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如题所述

一、改课背景
新课程改革八年来,老师们学习并逐渐接纳了新课程的理念,努力用自己的课堂实践缩短着心中的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但由于种种原因,老师们的实践还是零碎的,着力点是分散的,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稍作改良为主,未形成系统的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操作经验,特别是在课堂上,
教师
的教学方式偏向单一,以演绎为主律的教学方式(接受式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无多大改观,以归纳为主律的教学方式(发现式学习)“貌似”者居多。也就是说,《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所提出的“六大改变”中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
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未真正达成。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传统教学思想的认识定势
虽然“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但大家都根深蒂固地认为,学生是待填充的容器,是一张可以描画最美图画的白纸,学生必须在教师有目的、有
计划
、有组织地指导下才能学习,教在先,学在后,教主动,学被动。而事实并非如此,所有人的学前生活技能学习情况证明:人是天生的学习者。脑科学家研究了人在成功学习时,人的情感以及脑的内啡酞分泌的情况,了解到人的学习的内部机制,进而发现人有学习的本能。所有人的学习经验证明:学会任何东西,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内化。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操作惯性。
因着传统教学认识产生了相应的教学操作模式:根据教师的认识规律(以演绎为主律)以线性的形式通过问题的串连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它从教师的教出发,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易于依样操作,课堂教学可控性强,也能依教师特点上出可看性强的课。但是,从普遍性来讲,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师教的活动并不能达到完全同步一致,学习过程本身是非线性和有机性,学生易于学会的是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也即以归纳为主律)而非理论化的抽象知识(也即以演绎为主律)。从学科性来讲,“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传统的教学操作模式显然有诸多不适应处,但长期以来的操作惯性,使教学行为无法及时跟上教学理念的改变。
因此,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下一阶段的重点是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改课目标
1、全面推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掌握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2、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习惯。
3、形成我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阶段重点和操作要领。
三、总体思路
关于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教学论文
根据我区教学改革的实际状况,着眼于小学语文学习的长效性、学生的主体性,在吸纳先进教学理念和操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对达成目标路径的进一步筛选,形成本阶段改课总体思路:以前置性学习(有目标有指导的预习)的常态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化、“先学后交再教”模式的常用化达成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操作策略
所提出的策略是在保持以往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和课改优秀经验的基础上需适度加强的地方,而非完全抛弃,重起炉灶。
(一)重视预习,自主学习有条有理。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是自主学习。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预习是学生迈向“学习”真义的第一步,也是发挥学生学习本能的好时机。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学习本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序列的预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也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础。
预习的要求要指向目标、明确可操作,教师要针对每篇
课文
的特点进行设计。
从内容来看,要做到精、准、浅,预习的要求可以分基础性要求和发展性要求两个层次。基础性要求根据年级不同可包括读课文、标小节、解
词语
、分段落、写大意、做批注、完成练习册部分内容等等,发展性要求则可包括拓展阅读、质疑问难、教师设计的助学题等等。
从难度来看,以80%无难度和20%难度系数较低(题目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努力能完成)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为宜。
从时间来看,六年级学生以30分钟为宜,其它各年级逐次递减。完成预习的时间可视年级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由课内预习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到课外预习。预习宜分课时布置。
从方式来看,以方便操作和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为原则,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预习在书上或在书中粘贴小纸片。
(二)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学习生活方式。在一个群体中,学习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作用,不但有知识的传递、经验教训的传播,还有相互的激励、暗示,从而使学习效率更高。它在增加学习机会的同时还能增强合作、交往能力,培养领导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让教以学”“学多教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必由之路。
顺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和实践经验,但学生不是天生就有这方面经验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和实践经验只能来源于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因此,必须化较长一段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即进行小组建设。小组建设须注意以下几点:
成立小组。专家推荐分组时应做到组内异质(以利于互帮互学)、组间同质(以利于公平竞争);每小组4-6人,绝不超过6人,好中差搭配;每小组必须有一名素质全面的学生做组长。教室中的特殊学生(特别好,特别差,特别活跃,特别寡言)要合理搭配,发挥其优点,控制其缺点。
培训组长。组长是学习小组的灵魂,决定着小组的学习质量。组建学习小组后,就必须先对组长进行培训,从主持组织小组学习的话语、最初最简单的学习规则到
总结
梳理小组学习成果、对不同组员的关注帮助等等都要学习训练,可以通过温馨提示(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组长操作要点一一讲解)、示范引路(教师做组长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榜样展示(选择做得好的一小组展示一个学习过程)、交流研讨(小组长们交流经验,提出困惑,共同商讨解决)等
方法
进行。
形成规则。培训组长的同时,学习小组的学习规则也逐渐形成。这一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作时可以由两人到四人,学习任务也由易到难,在学会简单的合作后再进行复杂的合作(如从简单的互相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到完成一个语文综合性活动)。常规学习任务要遵守的规则会因小组合作学习秩序的需要而自然产生,老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整理,使规则成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在需要。
