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柳宗元的异同

主要是两人经历、作品风格、对待处境的态度等方面。
明天我们要讲课,我想做课件,各位还请帮忙啊!
可以有总结吗?如:1、……2、……

一、相同点

1、苏轼与柳宗元文章成就都高。柳宗元、苏轼同被后世列入“唐宋八大家”,对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2、苏轼与柳宗元文章思想性都很强。、柳宗元、苏轼的寓言现实针对性很强,往往是对当时重大政治问题的讽谕。

3、苏轼与柳宗元都是有名的政治家。柳宗元参与了唐末的著名改革,苏轼则在地方上政绩显著。

二、不同点

两人心态不同。苏轼的豁达、乐观却是柳宗元所难以企及的。他们都曾放足山野,寄情山水,但柳宗元始终念念不忘的却是自身的遭际堪伤。

扩展资料:

苏轼的人生是一种典型的审美人生,即以沉浸于文学艺术的读书写作,赏玩人生宇宙的色相、秩序、节奏与和谐为人生愉悦。

苏轼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释、道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柳宗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穿越千年的时空,将两位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的文人展现在今人的面前。他们都曾饱受政治的戏谑,空有报国之志、满腹才情,却只能在远离政权中心的荒野踽踽独行。相同的境遇,相同的心情,却演绎了不同的人生,让后人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读出了他们人生境界的不同。

虽然“同是天涯沦落人”,但苏轼的豁达、乐观却是柳宗元所难以企及的。他们都曾放足山野,寄情山水,但柳宗元始终念念不忘的却是自身的遭际堪伤。所以,即使看到小石潭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清幽环境,看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的动人美景,他依然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虽然发现了西山“悠悠乎与浩气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不与掊蒌为类”,他也只是感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让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痛楚而已,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对自己的事“拿得起,放得下”。

同是放足大自然,苏轼看到的却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的壮美,想到的是“惟江上之明月,山间之清风,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即使一文不明,即使身居陋室,即使食不果腹,苏轼依然是那么的潇洒、达观!

因此,苏轼尽管被一贬再贬,甚至被贬到岭南——那瘴疫肆虐、九死一生的蛮荒之地,他依然“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为惠州地方作了很多好事,并且还乐滋滋的写诗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在海南生活三年,遇赦北还,他觉得依依不舍,作了一首《别海南黎民》:“我本海南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他虽然被贬到天涯海角,历尽艰辛,但是他却常常忘却自身遭遇之不幸,所到之处,都尽力为地方上做好事,受到老百姓的热情欢迎与无比尊重。而他也把自己的被贬之地当作了自己的故乡。在他的晚年,从海南遇赦回到大陆之时,他对自己的一生功业作了一个最简洁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俨然不以被贬为意,反倒还在感激它使自己洗尽了铅华、荡涤了灵魂!

而柳宗元呢?虽也以自己被贬之地为对象,写了很多不朽的传世之作,但他依然念念不忘的还是何时重返朝堂,再展抱负。所以当他接到一纸命他返回长安的诏书时,他便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并且在经过屈原自尽的汨罗江畔时,他竟随口吟了这样的诗“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谁知命运又给他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这次被招返京,并不是被朝廷委以重任,而是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因此他在和同时被贬的刘禹锡分手时,涕泪滂沱的说道“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正是太过在意于个人的荣辱得失,太过顾虑于自己仕途的荣枯,使得柳宗元的身上少了些苏轼的精神,苏轼的气节,苏轼的胸襟!

