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为什么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体现在哪里?什是民主革命的思想?

如题所述

一百年前,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在时间里轮回,不仅留下了他那首《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留给后人很多变法的、民权的、哲学的思想。至于他最后的横刀一笑的选择,也是有其深刻思想渊源的。
一、谭嗣同的变法思想
可以说,谭嗣同思想与康、梁同中有异。梁启超在谭嗣同就义后仅3个月,即在《清议报》上陆续刊登《仁学》,并作《仁学序》说:“其于学也,同服膺南海,无所不言,无所不契。”又说:“《仁学》何为而作也?将以光大南海之宗旨,会通世界圣哲之心法,以救全世界之众生也。”其概括《仁学》主旨不误,但称谭嗣同所言与康梁“无所不契”、《仁学》为“光大南海宗旨”而作,则是言有未洽。历来的研究于谭嗣同与康、梁思想相同之处已有共识,兹不重复,而侧重分析其相异。最明显处是谭嗣同实际上不同意以“保(孔)教”相号召。《仁学·自叙》即明言:“二三豪俊,亦时切亡教之忧,吾则窃谓不然。何者?教无可亡也。教而亡,必其教之本不足存,亡亦何恨。教之至者,极其量不过亡其名耳,其实固莫能亡矣。”这一是因为谭嗣同更注重制度和立法,以为“谨权量,审法度,一道德,同风俗,法立而教自存焉矣”。二是由于谭嗣同实际上更强调兼收并蓄,所以他对康有为的独依《公羊》和独尊孔教,“亦有不敢苟同者”。他曾说:“孔子作《春秋》,其微言大义,《公羊》固得其真传,顾托词隐晦,虽何休为之解诂,亦难尽晓。至于左氏之书,则不尽合经,疑后人有所附益,然其叙事详,且皆可稽。苟说经而弃是书,则何由知其本事?”他自然明白康有为“意不在稽古,盖取传中之片言只字而引申其说,欲假以行其道”,故只从政治需要的角度支持康有为。他还强调,诸子百家“亦有道同而异术者,要在善取之而已”,故认为老子、墨子、庄子、荀子乃至韩非“虽各不免偏蔽”,但仍近乎“先圣之遗言遗法”。独尊孔教就会自限畛域,妨碍“博取”和会通。
其次,当时维新人士多为变法加上“复古”的包装,谭嗣同虽不例外,表示“不恤首发大难,画此尽变西法之策。而变法又适所以复古”。但他明言变法就是“变西法”,显然比康、梁的“参以西法”更加旗帜鲜明。他提出的“广兴学校”、“大开议院”、“练海军”、“尽开中国所有之矿”、“多修铁路”、“多造浅水轮船”、“立商部集商会”、“改官制”、“改订刑律”等等具体变法内容,无疑是中国古之所无,而且带上了鲜明的西方印记。他批判复古论调说:“大抵经传所有,皆封建世之治,与今日事势往往相反,明者决知其必不可行。而迂陋之僻儒,辄喜引经据典,侈谈古制,妄欲见诸施行,而不悟其不合,良足悼焉。”如果说康、梁的“复古”只是一种策略的话,那么谭嗣同已进而认为这种乞灵于古的策略的可悲了。他强调判定是非和决定取舍的标准是“公理”而非“圣人之言”,表示“合乎公理者,虽闻野人之言,不殊见圣;不合乎公理,虽圣人亲诲我,我其吐之,目笑之哉”。其思想解放的程度非康、梁可比。
康、梁、谭对变法的程序主张基本一致,即“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但在兴办何种学校、培养怎样的人才上,梁启超与谭嗣同的主张仍有区别。梁启超显然更注重中国固有文化,他既主张多译多读西书,同时又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乃中学将亡之为患”,批评“论西学者”“动曰中国之弱,由于教之不善,经之无用也。
推其意,“直欲举中国文字悉付之一炬”。他提出应先读中国书,多读中国书,“以数年之力,使学者于中国经史大义,悉已通彻,根柢既植,然后以其余力肆力于西籍。”对于翻译西书和新式学堂的课程设置,均主张“以政学为先,而次以艺学”,否则不仅是“不务其大,不揣其本”,还可能会使人“离乎中国,而未合于夷狄”。谭嗣同却更重视西方的算学和格致,认为新式学堂应“严立课程,循名责实,每人只占一门,,而皆从算学入手……兼读中国书时,得文之以礼乐”。又说“欲破对待,必先明格致……格致明而对待破,学者之极诣也”,即认为要靠科学的道理和思维方法育人,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因无知偏蔽而产生的各种思想束缚和畛域之见。又称“无论何事,要必自格致始”,考核人才时也以为“从格致入者,万不差也”。而且谭嗣同恰恰又是主张中国“悉改文字之象形为谐声,则全球之学可合为一”的。可见谭嗣同比康、梁带有更鲜明的科学主义倾向;梁启超亦因此说谭嗣同“佞西学太甚”。
二、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应该指出,谭嗣同的哲学思想,还受到后期墨家的某些影响。谭嗣同在《仁学·自叙》里说:“墨家两派,一曰任侠,吾所谓仁也,……,一曰格致,吾所谓学也。”(《谭嗣同全集》第3页)谭嗣同所推崇的墨家的“格致”一派,就是由于后期墨家重视自然科学,追答

