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是我国的语言大师季羡林的作品,文章虽不算太长,但却写得精巧绝妙,文中一字一句无不值得学习。
比如,教学第一节时,我让学生把夹竹桃三字拿掉,换上任一其他事物,并指导读之。学生一开始只是换花名,后来老师拓展了范围,变成了其他的植物名,最后又引导换上人名,学生换得很投入,学得很轻松。这样,不知不觉中很多学生就学到了这一好办法。讲到结尾时,我先让学生读,读后让学生运用两组关联词把语句连接起来,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就弄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并连接好了,我检查了一下,12个教学小组有11个做对了。我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仿写之,学生的学习劲头太足了,写得都非常好。
此外,在其他几个语段中,我都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法,作适当的小练笔。
效果相当好。
书是能教好的,看你是否去努力!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通过学生反复读,了解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任雪、王博尧总结精准)。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处理得并不好,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学生对句子理解得并不深入,这就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一定不及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但是本课出现的问题:一是课前布置了预习,但是有几名不爱学习的课文内容不熟,下一步抓好学困生的预习工作;二是不能为了赶时间,忽略课内学生的反复阅读。
一直以为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教学中引领学生“边读边思考”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本课,就是和学生一起经历“且行且思”的过程。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与“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之间显然存在矛盾。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并贯穿教学全程。】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这段文字教材上没有。“家家都种”、“扑鼻的幽香”、“宾至如归”等词语突出了人们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故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抓住“十分奇妙”、“十分有趣”引导学生体会夹竹桃“火”“雪”相“融”的色彩美。】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从“应有尽有”、“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等词语体会院子里花的“多”和“美”。一名学生发现这一自然段并不是写“夹竹桃”,是否离题?】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这一自然段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它虽然“默默无闻”,但是从春天到秋天“常开不败”。读到这一段,学生明白了作者是将夹竹桃与院中的花进行对比,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反衬手法。】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一段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首句承上启下。整段围绕第二句话来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是引发作者幻想的原因。月光下的夹竹桃让作者浮想联翩,看来他的确是被夹竹桃迷住了。幻想中的一幅幅画面充满童趣。通过反复的吟诵、想象,学生渐渐进入情境。作者还产生哪些遐想?训练学生想象表达能力。】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本段是全文的总结,与开头相照应。】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同胞般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以上的几段文字均在网络中搜索所见,编者可能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故而删去了。其实,夹竹桃已融入了作者的人生。】
说是反思,其实主要是对教材的解读。限于水平与时间,一点也不细致深入。教材内容从网上下载,文字上有出入。大家早从“夹竹桃”下走过了,只把我一个人落在后面,这样的解读就没有多少用处了。权且作为一种记录吧。
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教学反思
当然作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应该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夹竹桃的资料,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在课堂上的交流中,学生汇报夹竹桃的资料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夹竹桃的特点,老师的简单点评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依据多年的六年级教学经验,我知道本课的生字认读、理解都很简单,因而在课堂上没有作...
夹竹桃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课文,真正实实在在走进课堂,真正以一个批判者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反思,才会发现有许多精彩之处还在等着我去挖掘,才会发现还有很多遗憾留着我在将来的课堂中去弥补。 夹竹桃教学反思 篇3 《夹竹桃》是著名作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六年级下册《夹竹桃》教学反思
《夹竹桃》教学反思1 《夹竹桃》是我国的语言大师季羡林的作品,文章虽不算太长,但却写得精巧绝妙,文中一字一句无不值得学习。 比如,教学第一节时,我让学生把夹竹桃三字拿掉,换上任一其他事物,并指导读之。学生一开始只是换花名,后来老师拓展了范围,变成了其他的植物名,最后又引导换上人名,学生换得很投入,学得很...
《夹竹桃》课后反思
执教这课时,我先抓住文章中的中心句,也就是能表明作者喜爱夹竹桃原因的句子,紧扣“韧性”、“幻想”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精读对话,课堂上学生能在我的循循善诱下通过用心读,仔细揣摩,说出自己的感悟,如夹竹桃的默默无闻、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等品质,从而对韧性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在幻想这部分教学中,...
夹竹桃教学反思
课堂最后,通过介绍季羡林的生平,使学生领悟到写夹竹桃实则写季羡林的哲学,花品如人品,人品亦即花品。反思教学过程,发现存在一些不足。如,《课标》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应适当减弱,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阅读与思考的时间。同时,应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从内心感受文本的情感。此外,整体把握...
夹竹桃教学反思
山东省即墨市德馨小学于兰美老师的《夹竹桃》教学反思中,强调了季羡林散文的文质兼美与对比手法。教学目标包含:生字词学习、情感熏陶、对比表达理解,四个重点环节确保目标实现。教学方式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让课堂更为生动有趣,通过“漫游”功能与资源库展示,直观解释“熏”字笔顺与“对比”表达手法。...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失败了怎么办?认真反思是首先的:第一,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认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第二,你接下来要干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失败不甘心接着走,而是要正确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势是什么;第三,确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制定计划,按部就班的走。失...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卷反思我才80分~~~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五.六单元怎么写学习反思范文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 《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
七年级《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篇一:七年级《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这是林海音的自传性小说的最后一部分,课文选取的是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后回家爸爸去世,英子懂事长大的故事。课文长,七年级的学生读文不透彻,也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但是孩子能把主要的事件弄明白,在理解顺叙和插叙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占有的资料,部分同学能看明白,并且对于插叙部分...
谁有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表格式教案及教材分析第一组教材分析1.《卜算子咏梅》此词为毛泽东对陆游词“反其意”而作。作于广州,是内外交困之时的革命宣言。陆游词中梅花,孤芳自赏,虽不同流合污,也只落得寂寞愁苦。毛词中的梅花,则是斗争的梅花,不惧风雪严寒,傲然俏立;也不是孤芳自赏的梅花,而是期待“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