柳宗元、苏轼同被后世列入“唐宋八大家”,对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柳宗元、苏轼寓言比较,发现两人在现实的针对性、形象的刻划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两者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性。柳宗元的寓言散文对苏轼寓言散文产生影响,而苏轼的寓言散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苏轼则是北宋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方面均有建树。柳宗元和苏轼均以擅长散文而著名,同被后世列入“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苏轼的寓言是他们散文作品中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和讽刺的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经盛行。特别是《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战国后期著作中,包含有许多寓意深刻,趣味盎然的寓言。柳宗元《三戒》等寓言文散文的的创作,创造性地继承前人成就,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苏轼的《艾子杂说》是一本有独特风格的寓言笑话集,中国最早的寓言专集。两人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但在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柳宗元、苏轼的寓言作品的比较,发现两者既存在着各自的艺术特性,又有相似之处。柳宗元的寓言散文对苏轼寓言散文产生影响,而苏轼的寓言散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柳宗元、苏轼对寓言的发展都到了重要作用。柳宗元、苏轼在寓言创作上有许多相同、相似的地方:<br>
1、柳宗元、苏轼的寓言现实针对性很强,往往是对当时重大政治问题的讽谕。如柳宗元的《罴说》:<br>
鹿畏 区, 区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昔云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区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甚恐,因为虎而骇之。区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其类,至则人也,卒搏挽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①P388<br>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能模仿各种野兽叫声的猎人,他没有实际的武力,只好用蒙混吓唬的办法对付猛兽,用虎的叫声吓 区,又用罴的叫声吓虎,结果招来了罴,毫无办法。猎人以打猎为主,却无半点降龙伏虎的实际本领,只能象一个口技演员一样“吹竹为百音”企图侥幸捕获猛兽,结果自食恶果。这则寓言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所写。当时虽距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的“安吏之乱”已达十多年之久,但由此反映的许多社会问题却并未解决:藩镇力量的扩张,中央集权的削弱,依靠阉臣、排斥革新派。作者把批判的笔峰直指那些外强中干,腐败无能的封建官吏,并以此讥刺唐朝廷“不善内而恃外”,采取“以藩治藩”办法的失策。<br>
<br>
如苏轼的《虾蟆夜哭》:<br>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屿,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br>
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 应水族有尾斩。 吾鼍也,故惧诛而哭。汝虾蟆无尾,何哭?”<br>
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时事也。”<br>
——苏轼:《艾子杂说》①P388<br>
这则寓言中讲到虾蟆在听到龙王“应水族有尾斩”的命令后哭泣。那么虾蟆并无尾,为什么会哭?是虾蟆杞人忧天吗?文中借虾蟆之口说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时事也”。是的,虾蟆的幼虫是科斗,曾长过尾巴,无意中触犯了龙王爷的清规戒律。龙王随时可以提讯你、随时可冶你的罪。作者借此影射当时社会这“理会科斗时事”的情况。<br>
寓言中所说“龙王有令”所说的“应水族有尾斩”这句话,其词句是取材于当时政治事实的。据毕沅《资治通鉴续编》记载:绍圣四年二月。宋哲宗厌恶元佑间宰持(宰相),下制追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其臣僚趁机进言曰:“对其首尾附会之人……亦当量罪示惩。”哲宗果然首肯,于是与元佑宰持“首<br>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苏轼与柳宗元的异同
两人心态不同。苏轼的豁达、乐观却是柳宗元所难以企及的。他们都曾放足山野,寄情山水,但柳宗元始终念念不忘的却是自身的遭际堪伤。

柳宗元和苏轼两个人贬官以后的诗风和这两个人贬官之后有什么异同?
柳宗元本身性格比较消极,贬官后,大凡他独游山水的时候,便是他最孤独的时候,是他被弃感、被拘囚感和生命荒废感最沉重的时候,是他心灰意冷最感绝望的时候。正是由于柳宗元从根本上做不到超然解脱,所以才在遥遥无期的谪居生涯中,经受了比一般人剧烈得多的精神折磨。因此贬官后他的诗歌风格幽冷峭、...

苏轼和柳宗元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苏轼乐观开朗,自强不息。苏轼则是欣喜悠闲而又失意悲凉。柳宗元忧国忧民,柳宗元的心情围绕乐与忧来答。

柳宗元与苏轼:绝境重生
相比柳宗元,苏轼似乎更加超脱,而且他比柳宗元显得早慧。他很早就建构了人生意识。《和子由渑池怀旧》其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把人生时态中的瞬息转灭通入诗意的语言,颇像不久之前天衣义怀禅师“雁过长空,影沉寒水”的譬喻。要知道,当时他才二...

柳宗元与苏轼的不同之处?
非也!!非也!!1,柳宗元姓柳与苏轼姓苏 2。柳宗元当了巡抚,苏轼被发配到岭南

欧阳修,柳宗元和苏轼,写作风格的不同
柳宗元:孤独、凄凉,所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寄情山水,写了《永州八记》。苏轼:自觉曲高和寡,豪放中带有一丝凄凉,所谓: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欧阳修:留恋山水间,借酒浇愁。满腹心事无法找到知音倾诉。所谓:人之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于文的人,只有...

苏轼与柳宗元的写作风格有何不同?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苏轼则是北宋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方面均有建树。柳宗元和苏轼均以擅长散文而著名,同被后世列入“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苏轼的寓言是他们散文作品中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和讽刺的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

苏轼 柳宗元 不同境遇与不同心境
他始终带有一种乐观精神,这也是苏东坡让我敬佩的地方。楼主要是要比较苏轼与柳宗元的不同。 应该先比较他们的心境,才能评价他们的境遇。因为人生所遇豪放派因为被贬以后还能做出赤壁赋,而柳宗元被贬一次就要死要活的,想不开,写小石谭记。。。柳州六记到的事很大程度上是心境的外化。

两位作者处境相似,但有人说柳宗元易伤感,而苏轼较旷达,你同意这种说 ...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他深感对政治的无力,只能自己伤感。而苏轼,只是因为自己的仕途不如意,不能一展自己的报复,后来只是他自己看开了而已。

苏轼与柳宗元境遇相似,那两人谁的作品更胜一筹?
柳宗元和苏轼的词,对于我们来说,教育意义不同,苏轼更加给我们一种昂扬的工作生活态度,而且柳宗元总是让我们读到感到压抑和凄凉。柳宗元虽然揭示了一些社会的惨状,但是他并没有给出解决的办法,自己沉醉于其中的痛苦,苏轼他则是不断的改变,不断的创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柳宗元更多的是自怨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