谭嗣同的死难证实了专制主义政治和文化传统“自我毁灭”之特性,维新变法亦无法使之起死回生,义和团运动之后清廷手忙脚乱的“新政”反倒大大加速了自身的灭亡。如徐复观所论:“两千年来的历史,政治家、思想家,只是在专制这架大机器之下,作补偏救弊之图。补救到要突破此一专制机器之时,便立刻被此一机器轧死。一切人民,只能围绕着这副机器,作互相纠缠的活动;纠缠到与此一机器直接冲突时,便立刻被这架机器轧死。这架机器,是以法家思想为根源,以绝对化的身份、绝对化的权力为核心,以广大的领土上的人民,及人民散漫的生活方式为营养,以军事与刑法为工具构造起来的。一切文化、经济,只能活动于此一机器之内,而不能溢出此一机器之外,否则只有被毁灭。这时中国社会停止不前的总根源。研究中国历史,不把握到这一大关键,我觉得很难对中国历史作出正确的理解。” 由是观之,谭嗣同乃是抱着与此一机器同归于尽之心赴死,他虽然英年早逝,但此一机器也终至崩溃,如钱穆所云:“复生身后,所谓冲决网罗之思潮,则演进无已。辛亥革命,君臣一伦终于毁灭,平等、自由之声浪日呼日高。凡《仁学》与《大同书》之所蕲向,方一一演出。”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解放思想的一个典型。他的思想不太成熟。词意之间充满悲怆凄厉的气氛;又有一股湖南辣子味冲鼻而来。他的壮烈事迹托起他不太成熟的思想摄入注意。自谭嗣同以来,烈士们是拿热血论证的。谭嗣同最富于激动力的思想是他的‘冲决网罗’主义。” 这种“冲决网罗”的精神,乃是思想先驱所必备之素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谭嗣同为什么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体现在哪里?什是民主革命的思想...
”这一是因为谭嗣同更注重制度和立法,以为“谨权量,审法度,一道德,同风俗,法立而教自存焉矣”。二是由于谭嗣同实际上更强调兼收并蓄,所以他对康有为的独依《公羊》和独尊孔教,“亦有不敢苟同者”。他曾说:“孔子作《春秋》,其微言大义,《公羊》固得其真传,顾托词隐晦,虽何休为之解诂,亦难...

求赞颂谭嗣同的段落!!!
2.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这是因为,谭嗣同虽然和康、梁一样进行变法维新,但他赞同革命,《仁学》中对清廷的批判,闪耀着反清革命的火花,在他思想深处充满着革命的强烈要求。(邓潭洲:《谭嗣同传论》第91页)。3.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左翼。主要依据是,从主流上看,谭嗣同坚持维新改良,与康有为、...

谭嗣同就义是什么意思?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人道主义者,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在1927年清明节,谭嗣同和其余十八位同志为了革命事业和信仰,选择就义,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烈士。谭嗣同就义是一种献身精神和牺牲精神的体现,他们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奋...

谭嗣同名言
谭嗣同是中国辛亥革命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是当时社会变革的核心理念。在那个时代,中国正面临着封建统治的危机和外来侵略的威胁,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主自由的伟大目标,革命者们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牺牲。5.对当代的启示 谭嗣同的名言也对当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在现代社会...

谭嗣同在戊戌变法中就义,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但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

谭嗣同的生平事迹是什么?
为振兴祖国而献身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公元1865年3月10日出生于北京。他生长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官僚家庭,受过严格的封建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其父亲谭继洵曾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从小胸怀大志,为人潇洒,文章新奇开放。父亲向来为人谨慎经常教育他,因此父子俩关系比较紧张。谭嗣同从10岁...

戊戌变法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戊戌变法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共同点: 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与封建思想, 主张维新变法。不同点: 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 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 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 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谭嗣同?
劳动人民反封建斗争精神的濡染,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的思想富于斗争性。1888年,他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汲取其中的民主性精华和唯物色彩的思想,同时又广为搜罗和阅读当时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丰富自己。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妥协退让,中国战败,...

谭嗣同主张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呢?谢谢,急!!
应该是 前者 因为 维新变法 是谭等人提出的 是在 光绪帝 时进行的 而如果是民主共和 光绪帝不会同意的 资料如下 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

人们为什么佩服谭嗣同,而对康有为却颇有微词
谭嗣同为了中国的进步,为了变法成功,而甘愿流血牺牲,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而康有为曾经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他早期倡导维新运动、领导戊戌变法,他代表和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来他在民国初年为尊孔复古思潮推波助澜、与袁世凯复辟帝制运动同流合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