要正确诊断疾病,理解中医病因病理的原理至关重要。其次,对各种中药药性的理解和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在一般的医学院里,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来学习中医的基础知识,才能正确掌握方剂的使用。因此,对于个人学习者而言,我更推荐你先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养生原则和健康规律,然后再慢慢学习...

小白学中医需要看哪些书
1、《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书中包括中医的五脏六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基础知识。2、《中医诊断学》:这本教材详实地介绍了中医的基础诊断方法和技巧。3、《方剂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药方剂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详细解读了各类方剂的组方原理和...

大学里的中医药学用的是什么教材
在大学里学习中医药学,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是介绍中医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的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人体解剖学》则通过解剖学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中药学》和《方剂学》是学习中医药的重要课程。《中药学》讲解了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

中医综合包括哪些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综合的基础,要求考生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观念,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概念,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思想。《中医诊断学》则要求考生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疾病诊断。《中药学》则要求考生了解中药的基本性质和功效,能够...

我想自学中医,该背知识有哪些?
要想成为我国传统中医医生,首先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脉学》《中药学》、《内科学》;其次要熟背《黄帝内经》、《伤寒论》;三是要掌握各种《汤剂》,也就是各种祖传验方;四是你可以拜一位中医老师,在他的指导下看病开方,最好以自身体验,掌握人体的结构、阴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