建立评价制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无须评价,学生享受学习带给他的生命的乐趣、创造的甜美和文化的喜悦,但初级阶段,而且是已有几年学龄的儿童,外在的评价是必须的。无论是评价小组还是评价个人,都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促使每个学生专注投入学习为目的。如小组合作展示时,通过评价小组(小组成绩作为每一个组员成绩)来使每一个组员齐心协力;小组代表展示时,通过评价个人(个人成绩作为小组成绩或每一个组员成绩)来使全体组员群策群力;通过适度的强化评价,促使非展示成员参与学习讨论。评价须视学习内容、形式等情况不断改进,并且应不影响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关注。
(三)设计话题,深入学习有情有
第2页
趣。
话题既是学生进行预习时深入文本对话的凭借,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抓手。话题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深入解读教材,设计有质量的话题,是促使学生兴致盎然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
首先,话题要因文而异。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体裁各不相同,表达方式丰富多样,不可能会有一个话题会适合所有的课文,必须因文设计话题。如写人的文章,话题可为“你喜欢他吗?”“他的哪些言行让你深有感触?”;写景的文章,话题可为“哪些地方最令你流连忘返?”“你最欣赏哪幅画面?”;写事的文章,话题为“文中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弦,让你感动?”;说理性文章,话题为“文中哪些话语引发了你的思考(让你深有同感)?”等等。
其次,话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话题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凭借,而且相当部分话题是学生预习的题目,更多依靠学生的自主力,因此,话题必须引发学生思考、交流的兴趣。根据小学生情感性强、易于对与自身有关的具体事物有兴趣的特点,话题的设计要将学生推入其中,如上述。
再次,话题要有兼容性。上述话题以文章体裁维度分列,多从内容角度切入,作为初级阶段使用尚可,长期使用,将陷入单调与空乏。因此,话题的设计要有较大的兼容性,要尽量与学生的需求、生活、发展等有意义关联,还要有利于课内外知识的融合,有利于贴着文本语言文字思考。如洛社中心许梅芳老师在教学《剪枝的学问》一课时,设计的话题是:“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处处有学问,怎样才能和学问交朋友呢?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读读,联系文中王大伯和我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也可以结合其他例子。”这个话题就较好地实现了兼容。
(四)加强阅读,语文学习有根有底。
语文教学的规律就是多读多写。用学者的话语就是基础
教育
阶段的学生学习主要是进行符号实践,符号研究服从服务于符号实践。但是读与写的分量并不等同,古人学习语文的实践经验是“劳于读书,逸于
作文
”,只有下苦功夫多读书,才能轻松作文,也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阅读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阅读对于学好语文、掌握知识、精神奠基的作用已被古今中外无数人的实践所证实,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化较少的时间读到更多高质量的书。
确保短线阅读。高质量话题的设计已为学生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架起了桥梁,学生为有质量地参与课堂学习,必须进行短线阅读,也就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主题阅读。阅读材料可选用特级教师施建平主编的《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及《亲近母语》(或《人文读本》),也可来自教师推荐提供的材料,当然也可来自学生自有书籍和网络。但短线阅读必须让学生人人拥有阅读材料(最好是纸质文本),不能寄希望于学生回家上网阅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语文教学中的质疑是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思想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读中生疑、以疑促思。

对语文课的建议
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4、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备好课,上好课是关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而上好课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课的关键;2、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一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时应独立钻研教材,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需深入理解教材,考虑适合班级的教学策略和学法,与组内教师共享资料,拟定教学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高效教学方法,实现自主与集体备课的互补。其次,加强课前预习。忽视预习的语文教学易导致低效,通过教授预习...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充分的课前备课是基本保障。课前备好课,是教师的基础工作,更是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把教材当做教学的基本框架,而不是教给学生教材。2、课堂上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你对语文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有哪些看法?
语文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教学建议及其拓展资料:1、多元化教学:语文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实践、网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2、注重阅读:阅读是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重视阅读...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3、在学习中升华: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前者的特点是学得快,可以直接学习省心省事,后者的特点是一旦掌握了先进理论就会使你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得心应手“屡战屡胜”;4、勤于撰写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主要内容:写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的举措
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在于课堂和课外的结合。教师应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课堂所学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因材施教,促进共同发展 每个学生的资质和兴趣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建议心得体会
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个性品质为核心。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反思和改进,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以下是几点教学改进建议:一、转变阅读课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应倡导学生自主...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1、教师需要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2、教师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学会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2、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