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林泉高致的身即山川而取之
文章认为 “身即山川而取之”不能等同于西方美学中的“摹仿” 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 论, , “移情” 它是在中国 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孕育的绘画理论,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身即山川而取之 ”是北宋山水画家兼画论家 ( 《林泉高致山水训》)郭熙( 生卒年不详) 在由其子郭思整理成...
中国美术史复习提纲
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 将少游、杨子华、曹仲达 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 《女史箴图》:绢本、墨画淡彩,横卷十二段,每段有葴文 《洛神赋图》:以连环画的长卷形式表现曹植《洛神赋》,采用勾染的表现手法 《列女仁智图》:用笔刚劲,强调晕染 3、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状况 三水画在...
如何读懂一张中国古代山水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所以,宗炳透过山水画“卧游畅神”,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太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山水文化和山水画与中国哲学、诗歌、书法、建筑、甚至音乐都有着紧密地联系,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
如何把握美术中的节奏感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了山水画的“三远论”:“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每远每异,所谓山行步步移也,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三远法给画家经营位置以广阔天地。画家可以在一幅画上综合交...
工笔人物画中情感的表达为什么选这个题目
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清代的唐岱《绘事发微》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
我想知到什么是国画?
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科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科黯。"清代的唐岱《绘事发微》引用郭熙的话,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
画山不画水,画树不画云,是不是傅抱石说的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用高远、平远、深远的三远法来表现山峦的空间感。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阐述了阔远、迷远和幽远三远法,结合起来成为六远法。这些都是表现山水画空间感觉的理论性创造。 傅抱石 1962年作 赤壁怀古 设色纸本 12.中国画表现空间感觉不仅在客观的实体对象表现上,同时存在主观意识的想象...
谢羽清的书艺术论文
《芥子园画传》解释加强云气有深远感,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也有所论述,水欲远足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种处理方法在表现云核秦岭'汽断巫峡时可以使用。有经验的山水画家,都觉得三远之中深远最难于体现。元代王蒙的《具区林屋图》,使用了四面环山,把幽深之溪谷层层透措,画出了难度较大的纵深...
园林主的遭与,身世,心境与造园的关系
他的《笔记法》和《山水法》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六法, 对园林影响很大。到了宋代, 郭熹在《林泉高致》中写道: “……林泉之致, 烟霞之侣, 梦寐在焉, 耳目断绝。今得妙手, 郁然出之。不下堂筵, 坐穷泉壑;猿声鸟啼, 依约在耳, 山光水色, 氵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 实获我心哉, 此世...
唐代绘画与宋代绘画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五、 郭熙及其《林泉高致集》 郭熙的绘画理论,集中在由他儿子郭思辑录的《林泉高致集》一书中。 全书共6节,前四节阐述画理画法,强调山水画创作要深入自然,进行研究,从对比的角度去观察山水的四时、朝暮、阴晴、远近,高低等等不同变化,并把这些变化同人的思想情绪发生联系,从而创造出富有理想和意境的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