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之战,一场冷兵器与火器的较量,结果如何?

如题所述

在清朝中后期,八旗军队给我们的印象都是骨瘦如柴,遛鸟走狗等等印象,却是经过百年的安稳,八旗军队早就没有了当年入关时的英勇善战,早就严重退化严重,丧失战斗力。但是在晚晴时期,却有最后一只八旗军队他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英勇热血,在面对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这只由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八旗骑兵,展现了这支军队顽强的斗志不惧牺牲的无畏精神。

1860年,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的中国南方面对太平天国的起义,根本就抽不出来其他兵力来抵抗英法联军的进犯,没有办法的清朝就只能把最后的家底拿了出来,调集蒙古八旗骑兵南下保卫北京。

就这样这只越3万人的蒙古骑兵就在僧格林沁的带领下来到了八里桥附近,和英法联军正好在八里桥双方对峙。一开始僧格林沁指定的计划是分兵东、南、西三个方向截击敌军,所以当双方相遇对峙后,僧格林沁就先看到了对面8000人的英法联军之间有空隙,就命令骑兵向前冲锋,竟一度突破了英法联军的防线,但是随后就被反应过来的英法联军击退。

正面猛冲的八旗骑兵,他们装备着弓箭手持长矛,大声呐喊着:杀敌,就奋不顾身地向英法联军发动进攻,英法联军则在火炮的猛烈轰炸下,前面三排士兵轮流用当时最先进的线膛枪不断的射击,炮弹在决死冲锋的清军骑兵身边不断爆炸,被击中的清军一个个不断地从马上跌下,但是剩余的清军还是不管不顾,奋勇的向前冲击,一度前进到距离英法联军五十多米的位置,但面对经过拿破仑战争洗礼的英法联军,清军赴死冲锋却没有达到效果。

在前一对清军全部阵亡后,后一对清军还是毫不畏惧,拿着长矛就又一次的冲锋,双方激战半天,清军是死伤殆尽,最后留下了满地的尸体,清军被迫撤退,战后统计清军死亡3000多人,而英法联军死亡五人,可以说是清军完败,面对装备先进的火器,带着长矛大刀就冲锋的清军是毫无胜算。

战后法国军官给八里桥的清军留下评价:光荣是属于这些英勇好战的战士,他们没有害怕,没有怨言,甘愿为了国家流淌鲜血,这种精神在所有的民族国家都会被看作是伟大光荣的。

小伙伴们有啥想说的,可以留下评论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8
结果就是八旗军战败。因为当时英法联军的武器装备特别齐全,而且有非常多的战斗经验。
第2个回答  2021-04-07
结果伤亡很惨重,双方激战了半天,留下了满地的尸体,被迫撤退,清军完败,毫无胜算。
第3个回答  2021-04-09
面对火器清军是毫无畏惧,一对清军全部阵亡,厚厚一对清军还是毫不畏惧,拿着长矛继续重逢,双方激战死伤殆尽,最后留下满地的尸体

八里桥之战,一场冷兵器与火器的较量,结果如何?
正面猛冲的八旗骑兵,他们装备着弓箭手持长矛,大声呐喊着:杀敌,就奋不顾身地向英法联军发动进攻,英法联军则在火炮的猛烈轰炸下,前面三排士兵轮流用当时最先进的线膛枪不断的射击,炮弹在决死冲锋的清军骑兵身边不断爆炸,被击中的清军一个个不断地从马上跌下,但是剩余的清军还是不管不顾,奋勇...

八里桥真相!热兵器打败冷兵器?其实是冷兵器打败热兵器
八里桥之战的结果,往往被误解为热兵器战胜了冷兵器。然而,真相并非如此。这场战役中,清军骑兵与英法联军的对决,实际上反映了冷兵器与火器之间的战术冲突。尽管一些英法参战者的回忆中描绘了清军以弓箭和大刀为主,但这可能并不准确。他们的描述可能受到了文学化的影响,甚至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固有印象。

“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
起初,英军购买了300多匹马,发现这些马真的很好用。于是在后续购买了近1800件,在著名的八里桥战役中。清朝最精锐的八旗军。由秦桑林领导。八旗军的马都是蒙古马。但最终,与英国阿拉伯马,冲击过程的速度和灵活性完全不如。此外,英军有强大的炮兵支援,所以清军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八里桥之战清军为何会惨败?双方兵力各有多少?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和英法联军之间的一场激烈大战。在这场大战中,由当时清朝最强悍将军僧格林沁率领的3万清朝精锐骑步兵,与英法联军的8千人作战。但战争的结果却是清军损失了1200人以上,英法联军只死5人,伤几十人。这场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双方伤亡的数据悬殊这么大...

中国近代最低调一场战役
中国近代最低调一场战役 中国近代史上最没存在感的一场战役,已经不能用失败来诠释这场战役了,简直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的耻辱。这场战争名叫八里桥之战,清政府派出3万精兵迎战六千英法联军,按照道理说,有人数压制,这场战争最起码是双方打和,但是很遗憾,在这场战争中,我方三万士兵尽数阵亡、全军...

八里桥之战,装备充足为何只打死5个英法联军?
有人认为,八里桥之战是近代军队与封建军队的一次较量,骑兵冲击、冷兵器近战与工业革命后以炮兵为核心的神则火力战之间的两个时代的决战,血肉之躯终归抵挡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枪炮。说得直白一点,清朝的腐朽落后不是一点点,而是太多,这才导致了那么讽刺的战斗结果:三万精兵仅打死五个英法联军士兵。

大清大将僧格林沁是怎样和列强交战的?战略和战术如何?
所以对胜保的南路没有给予大力支援,导致南部迅速溃散。八里桥之战无疑是中国最能打的游牧民族被近代火器杀伤最惨烈的一次。另外,僧格林沁事先在八里桥前方布置了一些壕沟,作为陷阱打击英法骑兵,但是英法战马远远超过蒙古人采用的低矮的蒙古马,很顺利便跨越了壕沟,导致其防线形同虚设。

八里桥战役是怎么打的?死伤相差为什么那么悬殊呢?
据《中国近代史》记载,八里桥战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关键一战。此桥位于通州东面,是去圆明园的必经之路。此战中,清军虽然也有少量的滑膛枪,但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反观英军,不管是大炮还是火器,均优于清军。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清军大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综上所述,武器差异,是导致两...

八里桥之战,装备充足为何只打死5个英法联军?
有人这样认为,八里桥之战是近军队得与封建军队的一次较量,骑兵冲击、冷兵器近战与工业革命后以炮兵为核心的火力战之间的两个时代的决战,血肉之躯终归抵挡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枪炮。说得直白一点,清朝腐朽落后得不是一点点,而是太多了,这才导致那么讽刺的战斗结果:3万精兵打死5个英法联军士兵。

八里桥之战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为何堂堂中国打不过区区一万不到的联军...
八里桥之战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为何堂堂中国打不过区区一万不到的联军?八里桥之战中,清军的武器大多为冷兵器,即便是火器,技术水平不够,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一场激烈的战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