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林泉高致的身即山川而取之
“身即山川而取之 ”是北宋山水画家兼画论家 ( 《林泉高致山水训》)郭熙( 生卒年不详) 在由其子郭思整理成篇的《林泉 , 学画花的人要 临其上而瞰之 ” 学画竹的人要 “高致集》 中提出的, ① 它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 “取一 枝 竹 ” 观 察, 画 山 水 的 人 则 要“...
高远、平远、深远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透视法,它出自古代画论...
郭熙对山水画艺术的见解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要“身即山川而取之”,提倡画家要博取前人创作经验并仔细观察大自然,他观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构图法。
三远法是谁提出的
三远法是郭熙提出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山水画构图的三远法,即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意思是构图可以从仰视、平视、俯视三个角度来看。郭熙是北宋绘画大师擅长创作山水寒林之景,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
急!求《林泉高致》译文?
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画山水有体,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若士女人物,小小之笔,即掌中几上,一展便见,一览便尽,此皆画之法也...
什么是三远法?
这是(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观点,北宋中期的郭熙在《林泉高致》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中国山水画往往在一幅画中有"高远"让你体会山峰的雄健,感到山势逼人,如身临其境;有"深远"让你感到山重水复,深邃莫测;有...
郭熙《早春图》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画要符合“三远”:“自山上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幅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很符合他的“三远”原则:从山脚下的水及人往上看,重峦叠嶂,一山更比一山高,符合高远的原则;一文人模样...
国画山水中的高远深远平远
郭熙《林泉高致》中云: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
中国美术史论述题 1.北宋山水画 2.元四家的艺术成就 3.古希腊雕塑 4...
《林泉高致》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通过山水画的欣赏能“不下堂筵”而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注意山水所可能引起的想象:“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画家必须“神于好,精于勤,饱游沃看...
郭熙的什么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理论进入成熟阶段
《林泉高致集》是宋代画论中最能体现山水画理论成就的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1、郭熙是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在山水画创作上,首先,郭熙的山水画能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深浅、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出及其优美动人的意境。他技术...
林泉高致文言文
林泉高致 翰林待诏直长赠正议大夫郭熙淳夫撰 ◎山水训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 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